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是学校“人与自然”主题展览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视人与自然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理想。现代科学也证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自然休戚相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必须要遵循的客观规律。因此,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

    A.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

    B.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

    C.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

    D.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系统工程。

  • 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呢?

    B.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C. 他对自己学好英语,充满了信心。

    D. 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奔向远方。

     

  •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幸福”“幸福感”和“幸福指数”俨然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的流行语。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D. 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是在思考有意义的事情。

    B.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看到了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了伟大的英雄主义情怀。

    C.学校开展的校园征文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D.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成功经受时间的考验。

  •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B.词,又称“长短句”,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雪》和《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沁园春”和“山坡羊”都是词牌名。

    C.《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繁星》《飞鸟集》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鲁迅曾指出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 7、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屏嶂          竹竿          薪金          不可捉摸

    B.丰饶          取缔          铰肉          大庭广众

    C.镐头          滞笨          选聘          力挽狂澜

    D.默契          震悚          深宵          言外之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奥为不受?曾子曰:臣闲之:受人者畏人,子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邑:封地。③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往之

    (2)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B.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C.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D.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4】你认为乙文中的曾子符合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唱和诗,作诗酬答白居易。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本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诗人用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进行了鲜明对比,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喜的一面。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诗人劝慰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本诗情感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变化非常相似。

    【2】请简要概括诗中作者认为年老所面临的问题与好处。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蕴含的道理。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文化遗产日”,对此八年级准备举行一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在我们的身边你认为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请列举三例。

    3八年一班正在召开“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班会设计活动步骤。

    环节一:主持人开场白   环节二:__________

    环节三:演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景剧   环节四:小组讨论

    环节五:家长、老师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

    4如果你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览参观时,看到一位小朋友正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你会如何劝说他?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抒怀。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或表节操,如辛弃疾在《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明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或激励梦想,如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说,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   ___  __   __ ____ (语出李白《行路难》)把自己的信心满满,说得淋漓尽致;或表白抱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作者   _     ___ 的旷达胸襟。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_____

    (2)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_____

    2“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坐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身上凝聚的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以下论坛帖子,完成下面小题。

    九(1)班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邀请了4位嘉宾,就“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共17059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

    时间的智慧。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按季生产,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水等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顺时而食,在节气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是“尝新”“尝鲜”,即产即食,不仅食材新鲜营养,还能避免食物存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保健的智慧。惊蛰时节,气温迅速回升,百虫纷纷“惊而出走”,因此民间有抖席子、被褥、衣物的习俗;谷雨除蝎、禁蝎;入梅日将器具置于高阁、以防霉坏;入伏日“洗百病”等,呈现着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守护的智慧。中国节气文化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取用模式,很多地区都流传着“清明前后,挖坑种树”的农谚,鼓励人们植树造林,守护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还包含着许多有关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在云南鹤庆,当地会在清明节和冬至日举行“祭鸟节”,当天,人们会喂食鸟儿,绕山踏歌,赞颂鸟儿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三】

    资深网民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早就荡然无存了。网络用语早已“溢出”网络边界,从“帅锅”“美眉”到“yyds”“绝绝子”,脱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500万汉字、500幅图片和500个视频,发现“不规范表达”高达61%,如“YYDS”、太“尬”了;临时构造新词也占到了13%,如“懂王”“鸡娃”。在抖音中,“多少米”(多少钱)“G家”(国家)等变体表达层出不穷。日常的语言文字都无法坚守住,何况深远的传统文化呢?

    (选自《新京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四】

    网络文艺研究大咖网络就冲击传统文化么?我认为未必!

    不信,你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一不留神,传统文化就直逼你眼球。我也同样有数据,《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如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的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恰恰相反,我认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赋能的。一方面,网络文艺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据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平台书法类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074亿。不仅书法,很多技术门槛颇高的非遗技艺,也通过网络视听文艺走向千家万户。如跟着短视频流连于斫琴工坊、制陶作坊,成为休闲娱乐新潮流;唢呐、二胡、洞箫等传统乐器,成为新晋网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采之不尽的题材富矿、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不少“国风国潮”作品成为爆款。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余首国潮音乐播放量过亿;哪吒闹海、白蛇传等传奇故事,在网络电影中得到新的解读;8K中国风水墨动画影片《立秋》,在传统水墨之美的包装下传递当代精神意蕴,为广大网友所喜爱,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有删改)

    【梳理探究】

    【1】小华梳理了四位嘉宾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的观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凰网小编”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大部分人对传统文化有较高的关注度和兴趣度。

    B.“传统文化爱好者”持积极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C.“资深网民”持消极态度,引用调查报告说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规范表达过多。

    D.“网络文艺研究大咖”持积极的态度,认为网络文艺和传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赋能。

    【2】小龙用思维导图探究传统文化的生活智慧,请你根据材料二,选填一个词,并简述理由。

    A.顺应自然            B.健康生活            C.和谐共生

    【评价反思】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当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持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为什么?

    【迁移运用】

    【4】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接触、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拟一份面向在校中学生的“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的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当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倡议: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九(1)班班委会

    2023年5月10日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彭荆风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文是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请简要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揣摩下面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3课文的标题“驿路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字面的意思是指驿路上的梨花,除此之外,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为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以“今天,我想对你(他、她)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书写字体规范,卷面整洁;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