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临沧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què)   杀责(jié)   有成效(zhuō

    B.形(dùn)   热(zhì)   教huì)   锐不可dāng

    C.cāo)   首(qiáo见(piē)   无消息(yǎo

    D.chuò刻(juàn黑(yōu) 广袤无yíng

  •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A. 陈康肃公尧咨射 择其者而从之

    B. 于家圃 尔安敢轻吾

    C. ,久而不去 下车引

    D. 但手熟   安敢轻吾射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湘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 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 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B.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C. 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D.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

  • 5、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勇气”是什么?勇气就是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概。特立独行是一种勇气,魏晋时期,陶渊明不屑功名利禄,归隐田园,安然地过着质朴的生活;仗义执言是一种勇气,闻一多面对凶险,拍案而起,戛然而止;至死不懈也是一种勇气,邓稼先为制造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鞠躬尽瘁,虽死不悔。今天,我们以青春的勇气,以烂漫的笑脸迎接前方的风雨。

    A.质朴

    B.戛然而止

    C.鞠躬尽瘁

    D.烂漫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立(chù)   育() 污huì为人知(xiǎn

    B.dào)   古(héng午(shǎng) 白雪皑皑ái

    C.如(赘(léi溅(bìng)   盘卧龙(qiú

    D.shì)   字tiè)   热(chì) 忧心忡忡chōng

  • 7、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芯片价格飙涨5倍,“买不到”和“买不起”已成为不少下游企业叹为观止的困境。

    B.社区组织部分人员担任交通疏导员,早高峰时的堵车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C.追求卓越的人,总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潜心贯注于热爱的事业,不被外物诱惑。

    D.张老师的课讲得实在太精彩了,我们班的同学都听得目眩神迷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

    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 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 帝。⑤乂(yì):安定。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

    (3)卒.亡天下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 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结合《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 )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 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②警: 惊醒。

    1结合诗意,为《旅宿》括号处选择正确的意象。

    A. B.

    2仿照示例,为“家书到隔年”写个批注。

    (示例)“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作者借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的眼前景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以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有人认为,《旅宿》的尾联跟《夜雨寄北》的三四两句一样,都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综合性学习:在地震或火灾发生时,许多人往往会因为缺乏自救常识而丧生,所以人们更加重视“安全教育”。学校正在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⑴请你为学校的“安全教育”拟一则宣传标语。

    ⑵如果针对“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来采访你的同学,你设计的问题是:

    ⑶面对你的采访提问,如果有同学说:“对不起,我觉得这个问题离我很遥远。”你的回答是: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古诗词默写

    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

    A(人名)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B(人名)忙向地下抱起C(人名),泣拜曰:“B(人名)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段文字出自《三国演义》,其中的A是指____,B是指____,C是指____

    (2)《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____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一】故乡的堰塘

    ■李国新

    ①我总是对故乡的堰塘一往情深,魂牵梦萦,是因为我对它爱得太深的缘故!我的老家门前30米处东南方,有一口呈月亮形的堰塘。塘水清清幽幽,一年四季池水饱满。

    ②我是喝堰塘的水长大的。我住的台子叫姜葛台,但没有一个姓姜的人,只有七八户人家,大家都吃塘里的水。每天清晨,台子上的人,挑着两只木桶,去塘里挑水。塘里的水用来饮用、煮饭、烧菜。塘里的水,感觉是那么鲜活,那么有味,那么纯洁,那么自然,那么美妙。

    ③我是食堰塘里的鱼长大的。小时候,我爱钓鱼,特别喜欢到堰塘里去钓。我自制一根竹竿,买一根塑线,系一根鱼钩,把家里的米拌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抛,几分钟,伸出钓竿放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扯竿子,就会有一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堰塘里以鲫鱼、黑鱼、鳝鱼居多,其次是泥鳅、草鱼、鳊鱼。特别是夏天的早上,堰塘里的鱼三五成群地戏水。到了腊月,荷叶、蒿草枯萎了,水草沉了,塘水不再丰盛了,村里的人会干塘。抽水机把塘水抽干了,一是捞鱼,二是挖藕。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来到塘边。眼看着塘水慢慢少下去,里面的鱼儿一个一个动起来,东躲西藏,大人孩子们就高兴了。大家下水把鱼捉上来,集中后按人头分鱼。堰塘里的鱼似乎是捞不完的,每年都有。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

