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嘱咐(zhǔ) 两栖(xī) 闭塞(sè) 戛然而止(jiá)
B. 追溯(sù) 雾霭(ǎi) 斑斓(lán) 气喘吁吁(yū)
C. 斡旋(wò) 褶皱(zhě) 瞭望(liào) 草长莺飞(yīng)
D. 眼眶(kuāng) 遗骸(hái) 跻身(jī) 挑拨离间(bó)
2、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益严重的雾霾天,使得全国 100 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京津冀、长三角重污染区已连成一片。
B.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用品香料等 2314 个品种。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hī) 绯红(fēi) 仁慈(cí) 惊心动魄(pò)
B.窒息(zhì) 荧光(yíng) 妯娌(li) 殚精竭虑(dàn)
C.镌刻(xié) 蒙昧(mèi) 侏儒(rú) 屏息敛声(liǎn)
D.锃亮(zèng) 凛冽(lǐn) 酷似(sì) 藏污纳垢(gòu)
4、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热映电影《长津湖》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们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力量悬殊”指双方力量差距很大,含贬义;“顽强拼搏”“英勇事迹”结构不同。)
B.抓住时间窗口,逆转自然界遭受的破坏,只能靠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C.《常州日报》某新闻图片标题为“常州萝卜干,晒出幸福味”。(“晒”是动词,一语双关,既写出了人们晾晒萝卜千的忙碌场面,又表达了人们收获满满的喜悦与满足。)
D.春天,梨花盛开,满树梨花芬芳四溢,仰头可见枝叶间挂着数不清的果实。(这是个病句,前后矛盾。)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
B.《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C.《登勃朗峰》的作者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同一人,都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yīn)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mèi)。
B.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p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lì),全体都震悚(sǒng)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D.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xuán),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jìn)。
7、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将于9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家必须都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9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9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9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而繚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故:同“固”,本来。②窦:孔穴。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止:(________) (2)缀行甚远 缀:(________)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驱:(________) (4)樵者窘迫 窘迫:(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之”字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又数刀毙之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D.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4】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甲、乙两文都以议论结尾,请你根据阅读体验,谈谈对所论述道理的理解。
9、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首联和_____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之感,尾联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
10、校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阅读经典,名著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
【1】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三项。
【2】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只是喜欢在手机上、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会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
【3】请为这个活动撰写一条标语。
11、《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12、《红星照耀中国》用纪实手法记录了一群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故事,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下面二位共产党人均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请从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其表现的革命信仰。150字左右。
(1)朱德 (2)徐海东
13、笑的遗产
韩少功
①我女儿数她的亲人时,总要提到游,一位曾经带过她的保姆。
②那一年,我家搬到河西。妈妈体弱,我和妻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需要托给一位保姆。经熟人介绍,我们认识了游,她就住在我家附近。
③游其实还没到湖南人可称奶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只是看着儿子打临工挑土太辛苦,为了让他顶职进厂,自己就提前退休了。她心直口快、心宽体胖,笑的时候脸上隆起两个肉球,挤得连眼睛都不见了。她的哈哈大笑是这个居民区的公共资源。茶余饭后,常能听到这熟悉的笑声远远传来,碎碎地跳入窗户,落在杜鹃的花瓣上或者你展开的报纸上,为你的心境增添亮色。
④孩子开始畏生,哭着不要她。不过没多久,孩子就平静下来,喜欢上她的笑声了。孩子试着用手去摸她的胖脸。她笑得张大嘴巴,把脸别过去,又突然“呷”一声转回来,还做出一个鬼脸,让孩子觉得刺激有趣。她可以把这个简单的游戏认真地重复无数次,每次都与孩子笑成一团。
⑤孩子从此多了一位奶奶。
⑥游的丈夫也是退休工人,擅长厨艺,常被餐馆请去帮忙,一去几个月不回家。两个儿子在工厂上班,一个迷钓鱼,一个好小提琴,工资都不高,又都在恋爱阶段,自然缺钱花,在家里混吃混喝不算,有时还找母亲要补贴。游奶奶常常红着眼圈说:“我那两个败家子还不如我韩寒。我能有多少钱呢?还是我韩寒心疼奶奶,我一哭,她也哭,还给我抹眼泪,要我吃油饼。”说着又落下一串泪来。
⑦韩寒便是我女儿。
⑧南方的夏天很热。到深夜了,屋里还如烤箱一般,所有家具都热烘烘的,把凉水抹上去,暗色水渍飞快地被分割,然后一块块竞相缩小,蒸发至无。人热得大口出粗气,都怀疑自己身上有熟肉气息。在这种夜晚连蚊子也少多了,大概已被烤灼得气息奄奄、锐气尽失。孩子在这样的夜晚当然睡不安稳,刚闭一会儿眼又“哇哇”热醒。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听到楼下有人叫唤,到阳台上细细辨听,才知有人在叫孩子的名字,是游奶奶来了。她驮着沉沉的一身肉,气喘吁吁地爬上楼梯,被我们迎进家门。她说在家里就听到远处的哭声,怎么也睡不着。她听得出是韩寒在哭,便说什么也要把孩子抱到她那儿去。
⑨她并没有特别的降温妙方,只可能是彻夜给孩子打扇,或者抱着孩子出门夜游,寻找有风的去处。
⑩整个夏天,她家最凉爽的竹床、最通风的位置,都属于我女儿。每当太阳落入运输公司那边的高墙,游奶奶就开始往门前的地上喷水清暑,把竹床放置在梧桐树下,至少用凉水擦两遍,为我女儿过夜做准备。她儿子不小心坐了竹床,她立刻大声呵斥:“这是给你坐的吗?你们小伙子好足的火气,一个热屁股,坐什么热什么。走走走,没有你的份!”
