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B.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19日出炉,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际,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难能可贵,也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C.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使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苟:如果。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寿命长短。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
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备。
至于幽暗昏或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尽) / 旦日飨士卒 (犒劳)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 而燕国见陵之耻(被)
C.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D.素善留侯张良(美好的) /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4、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D.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
5、下列对戏剧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一本通常有“五折一楔子”,全本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念白。其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
B.“正宫”是宫调之一,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徵、变羽为七声,《窦娥冤》中的“端正好”、“滚绣球”都是宫调。
C.舞台说明是为了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在剧本中提示注意点的有关说明。
D.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在后台说话)、内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潜台词(由其他人在后台说出角色心理活动)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B. 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的团结互助,维护切身利益,组织蹴鞠比赛和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C. 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 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 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 “球终日不坠”,这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是比控球的灵巧性。
B. 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C. 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D. 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为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
B. 杜甫的《清明》诗和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表现在上层流行,还表现在有专业的踢球艺人,更表现在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和组织了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 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7、填空题。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____________》)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苏轼《赤壁赋》中表达客人吹洞箫的艺术效果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
(7)荀子《劝学》中强调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注重广泛学习、勤于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是:“师者,____________。”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句高度概括了“师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虽有美好景色为伴,却“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苏轼的《赤壁賦》中,作者写划着一只小船,在船上相互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立下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_______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10、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归园田居》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芣苢》中描写妇女提起衣襟兜起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插秧歌》描写一家四口分工合作进行插秧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行王道”,既要让百姓吃饱穿暖,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他们知礼仪。
(3)《过秦论》中,贾谊将陈涉与九国从出身、谋略、武器及士兵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其中,关于武器的比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待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一句为实写,作者回到家乡看到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
【2】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B.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C.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D.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B.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隐太子”指李建成,他是被弑废太子,“隐”为其谥号,这谥号是由其亲友或故吏商议所加。
D.县男,唐朝设置的爵位名称,参照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封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幼年丧亲,胸怀大志,满腹学问。他跟随过李密,献策于李密,未被采纳。
B.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魏征被隐太子举荐为太子洗马。
C.魏征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并不隐瞒。
D.魏征逝世后,太宗思念不已,登上凌烟阁为功臣画像时,还赋诗痛悼魏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5】魏征为什么只愿太宗让其做“良臣”而不是“忠臣”?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某一刻,或者引发我们深思,或者震撼我们的心灵,或者给予我们前进的信心,或者激发我们昂扬的斗志……
请以“点燃一盏心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姓名,班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