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滁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修改下面通知的说法,正确的两项

    通知

    高三年级全体老师:

    请于今天下午到三楼会议室开会。会议内容:分析本次月考成绩,总结本月份高三年级各方面工作情况。请带笔和笔记本。

    XXX中学高三年级组

    2017年11月22日

    A.通知对象的名称应空两格开始写。 B.应写明开会的确切时间。

    C.正文的第一行应空两格开始写。 D.发出通知单位的名称应写在日期下行。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天之云 垂:悬挂。

    B.怪者也 志:记载。

    C.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莫之夭阏者 夭阏:停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档案资源既以物质形态存在,也以精神文化形式体现,是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

    数字人文背景下,在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实现红色档案数字转化,更好地为红色档案资源的传播提供载体和条件。档案管理部门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通过数字转化,以更贴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怀旧心理,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红色经典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公众对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理解。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加工过程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找到与社会公众的契合点,这样才能够盘活档案管理部门的红色档案资源,才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才能够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要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的优势,打破红色文化的时空传播界限,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档案管理部门本身就承担着宣传爱国主义和教育青少年的重任。档案馆在红色档案资源挖掘过程中应从档案馆本身的职能定位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育人价值。数字人文非常注重人文服务和人文精神传播。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为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流价值宣传提供丰富的红色档案素材。数字人文多元开放特征使其成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部分档案馆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就是红色档案资源与数字人文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数字人文视域下,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智能工具,使社会公众在网络空间就可以接受红色教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社会公众的红色血脉,进而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摘编自李仁海《数字人文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深度融合》)

    材料二:

    红色文献知识库架构图

    (摘编自陈海玉《红色基因传承下馆藏红色文献知识库构建探究》)

    材料三:

    两千多年前,《礼记·礼运》就提出了大同理想。接着孔子以此为依据,提出大同社会是三代圣王政治的境界,或者说是那时社会政治景象的再现,并非虚幻的空想,可以通过推行德政”“礼制来实现的观点。孔子的大同社会理想影响后世极大,也是历代中国人的政治追求。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红线:每一个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所使用的口号,都把天下大同当作唤起民众、凝聚人心的口号,不管是东汉的黄巾起义、宋朝的王李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还是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皆是如此。这个美好的期待虽未成功,但周而复始地出现、往复不息地循环,逐渐沉淀成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广泛的社会心理。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红色基因之所以在很短的时期为中国人所接受,正是因为它的社会进化目标亦为大同,这就给全体中国人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值得提醒的是,红色基因所展示出来的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并非对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简单重复,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上的、对人类历史规律的科学总结,有着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可能性的内在逻辑。这样的价值观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鲜明特点: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经世致用的基本特征,擅长立足实践辩证地思考问题,在通古今之变中寻求解决矛盾之道。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易经》《洪范》开始就充满了辩证法的意蕴,《道德经》《孙子兵法》更是闪耀着辩证思维的光芒。一些辩证法成语妇孺皆知,如阴阳互补、分久必合、福祸相依等,这为中国人接受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只是朴素唯物主义。红色基因中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辨证法。它科学地指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时候,更多的是以中国传统话语表达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

    红色基因的首要特征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红色基因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除了拥有信仰力量之外,在他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风骨。这种风骨使他们在困境中乐观,在逆境中坚韧,甚至面对死亡时也英勇就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不就是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吗?

    (摘编自袁娇娇《浅析红色基因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档案资源是国家记忆和集体记忆,具有文化价值。

    B.数字人文具有多元开放及人文服务和人文精神传播的特征。

    C.红色基因为国人所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天下大同。

    D.找到与社会公众的契合点就能实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重点论证了档案馆开发红色资源的方式、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B.材料二中的数据存储层承担着红色文献数据整合、保存和管理的任务。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及利用,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D.材料三重点论证的是红色基因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

    【3】下列选项是某档案馆推出的各种活动,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     

    A.通过微视频形式讲述历代仁人志士的红色经典故事,再现革命时代的峥嵘岁月。

    B.建立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定期推出馆藏的红色资源。

    C.邀请本地老英雄到馆内为青年学生讲述革命事迹,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D.选取“学习强国”App中的优秀资源,通过“云端课堂”组织党、团员定期学习。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材料三分析黄文秀事迹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

    生命虽短暂,光华却璀璨。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5】结合材料二,分析数据存储层、知识组织层和知识服务层各自在“红色文献知识库”中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古人也曾热情地讴歌黄河,李白在黄河边感叹“__________________”,用浩浩汤汤的黄河之水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无奈,这与孔子《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2)《红楼梦》第48回香菱曾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例如王维《塞上》一首,有一联云“__________________”,用字看似无理,看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的情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有人认为诗人流露出消极情绪,其实仔细吟味,应是表达了诗人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鲤鱼传书信是古代传说,而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却反用此传说,具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常事物一旦被赋予独特意蕴,就会获得非凡的生命力,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这就像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文辞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瑰丽的想象,以月宫中吴刚和玉兔对乐声的痴迷渲染乐曲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太史公曰:《诗》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

    (5)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说,自从蚕丛和鱼凫建国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国“________________”;蜀道让能飞善爬的鸟兽都犯愁:“黄鹤尚且飞不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西成高铁贯通秦岭,蜀道再也不难了。

    (2)《离骚》中写屈原受着委屈而压抑自己,忍受着小人的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一句写晨光微弱,担心行程;“____________”一句写日光暗淡,暮色将至。

    (4)“鸟”是古诗文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古人还常常借用与“鸟”有关的典故来表情达意。如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人应尽孝心;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决意归隐,不存世俗机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蕞尔:微小的样子。③费分说:一时难以说清。④扶头:扶头酒,一种易醉人的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上阕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阕“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阕的写景,引出后面的叙事抒怀。

    【2】上阕“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C.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D.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理解全词的关键,此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1下列各组中,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胜记   胜:尽 西伯拘而演《周易》 演:推演

    B.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迁:迁徙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会:适逢

    C.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订 仆偿前辱之责 责:职责

    D. 仆诚已著此书   诚:确实 垢弥甚耳 弥:满

    2选出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结构相同的一句( )

    A. 彼且奚适也

    B.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 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 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 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俗而行事,通过著书立说来抒发在即内心的苦闷与不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几乎当所有人都以为谷爱凌要拿出熟悉的动作去争夺一枚银牌时,她却选择挑战此前从未做过的1620转体动作,成功上演超级大逆转,奇迹般夺冠。但夺得奥运冠军后,谷爱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要打败别人,我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材料二: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挑战4A(阿克塞尔四周跳)失败。尽管未能成功卫冕,但现场所有人都为他献上了掌声。羽生结弦曾用一生悬命来形容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意即拼尽一生,用尽全力。在2019年的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赛正式练习中,羽生结弦第一次公开挑战4A,三次摔倒;仅仅是20211月到4月之间,他就挑战了1000次以上,但从未成功过……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