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流派,其代表人物郭沫若创立了“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C.游仙诗,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其在思想上,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愿望;在艺术上,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象征等手法。
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B. 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反对意见。(广播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世纪以来,中朝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换的考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B. 小李买了台新款的手机,价格有些高,但质量不错,功能全面,他觉得差强人意。
C. 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 同学们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行》中“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 《马嵬》中的“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C. 《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
D. 《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5、阅读韦应物这首写送别的诗,其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选项中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域产生的,同时,这场人工智能的浪潮也在人类过去特有的情感领城取得突破。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或可视为人类情感的凝聚。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从而断言人工智能不可能习得这种特质。然而,人们实际上从未认真地论证过: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②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生经历。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显然没有人生经历。
③然而,这种论证存在瑕疵,科学家们据此提出“失忆者假说”。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日记、音视频资料和他人的讲述等,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二次补充复原。在这种情况下,“生平际遇”于他只是一个有限的数据集,既不真实,也很有限。那么,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④“失忆者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具有关键价值。因为对于一个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人类失忆者的境况极为相似。这个假说使我们能够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去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大数据爆发,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过去站在每个人类个体角度看来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人工智能而言,变得不再那么罕见。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例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一次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她们都有完整的人生背景……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地创作,而是能够将同样的人生与情感贯穿在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也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⑤今天,科学家们正从文本、声音与视觉三个角度,去尝试为人工智能赋予创作能力,并通过一种变通的图灵测试来检验它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其重点并不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在于这种表达能否激发观众的体悟。我们对许多不断诞生的突破性进展感到欣喜,例如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时期的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或有所感悟,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摘编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智商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也将在人类特有的情感领域有所突破。
B.人工智能没有自我意识,即便创作出某种艺术作品,它自己也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C.即使失忆者对自己的生平际遇能进行二次补充复原,也不能算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D.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意义,既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更在于这种表达能激发观众的体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论述结构,行文富有严密的逻辑性。
B.文章论证破立结合,客观辩证,既有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肯定,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C.文章引用科学家的“失忆者假说”,旨在论证可以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
D.文章末段论证科学家们已从三个角度尝试赋予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那些认为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能力的人们而言,关键在于更新观念,接受人工智能。
B.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构建完整的人生背景,这为人工智能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C.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和突破性进展,新文艺创作主体定会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成果。
D.一切人工智能均应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我们不能也无法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天台山从侧面表现天姥山的高峻。
(2)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
(5)悲伤至极,无以言表。《声声慢》中这样说: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写活了金陵秋景,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视野。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回忆自己的为官生涯,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
9、按要求填空。
(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3) 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空想不如学习”的看法。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名篇默写.
(1)真的猛士,敢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代诗歌理解性默写。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蜀道难》中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侧面烘托山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6)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所思①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
九江②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③。
注:①崔漪自吏部而谪荆州司马,杜甫作诗寄之,②九江:于后文的“一柱观”,结尾崔漪在荆州谪居之地。③滟滪堆:即瞿塘峡峡口的滟滪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定常开” 虚写崔漪被贬之后的生活,也表明作者对崔漪非常熟悉。
B. “醉”字传神,虽谪官偏僻之地,但酒樽常开,凸显崔漪癫狂落拓的形象。
C. 日落时分,崔漪竟不知自己酒醒何处,实为借酒浇愁,暗含苦闷之情。
D. 诗中多处使用想象手法,所写内容既照应标题,又使得格调不甚凄凉。
E. 作者借崔漪虽遭贬谪仍然醉卧的形象,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2】古人评价这首诗时说“苦忆”二字,直贯全章,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周容《春酒堂诗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____________) (2)渡者熟视小奚(____________)
(3)速进,则阖(____________) (4)予愠为戏,趋行(___________)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
③其犹是也夫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予爽然”的“爽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不能进城感到十分懊丧。
B.为渡者的戏言感到十分恼怒。
C.为不听渡者的忠告,悔恨交加。
D.觉得自己先前的做法不对而茫然自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5】短文记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悟出了一点哲理: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
1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
请以“文明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