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碲可作电池的极板,碲化镉可制作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碲单质具有导电性
B.碲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碲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D.碲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g
2、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B.白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干冰制冷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D.水冻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3、“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镁原子和镁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和镁离子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B.镁离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C.镁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D.和镁原子相比,镁离子的化学性质更稳定
4、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澄清石灰水、海水、空气
B.氧化物: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C.金属:铁、铜、汞
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表示正确的是
A.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B.原子的构成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
D.水的净化方法
6、如图是几种净水方法,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中冷凝水应从b口进,a口出
B.图②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C.图③是生活中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主要方法
D.图①②③④的方法均能降低水的硬度
7、下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糕
B.冰水混合物
C.碳酸饮料
D.美味清汤
8、“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B.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离子的名称铁离子
C.图2中,A、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图3中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是2:1
9、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
10、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Fe、Zn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取该金属混合物5.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2g,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Mg
B.Al
C.Fe
D.Zn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氧气有可燃性,用于发射火箭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C.干冰升华吸热,用来人工降雨
D.氦气密度小,用来充灌气球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气体验满
D.称取食盐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4、对海水加压,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淡水池,得到淡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加压一段时间后,海水池中没有晶体析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被半透膜拦截
B.淡水池中水分子变大
C.海水池中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缩后的海水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5、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B.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复燃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6、下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实验结束前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D.该实验中的木炭粉换成石墨粉,实验现象相同
17、乙炔(化学式为C2H2)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6.6g二氧化碳、1.4g一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A.0.6g
B.0.9g
C.1.8g
D.3.6g
18、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三个金原子
B.——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
C.——每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9、中国古籍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常温下呈固态
C.难溶于水
D.熔点高
20、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典故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悬梁刺股
C.火上浇油
D.立竿见影
2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红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D.硝酸铵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22、小华到水族馆参观时了解到:一些观赏鱼是从其他地方空运来的,而且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2种生成物可能是
A.Ca(OH)2和O2
B.CaO和O2
C.CaSO4和O2
D.CaCl2和O2
2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24、工业上常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原理的微观模型如左图所示,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经测定800℃时产物只有两种氧化物。下列关于该转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氮、氢、氧原子的个数保持不变
B.温度过高,氮元素的利用率可能下降
C.温度为400℃时,生成物只有N2、NO
D.温度为800℃时,反应后分子总数增加
2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
26、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Fe
B.CaSO4
C.HNO3
D.Cu(OH)2
27、熟练运用化学原理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心应手。
(1)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剂主要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发热原理__________,自热米饭包装的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______,防止食物腐败;自热米饭中鸡蛋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2)在燃气灶上煮汤,若锅底易出现黑色,则需要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炉具的进风口;
(3)炒菜时油锅着火,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校园里篮球架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8、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一种成分?(填名称)
(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铁在该气体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在空气中盛有冰水的杯子外壁会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空气中,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该气体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4)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该气体是___________该气体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9、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学习化学:
(1)如图试管中装有足量的白磷,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白磷最终会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2)将试管倒扣水中,取出橡皮塞,水会进入试管容积的______。(选填标号)
a、1/5 b、2/5 c、3/5 d、4/5
30、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符号“Fe3+”的名称是_________。
(2)锰酸钾中所含酸根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价。
(3)若“”表示一个氮原子,则“
”表示(填化学符号)_________。
(4)金属镁由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1、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新材料的研制
B “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 新药品的合成
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和_____能,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_____
A 发现耀眼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_____。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了构成。如水由_____构成,一个水分了由_____.构成。
②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_____, 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32、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用__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若检验后为硬水,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
(3)生活中油污常用洗洁精除去,此时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第一步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溶液配制时,水常作溶剂,请根据如图回答:
①t1°C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在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烧杯1”或“烧杯2”),保持温度不变,要使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图2中a、b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乙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a”或“b”)。
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t3°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C降到t2°C,析出晶体的质量甲较大
C.将t3°C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2°C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3、(2018达州)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________;取该固体混合物25.6 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219 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选用以下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烧碱 ③稀盐酸 ④小苏打 ⑤熟石灰 ⑥干冰 ⑦一氧化碳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清除铁锈的是___________。
(4)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5)可以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
(6)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______。
(7)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______。
3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_____。
(2)要将t2℃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等。
(3)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6、按要求填空。
(1)写出正确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氧化镁______,Na_____,铜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铝_____,Hg_____,C_____。
(2)能证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
37、下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
38、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可能含有MgCl2、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可能含有NH4NO3、NH4Cl、NaCl、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G的化学式是_____。
(2)溶液H中肯定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3)写出过程④中生成沉淀I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在混合物B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
39、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①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②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③向c点对应的固体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④m3的值为21.6
⑤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40、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的气体是氧气?
(2)做硫在氧气电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要加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3)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4)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考虑的因素:①充足的氧气,②______。
(5)燃烧的现象除与可燃物性质有关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任答一条即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