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儿出换美酒 将:拿出

    B.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C. 请归取其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

    D. 后五年,吾妻来 归:女子回娘家省亲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C.崩,本意是崩裂、倒塌,古代一般用于指称帝王或诸侯王之死。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作答下面小题。

    说“孝”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B. 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C. “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

    D. 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 基督教、佛教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 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使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它文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C. 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D. 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B. 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C. 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D. “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按要求填空。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2)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3)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报任安书》中,作者收集历史旧闻,反复考察历史事实,创作《史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控诉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马说》中阐述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词中的“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归去来兮辞并序》围绕“归”这个中心抒写,其中的“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心理。

    (3)荷花,也称芙蓉、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青睐,或用以描绘优美风光,或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或用以比喻美好理想,比如“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终不察夫民心。

    (2)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3)司马迁对《诗经》赞赏有加,指出“______________,《小雅》怨诽而不乱。”

    (4)贾谊在《过秦论》的结尾,用“______________”一句揭露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和暖的天气。②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和诗,杜审言与僚友陆某同游唱和,诗人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B.“梅柳渡江春”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新春伊始,北方是残冬未消,只能雪里寻梅,遥看柳色,但是到了江南,梅红柳绿,春意盎然。

    C.“淑气催黄鸟”一句,“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一个“催”字,便突出了这一特点。

    D.“晴光转绿蘋”一句,由上句的描写春鸟转为描写水草,晴朗的阳光下绿蘋颜色转深,和上句一样呼应首联中“物候新”。

    【2】江南早春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赏心而不乐,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若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矣松陵体永堕小乘者以无句不巧也。然皮、陆二子差有兴会,犹堪讽咏。若韩退之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短辏【注】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黄鲁直、米元章益堕此障中。近则王谑庵承其下游,不恤才情,别寻蹊径,良可惜也。

    (节选自王夫之《姜斋诗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人聚会行酒令,如《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让作诗与饮酒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良心就像心里的一个三角,不做坏事时,静止不动。偶尔做一两次坏事,它会转动,刺痛心扉。当坏事做多了,三角被磨平,也就无所谓良心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