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任太史令,撰写《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B.《汉书》,作者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列传》一文,司马迁重在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同时,委婉含蓄地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

    D.春秋,古代指年纪,春秋高即年纪大;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搏斗   默契   消耗   兴高彩烈

    B. 撕打   繁殖   竞争   自我娱乐

    C. 天赋   销融   潜力   捉摸不透

    D. 调剂   轻盈   信赖   引人注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蜜

    刘云

    ①天华山出产的槐花蜜,是宁陕好蜜中的头牌。天华山蜜干净,甜得单纯。初尝是烧谷草的香气,然后是甜味长了脚,从舌面滑走,溜冰似的,自己下喉,一勺天华山蜜下肚你能感到那蜜是有生命的,是一双调皮而粉嫩的小手,拨弄你的五脏六腑。在秦岭深处工作生活多年,吃蜜,就固执得只认槐花蜜,被宁陕的槐花蜜蛊惑着,别的蜜都不算是蜜了。

    ②离开宁陕多少年了,对于蜜,心里还是放不下天华山的槐花蜜。去年底,筒车湾镇年轻的镇委书记到市上参加中青班培训,给我带来一罐蜜,神秘地说,你尝尝,保准你想不到是什么蜜。我笑道,除了天华山蜜,宁陕还有什么好蜜呢? 一尝就傻了!这蜜完全不同于经验中的天华山蜜!看颜色,是深红色,或更像是酒红色,不同于天华山蜜的金黄,拿到窗前迎着阳光细瞅,蜜的颗粒清晰可数,粒粒饱满,表面似有张力,在阳光下,深红渐渐变为金红,闪着滋润的光点,像阳光下冻了千年万年的老冰晶。尝了一小口,完全是浓郁的果香,像苹果香,也像木瓜香,还有几分葡萄香。那蜜香在舌尖上回味良久,久久不化,像是黏住了,然后慢慢渗透到喉咙里,化到整个身心,也化到我双眼发光的神色里了吧。问:这是什么蜜?答:海棠蜜!

    ③宁陕竟然还有这等上好的蜜,想自己在宁陕多年,竟然不知有海棠蜜,真有沧海桑田的隔世感了。

    ④镇委书记告诉我,这蜜是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产自筒车湾镇的海棠园村,故名海棠蜜。提到海棠园,我眼前立马现出那个深藏于大山之巅的小村。上山一条蜿蜒三十多里的山路,仅能通行小拖拉机,沿路都是深厚的林木,一路上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田地,就是各样的树木。上到山顶,眼见得豁然开朗,一处山顶小盆地出现在眼前,百十户人家,就或聚或散地坐落在盆底、盆帮、盆沿。与人户相伴的,是水田和坡地,面积都不太大,一眼就看得出这村人多地少,这就是海棠园村。

    ⑤我脑子里又现出另一番景象,整个小盆地里沟沟岔岔、坡上岭上、房前屋后、路边水塘四周、山岬上、半坡林带里,长着无处不在的海棠树。四五月时节,海棠园里海棠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着,真正开成了花的海洋,把这个季节其他植物,甚至田地、房屋全遮在海棠花海里了。海棠园村,是名副其实的海棠世界。

    ⑥记忆中的海棠园村是有着海棠般美丽、宁静,却又十分贫穷的山村。那些年,我们每年都会去海棠园,冬天去,春天去,四五月春荒时去,夏天防汛时去,去接济看望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小孩,去慰问那些年老无依的五保户。整个村子,在高高的山顶盆地间,无声无息,偶尔一两声狗吠,更显出村野的荒寂。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走完了,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小孩和满山草木,美丽的贫困是我们多年对海棠园村的形容。

    ⑦镇委书记喜悦地对我说,海棠园变啦。国家、省市几个方面的力量,在这里集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北京派下来的扶贫工作队,专抓产业发展。人多地少的海棠园村,发展什么才能让远走异乡的游子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海棠蜜有幸成了主角。

    ⑧今年四月,我专程去海棠园采访,村上陪同我采访的是从北京来的书记,很是精神,秦岭的阳光和风已在他年青的脸上镀上一层山地色,他黝黑的皮肤让人感到成熟和亲切。书记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海棠树、海棠花、海棠蜜和他们的海棠蜂蜜合作社。他给我们指认着木瓜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还有一些当地土名字的海棠,就像在说着家里的亲人。在这个温暖的四月日子里,海棠园的海棠千树万树繁花竞放。我们每过花树,都会遇到忙碌的蜜蜂在花间飞舞,偶尔扑上我们脸庞。

