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同学们春节期间不放鞭炮,学校在放假之前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
B.深圳新规对无人机的销售管理、飞行管理、生产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要求。
C.花都交警加大力度整治违停乱象,以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人行道路畅通无阻。
D.我国高铁建设成果丰硕,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是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等。
C.古时,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摇摆不定——被逼堕落”。
C.《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傅雷希望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写的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的长篇白话小说,塑造了108位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
A.人声鼎沸:水开 喜出望外:看见
B.见异思迁:改变 怪诞不经:荒唐
C.美不胜收:完,尽 不足为道:值得
D.花团锦簇:聚集 人迹罕至:稀少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欧阳修《醉翁亭记》)”“丝”“竹”都是中国古代乐器,下面各项中,“丝”“竹”两种乐器都没有提及的一项是( )
A.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B.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堂越棹弄潮声。(唐白居易《池边即事》)
C.钟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宋黄升《浣溪沙》钟磬冷冷夜未央)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了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情感,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大国文化”节目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翼装高空飞行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高空极限挑战运动,挑战者尤其需要提高运动安全。
D.要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基本的依据之一是看他能否留意自己产生的细小想法。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出自此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疑”在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9、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出郭相扶将( )
(2)著我旧时裳( )
(3)火伴皆惊忙( )
【2】下面有关选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家中欢乐的气氛。
B.表现了火伴见到木兰时戏剧性的场面。
C.表现了木兰情不自禁的喜悦。
D.表现了木兰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3】选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4】结尾一段以兔为喻有何妙处?
10、班级举行“热爱家乡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河南电视台近两年凭借精良的文化节目频频“出圈”,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其是如何打造文化节目的,语文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下列两则材料,并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探究节目“出圈”的原因,请你代表小组成员阐述探究结果。
知识卡片:
“出圈”是网络流行语,指某个东西知名度变高、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材料一:
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几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一波接一波,掀起一潮接一潮。“多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增进文化自觉,结合当代的科技和时代特点,在持续践行‘让中原更加绚丽出彩’中增强文化自信,这一文化特质为精品文化节目的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材料二:
一直以来,广播电视节目给人的印象是高投入、高消耗,一些地方台为拼收视拼流量,在节目创作中一味邀请流量明星,为此不惜投入巨资。也有一些地方台因财力有限,在节目的创作生产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实践中积极创新突破这一节目制作范式,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节目生产“小、正、大”的创作理念要求,在几档充分展现国潮国风的节目中,没有一味寻求排场的宏大,没有邀请当红明星,只是选材传统文化,创新当代表达,以极少的资金投入,实现了最大的社会效果。
(2)活动中,大家一起观看了《洛神水赋》的视频,同学们都赞不绝口。洛洛同学想将下列图片配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文字送给朋友,但在选择字体时犯了难。请你从下列两幅字样中帮洛洛选一幅,并说明原因。(注:图一为草书字样,图二为瘦金体字样)
(3)精彩绝伦的文化节目使同学们大开眼界,但生活中很多人对这些优秀的文化节目知之甚少、请你写一则宣传文案、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节目推荐给其他同学。(120字以内)
11、《木兰诗》
(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运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5)《木兰诗》中,用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写寒气凛冽、月光映雪,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海水又大又深,大浪头拍岸时常如一个小山,但它总使人觉得十分温和。河水可同一股火,太热情了一点,时时刻刻皆想把人攫走,且仿佛完全只凭自己意见作去。
(1)选段出自《湘行散记》,作者是____。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A.《桃源与沅州》
B.《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C.《鸭窠围的夜》
(3)《湘行散记》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②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
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⑦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⑧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⑨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⑩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赶着做事,回来晚了。”父亲开口说话,“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嘴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⑪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
【1】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的形象。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小说以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在等待父亲回来一事上妹妹的态度与母亲的态度的对比。
D.小说中的母亲是故事的讲述者,“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4】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14、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个夜晚令人难忘。如果要我给这个夜晚取一个名字的话,我会叫它“A之夜”。几乎没人不认识这种蝴蝶,在欧洲,它是最大的蝴蝶。它有着像天鹅绒一样的外衣,“领带”是白毛皮的。一些灰色和棕色的斑点散布在它的翅膀上,中间穿过一条浅色的条纹,而白色的边镶在周围,在翅膀的中央是一个圆斑点,好像黑眼珠一样,黑色、白色、栗色、鸡冠红……像彩虹一样的光芒成了它最显眼的标志。
②虽然A或许真的具有超常的惊人视力,但是克服黑暗越过重重障碍的原因恐怕并非因为这种视力。真正的原因或许是它们发现了在遥远的距离和种种阻挡之外的地方,一些它们看不到却清楚地知道的被囚禁在工作室里的雌A。如果不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它们迷路——这个条件此刻是不成立的——我相信它们会直奔自己见到的东西,光线已经将方向标示得非常清楚了。
③不过,A还是有出错的时候,当然大方向上它们不会错得很离谱,可是确切的点它们就往往搞不清楚了。孩子们的房间其实没有雌A,关押雌A的地方是我的工作室,它在孩子房间的对面。拯救情人的勇士们真正的目标是我的工作室,可是它们却大量拥入了孩子们的房间。它们接收信息的系统肯定出现了一些错误。而另外一些误入厨房的A或许是因为厨房中有比较亮的灯光,这也不难理解,夜间的昆虫往往都抵挡不住光的诱惑,而偏离了它们本来的目标。
④实验让我对气味元素的影响也产生了怀疑。而且,我也没有机会再继续我的实验了。因为在第九天时,雌A死了,死之前它还产下了很多没有受精的卵。雌A的死让我失去了实验对象,这甚至影响到了我今年剩余时间的众多研究计划。
⑤因此,再次对A进行研究,我一定会非常精心地准备有关A的实验,把我想进行却没有进行的实验也一并做了。
【1】根据文段可以判断,A是________(昆虫)。
【2】《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请结合选文,举两个例子,具体分析这一语言特色。
【3】法布尔有哪些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选文,具体分析其中的一种精神。
15、相遇是一种缘分,相遇是一段经历;相遇可以开启一段崭薪的生活,相遇也可以沉淀一段纯美的往事……请以“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认真思考,自选角度,补全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⑤书写认真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