    ④我是吃堰塘里的莲蓬长大的。月亮弯似的堰塘里,齐刷刷长满荷叶,青枝绿叶,好比乡村的姑娘,清丽可爱。早春时节,波光粼粼的塘水里,小荷又露出尖尖角了,破水而出,慢慢长大。霎时,堰塘全部布满,慢慢尖尖角舒展开来。春夏之交的时节,寻着尖尖角抽藕梢,藕梢细长白嫩,又脆又甜。但藕梢是抽不完的,塘底的根又冒上尖尖角。到了夏天的时候,荷叶长成斗笠一样大了,堰塘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接着荷叶旁边又长出一个尖尖角了,像毛笔一样大小,慢慢变成粉红色的荷花绽放。荷花和荷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们好像母女,好似姐妹,相依相偎,各显风姿。六月天,奶奶腌菜的时候,就叫我去塘边摘一些荷叶,那时的荷叶真是茂盛,甚至长到塘埂上了,顺手可摘。把荷叶晒干了,封腌菜坛子的口,腌菜不走味,耐存,荷叶香味扑鼻。到了夏秋之季, 荷花迅速变成莲蓬。水上的莲蓬、水面的菱角,一样甘甜爽口。

    ⑤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是它养育了我,抚育了我,我流淌的血液中,有堰塘给予我的灵气和养分!故乡的堰塘,已经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子。故乡的堰塘啊,我永远怀念你的美好,永远将你的美好化成我做人的动力,在我的人生中,也把自己的爱和情,去无私奉献,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

    1围绕“堰塘”,作者主要写了儿时故乡的哪些往事?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自制一根竹竿,一根线,一个鱼钩,把家里的米上一点酒,朝塘中的空隙处一,几分钟,出钓竿下鱼钩,就有鱼儿咬钩了。一竿子,就会有条半斤以上的鲫鱼,活蹦乱跳地跃出水面。

    3第④段中,作者以时间为序,具体描写了“荷”的生长,请完成下面的填空,归纳这过程。

    早春,小荷露出尖尖角破水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 → 荷的尖尖角抽出藕稍→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夏秋之际,荷花变成莲蓬。

    4.文中画线语句写道:“我想,在我的心灵深处,故乡的堰塘就是我的衣食父母啊!”从上文看,“我”称呼堰塘为“衣食父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用原文语句回答)

    5读文章首尾段落,揣摩作者对“故乡的堰塘”所持的感情。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狂乱中,他拒绝了当地大公的邀请,不愿住到他的宫堡中去,他继续逃。九月二十五日,他到威尼斯。当地的诸侯得悉之下,立刻派了两个使者去见他,招待他;但又是惭愧又是犷野,他拒绝了,远避在朱得卡。他还自以为躲避得不够远。他要逃亡到法国去。他到威尼斯的当天,就写了一封急切的信,给为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在意大利代办艺术品的朋友巴蒂斯塔·德拉·帕拉:“巴蒂斯塔,至亲爱的朋友,我离开了翡冷翠要到法国去;到了威尼斯,我询问路径:人家说必得要经过德国的境界,这于我是危险而艰难的路。你还有意到法国去么?……请你告诉我,请你告诉我你要我在何处等你,我们可以同走……”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______的《   ____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A. 米开朗琪罗 名人传   米开朗琪罗被逼逃亡

    B. 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被敌人追杀逃亡

    C. 罗曼·罗兰 名人传   米开朗琪罗被逼逃亡

    D. 罗曼·罗兰 名人传   贝多芬不愿为诸侯演奏逃亡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B. 这部作品着重叙述了三位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的毕生精力。

    C. 这部作品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不是为了记录主人公们的生平,而是着重呈现主人公们战胜苦难的历程。

    D. 上面选文中的“他”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这样,真开心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