    ⑨与村蜂蜜专业合作社主任一照面,他似乎就认出了我。这位年过五十的乡下汉子,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第一批告别打工的返乡创业者,他挑头组建起海棠园村的蜂蜜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养起蜜蜂,眼下他家养有二百多箱,村上养的最少的家也有二十多箱。

    ⑩合作社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外销,农户分散养殖,每箱蜂农民能赚得一千元以上,养的最少的户,一年也能挣两万多元,当年就脱贫了。他说,北京下来的帮扶单位和县上帮助他们认证了海棠蜜,合作社规模扩大很快,过去外出打工的农民兄弟纷纷回来养蜂,只要勤劳,养一百箱蜜蜂就可以在家门口赚上七八上十万,是海棠蜜把曾经远走他乡的游子们的心勾回来了,海棠园又美又富裕的日子不远了。

    我们坐在合作社主任家阳光灿烂的院坝里,也坐在蜜蜂飞舞扇起的细小的风中,喝着女主人沏的浓浓的蜂蜜茶,唇齿间弥漫着海棠蜜的清香,眼前青山如屏,天蓝知洗,海棠花开正繁正香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画线句子的理解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一双调皮而粉嫩的小手,拨弄你的五脏六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蜜的甜味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B. “真有沧海桑田的隔世感了”,写出了作者对离开多年的宁陕地区竟然有如此上好的海棠蜜的惊诧。

    C. “美丽的贫困是我们多年对海棠园村的形容”,表达了作者对虽然贫穷但美丽、宁静的海棠园村的喜爱。

    D. “青山如屏,天蓝如洗,海棠花开正繁正香”,写出了作者对海棠园村脱贫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天华山出产的槐花蜜”写起,突出槐花蜜干净、单纯、甘甜等特点,为下文写海棠蜜作了有力的衬托。

    B. 文章第②段运用正面描写,从颜色、光泽、味道等角度细致描写了海棠蜜的特点,突出了海棠蜜与天华山槐花蜜的不同。

    C. 文章第⑤段写海棠园村的海棠树之多和春暖花开时节海棠园村的美丽,为下文写政府因地制宜进行精准扶贫作了铺垫。

    D. 全文以“我”的采访为线索,通过他人介绍和我在海棠园村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精准扶贫后海棠园村的巨大变化。

    3文章在叙述海棠园村的变化时,选取北京来的书记和合作社主任这两个人物来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辞官归家,回归菊前松下的生活。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冷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说明人民力量巨大、劝谏唐太宗应深切警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居浣花溪草堂人迹罕至的景象。

    (3)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好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的场景,更添“黍离之悲”。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 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

  • 7、名篇名句默写。

    (1)《史记》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阿房宫赋》里,杜牧的两句话“____________”概括反映了这个史实。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写出星斗可触、让人惶恐的情形,凸现了蜀道高峻的特点。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真诚盛情,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一文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达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写出了自己回归田园后的独居生活。杜甫《客至》诗中也有类似的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关心国事、潸然泪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神话中的仙山来烘托天姥山神秘莫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思及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困惑。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州留别韩愈

    孟郊

    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

    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

    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

    【注】①汴河之水多浑浊,唐人常以“浊水”代指汴河。②靡他:无二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透露出了写作的地点、对象、事件等信息,表明写作缘起。

    B.开篇两句触景生情,因浑浊的汴河之水不能饮用,作者产生“空滞”之感。

    C.第五、六句易使人联想到“慈母手中线”句,但情境比之更令人悲哀伤感。

    D.本诗用语平易,表达的情感丰富,有离别的不舍、友情的深厚和对君子的渴慕。

    【2】前人评论此诗时认为它善用汴河意象,表达委婉有致。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 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 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 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 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署之东园,久不治   茀:杂草丛生   B. 然一旦悉   翦:修整

    C. 以无用而有用   贼:侵害,妨害   D. 能免哉   乌:哪,怎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其.根壮而叶大   ②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 ① 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 ① 美泽可用,反见.存   ②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D. ①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 故乡人号之.“驼”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 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 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 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 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 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