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初一上册历史开学考试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世界上很多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的存在。以下选项中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因为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在当时的世界影响力巨大

    B.唐朝当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唐朝在历代人口最多,出国的华侨人数最多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 2、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南方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图片能作为他们研究材料的是(       

                        

    A.

    B.

    C.

    D.

  •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使北魏成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C.扩大了统治范围

    D.完成了南北方的统一

     

  • 4、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     

    A.设置背景

    B.权力职能

    C.设置经过

    D.设置意义

  • 5、如表是某校排练的一部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的名称是(     

    演出顺序

    第一幕:光武中兴

    第二幕:外戚干政

    第三幕:宦官专权

    第四幕:黄巾起义

    A.秦朝统一

    B.西汉建立

    C.东汉兴衰

    D.三国鼎立

  • 6、有人称中日文字比较,有“字同义不同,义同字不同”的特点,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是在什么时候?   (   )

    A. 汉朝   B. 隋唐   C. 契丹   D. 元朝

     

  • 7、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A.炎黄大战 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 8、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 9、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是周天子的臣属,以下哪项表述错误( )

    A.受封诸侯不可以对封地进行再分封镇守疆土

    B.交纳贡赋

    C.出兵勤王

    D.定期朝见天子述职。

  • 10、 两宋时期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巡检司

    D.广州十三行

  • 11、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2、下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图。图中②的年份,处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盛世时期,这是指(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13、“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祖国境内最早人类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北京周口店

  • 14、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一书集中体现其思想。下列不属于老子的思想的是(   

    A.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B.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们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 15、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为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三皇五帝

    B.尧、舜、禹

    C.秦始皇

    D.炎帝和黄帝

  • 16、歇后语“赵匡胤穿龙袍――改朝换代”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玄武门之变 B.八王之乱 C.澶渊之盟 D.陈桥兵变

  • 17、商朝的历史之所以被认为是“信史”主要是因为(  

    A.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B.甲骨文发现并识读

    C.《史记》的明确记载

    D.神话传说得到验证

  • 18、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 “仁”的思想

    B. “兼爱”的思想

    C. “非攻”的思想

    D. “无为”的思想

  • 19、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秦统一后只留下的一种文字是( )

    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

  • 20、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朱元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时诗歌以通俗易懂闻名于世的诗人是____

  • 22、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 23、唐朝纺织业中,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4、_______被称为唐太宗的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 25、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

  • 26、八王之乱的原因:______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势力日益强大。

  •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__。

    (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它的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 28、商鞅变法的目的:确立新的_________秩序,以求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____________年 支持者:_____________ 改革者: __________(“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 29、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 30、特殊的战役,特别的意义。

    (1)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3)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清朝前期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方位与措施对应连线:

    东北                       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

    东南                       平定葛尔丹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北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西南                       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的是:

    (2)全身心投入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3)黄帝时期创造了文字的是:

    (4)黄帝时期制作出音律的是:

    (5)黄帝时期发明出算盘的是:

    (6)请列举出两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

    (7)请列举出两种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8)铁制农具出现的时期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图1

    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

    图2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根据国编课标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开学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