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杭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与所学文章不一致的一项是(  

    A.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环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王昌龄

  • 2、下列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语言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非能

    B. 况吾与子渔于江诸之上

    C.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

    D. 食埃土,下饮黄泉

     

  • 5、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拘于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何以解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草屋八九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匠心独运秦玉峰

    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制作者。

    秦玉峰已经58岁,自从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有幸品尝阿胶,秦玉峰从此便爱上这种滋补品。日子久了,像其他人抽烟一样,“有瘾”。他笑言:“我是吃阿胶长大的,吃了42年啊。”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1974年10月,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秦玉峰最初只是一名临时工,什么活儿都干。

    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然而,在工厂日子久了,他开始觉得阿胶“神奇”,并被它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绑在一起,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

    秦玉峰在进厂第二年成为学徒工。他的师父是一位叫刘绪香的老药师,刘药师是同兴堂阿胶炼制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崛起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东阿同兴堂胶庄,因卓越的炼胶技术闻名于京城,其产品成为贡胶。建国后,其传承者进入国营东阿阿胶厂。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跟随师父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从泡皮、切皮、化皮,到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套制胶技法逐一研习。他那时候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着师父把刚收购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里,直到驴皮泡软,再一一洗干净,然后刮剃驴毛,晾晒。驴皮晒干之后,他再跟着师父把驴皮切成小块储存。到了冬天,才开始上锅学习炼胶。

    只有经师父考核合格之后,学徒们才能学习下一道工序。对大多数学徒来说,他们只有机会学习几道工序,师父并不会传授全套炼胶技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精通一道或数道工序。只有少数优秀学徒才可能学完全部技法,通常要学习三到五年。

    少年时的秦玉峰因为感到找工作不容易,“干什么都很珍惜”。他勤奋、好学,冬天里在大铁锅前近乎玩命地干活。“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他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这样的艰苦学习持续了多年,他成为习得全套制胶技艺的少数者,也逐渐成长为阿胶制作这项国宝级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不再是个临时角色,一年年过去,他从学徒工成长为企业的执掌者。

    2006年,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他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玉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再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国家文化的传承者。

    作为阿胶的传承者,秦玉峰的责任不仅是传承这项技艺、产业,还要把阿胶文化流传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是阿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

    他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胶文化,搜集整理阿胶古验方3200余个、膏方200多首、医案1750余个、“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医名家论述进行研究,挖掘阿胶更多的药用价值。他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还组织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以巡展、推介会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阿胶文化。

    “对文化梳理、挖掘,开发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收集了三千多个方子,恢复古方生产线,这是文化推广,也是文化营销。同时,我们用现代循证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古方子,做剂型创新,以让消费者服用更方便。”秦玉峰认为,中医药文化经过3000年的积累,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借助数秒的广告,人们很难读透,只有通过文化加体验,才能向世人展示中医药的美丽。此前,他与国家中药局、国家旅游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家“健康旅游”,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

    (选自黄剑《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58岁的秦玉峰现任职于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他不仅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

    B. 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密不可分。

    C. 秦玉峰跟随师父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对制胶技法逐一研习,最终习得全套制胶技艺。

    D. 秦玉峰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下列对秦玉峰相关事例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所以他什么活儿都干。

    B. 秦玉峰的炼胶技艺高超,这既离不开老药师刘绪香的卓越的炼胶技术与传授指导,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C. 秦玉峰少年时勤奋好学,近乎玩命地干活,以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

    D. 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深知这点,他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师父的关注。

    E. 阿胶行业大名鼎鼎的秦玉峰,以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文化加体验的方式,正在将阿胶文化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

    3秦玉峰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他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水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十分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两句,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句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而“_____”句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3)杜牧指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所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职能的语句是:“_____。”

    (4)《师说》中,作者面对当时尊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流传的现象,发出慨叹:“嗟乎!______!”

    (5)《师说》中阐述从师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师说》中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两句,慷慨悲壮。

    (5)《鸿门宴》中,樊哙“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要讲究大礼节,不计较小礼节的观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2】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赏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④子夏问孝。子曰:“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鲜   (2)弟   (3)色

    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母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题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伊甸园里,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有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吧。”上帝同意了。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结合你的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