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把“广泛”移到“全社会”后面)
C.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把“有了”改成“得到了”)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把“即使”改成“如果”)
2、关于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
C.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有时也可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浩瀚 锐不可当(dǎng) 惮精竭虑
B.涿州(zhuō) 坠毁 摧枯拉朽(xiǔ) 隐天蔽日
C.悄然(qiāo) 溃退 屏息敛声(liǎn) 林寒涧树
D.素湍(tuǎn) 沸腾 眼花缭乱(liáo) 小雾将歇
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记”是古代散文的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其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或阐述某种观点。
B.庄子,名周,秦汉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主张“天下为公,天下无恶”,和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C.昊伯箫《灯笼》 文中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作者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作家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公认的当代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感触很多。
C.我们写作记事文章的时候,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地。
D.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6、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②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③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④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⑤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②⑤③①④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④②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①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②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③,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④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依:依从。②糜粥:稀粥。③出援:出兵救援。罗浮:山名。④斋:斋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食四方游士( )
(2)悉采用之( )
(3)遣使就问其家(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迁:调动官职。一般“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降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题目“洛城”表明客居,全诗扣紧“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及引发思乡之情。
D.第二句极力渲染了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这既是诗人的想象,又是艺术的夸张。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
10、许多有创意的广告巧妙利用汉字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起到超乎寻常的宣传效果。有一则宣传“臭豆腐”的广告是:臭名远扬,香飘千里。
(1)请你说说这则广告巧妙在哪里?
(2)请选择一个角度,为你的学校撰写一则宣传广告。(要求:语言简洁,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11、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山河千古在,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3)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4)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副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5)《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6)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2、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上面的文段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这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19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发表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上午10时,开幕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默哀。
王沪宁在讲话中表示,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王沪宁表示,举办主题展览,就是要全面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集中展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激励我们奋力投身新时代强国强军伟大事业。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孙春兰、张又侠、黄坤明、蔡奇、丁仲礼、刘奇葆出席开幕式。苗华主持开幕式。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烈士家属代表,驻京部队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约300人参加开幕式。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全文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B.这则新闻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样,都是按时间顺序来结构全篇的。
C.第③段阐述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意义,为后面叙述“举办主题展览”作铺垫。
D.第⑤⑥段是本则消息的结语部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14、现代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颗金银花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的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绒绒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只把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超强的生命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象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甚至冬天还把他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它已经尽力了。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我们应该知道: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1】“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3】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于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助于平凡的金银花抒发了对平凡的人的赞颂。
B. 除了“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插了一棵金银花”,这样写的用意是,把两个寓意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自由的空间对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一主旨。
C. 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只是因为一开始并未重视这棵花,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D. 第④段中“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是因为我从开始并未重视这棵花,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E. 本文第一段中,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等植物和金银花进行对比,以突出金银花生命力顽强。
15、根据要求作文。
“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如下解释:①美丽,好看。②使美丽。③令人满意。④美好的事物,好事。⑤得意。
每种情景下的美,其意味是不尽相同的;而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美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写;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