⑪日托差不多成了全托。我们要给她加工钱,她坚决不收,推来推去像要同你打架。
⑫后来,游奶奶的身体渐不如前,医生说她心脏有毛病。正好这时候孩子也该上幼儿园了,我们便把她送往外婆家——那里有一所不错的幼儿园。那儿离我家比较远,孩子每个星期只能在周末回来。
⑬孩子刚去的那几天,游奶奶失魂落魄,不时来我家打听孩子的近况。
⑭我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每个星期六回家。离家还老远,她就要从我肩头跳下,风一样朝游家跑去,直到扑向游奶奶肥软的怀抱,一扎进去就不出来。游家总有很多邻居家的孩子——游家常有乡下来的亲戚,用拖拉机运来藤椅、砧板、鸟笼、瓜果在游家门前售卖,也带来乡音和乡野阳光的气息——孩子们疯疯地赖在那里看热闹,久久不愿回家。
⑮1988年,我家迁居海南岛。女儿每吃到一种新奇的热带水果,都会说:“游奶奶来了,要让她尝尝这个。”她给游奶奶写过一些信。游不识多少字,回信大多是请人代笔的。
⑯我担心游的心脏病。我没有把这份担心告诉女儿,怕她接受不了一个没有游奶奶的世界。
⑰她还是经常给游奶奶写信,也经常收到游奶奶的回信。每次看信,她都捧着信纸一次次仰天大笑。令我有点吃惊的是,她笑时的神情特别像游奶奶。她的脸,上半截像我,下半截像她妈,但她的笑毫无疑问来自游家:笑得那样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尽情而忘形。我记得经常在游家出入的那群邻居小孩,个个都带有这种笑,真是习性相传、音容相染。
⑱游奶奶不论罹患多少疾病,也不会离开人世。这不在于她会留下存折上五位或六位的数字,也无关官阶或学衔,她的破旧家具和老式木烘笼也终会被后人扔掉。但她在孩子们的脸上留下了欢乐,让他们的笑容如花般四处绽放。
⑲秋雨连绵,又是秋雨连绵。我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岛,也会以空空信箱等候她远来的笑声。
【1】请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3】仿照③、④两段的批注示例,请给第⑧段、⑭段中的画线句,写上批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笑的遗产”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乌柏树
朱敏江
(1)成年的乌柏树,树皮松树般开裂,看起来很难与美丽沾上边。在它的大树干上,有时还会出现一种能让皮肤起包的毛毛虫。这样一种看似令人生厌的树种,却能堂而皇之地占据农民珍贵的土地,立于田间地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2)正值仲夏的一天,父亲带上我一起去地里翻番薯藤,只见乌柏树上一片片近似卵形的叶子,尽情舒展身姿,它们交错叠加,簇簇相堆。以自己柔嫩的身躯遮挡着毒辣辣的太阳,在树底下撑起一片难得的阴凉,树梢头还开出了一束束条状的乌柏花。黄中带绿,一群群蜜蜂闻香而动,在枝头穿梭忙碌。采撷着浓郁的花粉,眼前的盛景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了些许的震撼。
(3)翻完两垄番薯藤,父子俩坐在乌柏树创造出的浓荫底下小憩。父亲取下脖子上的毛巾,给我擦了擦汗,指着乌柏树意味深长的说:“你别看乌柏树样子不怎么好看,但是不管在哪块地里,它都能存活,它全靠自己寻找养分,即使落在高高的地坎边上,长势也从不会差。”
(4)听了父亲的话,我仔细的回忆起来,其他树木栽下后,大家都会及时浇水,精心管理。即使这样还不一定能够存活,而我好像从没看见过谁给乌柏树浇过水、施过肥。想到这一层,我对乌柏树的看法又有了改变。
(5)不久,树上结出了串串绿色的乌柏果,就像一个个浓缩版的小铜锤,微风拂过,它们在梢头轻轻晃动,犹如在向我们频频点头。在漫长的等待中。乌柏果由绿变灰,由灰变黑,黑色便宣告了果实的成熟。当黑色的外壳炸裂剥落,一颗颗白色的球状乌柏籽也就轻轻灵灵地跳脱了出来,这些白色的乌柏籽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光。
(6)眼前的苍干虬枝,白籽缀满梢头与蓝天映衬,这一景象我当时不知如何形容。多年后,读到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我才找到了最好的比喻,珍珠样的白籽缀在枝头,一点一点丛,与白梅何等相似!
