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兴安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捕捉老师日常生活琐事,包括饮食起居、会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片段组合的形式烘托出一个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

    C.《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

    D.《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红(yīn)  然(育()   深痛绝(

    B. 异(chā)  金tuò)  恶(zèng)  而不舍(qiè

    C. 徨(páng猎(shè)  祈dăo) 群蚁排

    D. 起(dié)  澎bài) 震sŏng)  目不园(kuī

  •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成都市的食品市场。

    B.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輿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不断推进绿色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B.开州区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上,选优配强带头人,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泉。

    C.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

    D.“让梦想与爱同行”感恩励志演讲会已准备就绪,同学们屏息凝神地等待着大会的开始。

  • 5、下列各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频有建树。

    B. 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颚收入。

    D.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 6、下面对《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B.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

    C.“前朝”在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D.最后两句诗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善于思考的人总是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变得更加渊博。

    B.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各级医院先后采取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用“/”为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3】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意解说。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让我们一起走进以“经典·传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当下,“汉服热”愈发升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尤其是热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人身着汉服出行。汉服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身着汉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穿着问题,从中透露出国人对我们的民族服饰越来越自信,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自信,对做一名真正的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材料二】

    花灯剧作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经长期的演变发展,已成为我国戏剧百花园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但是花灯剧的受众群中,年轻人非常少,在大多年轻人的印象中,这些戏曲是老年人喜欢的,是与时代不符的事物……

    年轻人不喜爱花灯的理由

    不了解

    听不懂

    表演时间长

    形式和内容老套

    其他

    35%

    29%

    29%

    7%

     

    对花灯艺术发展阻碍的看法

    人才

    缺乏

    宣传力

    度不够

    远离

    生活

    普及

    不够

    其他

    18%

    29%

    21%

    28%

    4%

    【1】今年的文化艺术节上,你班将要表演一个“汉服秀”的节目。在前期宣传时,为了让更多人对节目感兴趣,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2】阅读材料二,请为花灯的发展提出至少四点策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

    4)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唐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B.“会九日登高”,九日指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七月半)三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的习俗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踏秋、吃重阳糕等。

    C.《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2)请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①睡觉爱摆大字  长毛   除夕吃福橘   篇名:《______

    ②美国教育家   再塑生命  家庭教师   教师名:______

    ③童话   丹麦   理想的衣服   作者: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音乐

    法布尔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露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选自《昆虫记》))

    (链接材料一)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雄蝉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节选自百度百科)

    (链接材料二)

    古代文人是偏爱蝉的,所以他们手中的笔始终就没有停下过对蝉的讴歌,或者借蝉抒怀,浇胸中块垒。“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代虞世南笔下的蝉品格高洁,声名远扬。“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代司空曙在《新蝉》中点出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骆宾王则在受冤下狱之时以蝉自喻,写出了《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宋人常以词来诉说蝉鸣中岁月的美好,但也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来写出听到蝉声而引发的感伤。夏日里,大自然中唱主角的这种叫“蝉”的昆虫,让人体味到的是生命的珍贵。

    (节选自《收藏快报》2017年9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蝉喜欢唱歌,不幸得很,它的歌声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事实证明,他的歌声只是为了叫喊同伴。

    B.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法布尔得出结论,蝉是一个大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一点也感觉不到。

    C.辨雄蝉与雌蝉的办法是听它们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因为器官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

    D.集合声、交配前的求偶声和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历鸣声,是每个种的雄蝉都能发出的声音。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法布尔长期与蝉为邻,多次观察到蝉结伴时仍在歌唱,说明了蝉并不能停止鸣叫。

    B.蝉会根据每日天气变动和其它雄蝉鸣声来调节叫声,为了变化声调,吸引雄蝉。

    C.法布尔把蝉和一只雀儿在声音中的不同反应进行比较,充分说明了蝉的反应迟钝。

    D.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蝉经常是文人讴歌的对象,由此看出文人对蝉是偏爱的。

    3蝉寄寓了古代文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链接材料二,分点概括。

    4文段中的两个划线句都说明了蝉的发音原理,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A句: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B句: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 14、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2作者怎样从壶口瀑布联想到中华民族?

    3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恩赐第二次。——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②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罗曼·罗兰《名人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