(7)在一个晴好天气,父亲挑上箩筐,带着一根奇特的竹竿出发了。我则挎着竹篓跟在身后。定睛细看,我发现竹竿顶端有一金属物,像刀刃向外的新月型镰刀,边上还有一个钩子。
(8)父亲点燃稻秆,将树干上的毛毛虫驱离后,腰挎竹篓,三两下便爬上了乌柏树。他双脚稳稳地钉在大树杈上,伸手将周边的乌柏果连细枝轻轻折下,投入竹篓中。
(9)当身边的乌柏果皆乖乖的进入竹篓的怀抱后,特制的工具便开始大显身手了。父亲熟练地举起竹竿,新月形的刀具向上划过,一朵晶莹的“白梅”,便应声飞离梢头,在空中经过几个旋转后,轻盈飘落地面。
(10)一个时辰后,地面上便满是带着短枝的乌柏果,大地就像一张褐色的水彩幕布,朵朵的“白梅”盛开其间,加上外壳的黑和乌柏叶的红,天地间瞬间被描画了一幅多彩的油画。
(11)看着这一奇特的景致,我兴奋异常,上前将一朵朵“白梅”小心翼翼地捡拾起来,放入箩筐中。半天功夫,我们收获满满两担乌柏籽。此时站在乌柏树底下朝上望,我发现原先的遮天蔽日已然转化成了光秃秃的一片,树枝上几乎没有一片叶子。
(12)看着我怔怔的样子,父亲拍了拍我的脑袋,仿佛早已看穿了我的心思,说:“不用担心,明年又会是一片枝繁叶茂的样子。”
(13)乌柏籽拿到集市上,卖了一些钱,换成我的文具,换成了家里的生活用品。此时我对乌柏树的讨厌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而对于它为什么能幸运地留存于田间地头,也仿佛找寻到了答案。
(14)工作以后,甚少回老家,也就少了与乌柏树面对面的机会。一次妻子要上一节美术课,内容为树枝画,要用到各种形状的和颜色的树叶。在妻子看来,乌柏叶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因此我们驱车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曾经劳作的地方。
(15)正值深秋,一棵一棵的乌柏树挺立原野,风神疏朗,铮骨凌空,颇有一番傲然于世之感。
(16)淡红的,深红的,红绿相间的,一簇一簇堆积在树枝上,仿佛画家将红颜色全部调和了,涂抹在同一棵乌柏树上。这夺目的艳红,成了秋天里最美的一道风景。我闻着秋的气息,慢慢靠近。一片艳红从空中轻轻飘下,化作一只翩翩的蝴蝶。舞姿是那样轻盈。我摊开手掌,接住那一抹飘然而下的红。那纤细清晰的叶脉,就像血管,在阳光下缓缓流动。我们将各种颜色的乌柏叶都采撷了一些,不久,它们成了“金鱼”,成了“孔雀”,成了“天鹅”……
(17)在我看来,乌柏树是深秋最美的写意,它映入我的眼帘,也照进了我的心灵。
(选自《散文选刊》2020年4期,有删改)
【1】文章讲述了“我”与乌柏树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2)面对满梢乌柏果的景象,“我”由衷妙赞。
(3)
(4)“我”与妻子回老家取乌柏叶作美术课材料,发现秋天最美的风景。
【2】作者对乌柏树的认知和情感不断变化,请按顺序梳理,并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生厌 ___________
看法改变
________
担心
________
赞美
【3】联系全文,说说第(1)段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请简析第(2)段加粗点词“一群群”的妙处。
(2)说说结尾句“乌柏树是深秋最美的写意,它映入我的眼帘,也照进了我的心灵“的含义。
【5】下面两段文字写景状物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甲】当黑色的外壳炸裂剥落,一颗颗白色的球状乌柏籽也就轻轻灵灵地跳脱了出来。(朱敏江 《乌柏树》)
【乙】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1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请以“我爱_______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与提示: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2.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3.请注意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5.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