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对《巴黎圣母院》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圣诞节的当晚,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抓捕。第二天,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
B.女儿被换走,居第尔伤心欲绝,带着女儿落下的一只小金锁,寻遍各地,却没任何结果。绝望之下,她进老鼠洞当了坐关修女,靠别人的施舍过活。
C.爱斯梅拉达自被解救后,心里一直爱慕着年轻、英俊的弗比斯,她用两个月的心血训练着小毛驴,使它能熟练地排出弗比斯的名字。
D.爱斯梅拉达最终被带上绞刑架,躲在教堂楼顶的克洛德发出一阵狰狞的狂笑,使卡西莫多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于是,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克洛德推下钟楼,结束了他的生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多谢后世人 谢谢 B.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
C. 便可白公姥 公婆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敬父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电影成为很好的交流方式和文化输出通道。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同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在市场还是电影工作方面,抑或是电影投资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全方位打开文化输出通道,在和周边国家的对外交流过程中,电影交流成为重要的文化外交手段之一,这给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和发展土壤。
(摘编自2016年6月21日北京青年报《一带一路助中国电影“走出去”》)
材料二:
中国电影在几十年来“走出去”的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并未与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主要原因有:
首先,中国很多主流商业电影在其主题的表达方式上缺乏国际普遍性,并且对海外受众心理和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所以难以进一步向国外推广。曾经在亚洲地区取得高票房的《赤壁》和《投名状》败走西方主流电影市场即是此类问题的典型例证。其次,本土电影专业人才匮乏,特别缺少能够充分了解国际电影合作与制作的人才。再次,中国电影质量仍待提高,高品质的电影数量较少,有智慧的原创作品匮乏。故事讲得不够好、技术和艺术水平不够高、制作不够精良,仍是国产电影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中国电影海外发行推广还暴露出诸多技术性问题,中国电影的海外自主商业渠道还很滞后,国际商业运营能力不强。推广模式不成熟,推广渠道单一、陈旧和推广的专业化水平低,也成为制约中国电影被国际广泛知晓的瓶颈。
(摘编自柏榕榕《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机遇》)
材料三:
| 亚洲 | 欧洲 | 大洋洲 | 非洲 | 美洲 |
宗教片 | 3.13 | 3.17 | 3.38 | 3.19 | 2.47 |
音乐片 | 3.24 | 3.17 | 3.52 | 2.98 | 2.67 |
恐怖片 | 3.49 | 3.46 | 3.78 | 3.18 | 2.97 |
儿童/家庭片 | 3.55 | 3.32 | 3.6 | 3.37 | 3.01 |
功夫片 | 4.16 | 3.85 | 3.72 | 4.17 | 3.73 |
纪录片 | 3.19 | 3.29 | 3.49 | 3.5 | 3.66 |
剧情片 | 3.22 | 3.4 | 3.95 | 3.28 | 3.54 |
动作片 | 4.22 | 3.88 | 3.98 | 4.07 | 3.88 |
动画片 | 3.29 | 3.38 | 3.69 | 3.18 | 3.06 |
表一 不同大洲观众对不同类型中国电影的偏好度调查
表二 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度调查
(摘自《2014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
材料四: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26天,票房突破十亿大关;在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评分8.8分、烂番茄(美国著名影评网站)收获96%的新鲜度,也足见欧美观众对它的认可。印度电影能够在我国、在欧美扬名立万,原因首先在于印度电影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这种责任和关怀来自于对历史的审视、对英雄的渴望、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其次还在于其并没有因为坚持民族特色而拒绝外来优秀元素,也没有一味“崇洋”而丢掉本土的优质资源,而是坚持发扬本民族特有的歌舞文化和吸收外来精英文化双管齐下,并始终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保持良性互动,力求在宝莱坞商业片之外,以“印度+民族+本土”的文化战略扩张自己的版图,在载歌载舞中不断前进并征服全世界。
(摘编自2017年5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印度电影靠啥征服我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交代了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及其在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方面的积极意义。
B. 材料二从电影主题、电影人才、电影质量和电影的推广发行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尚不大的原因。
C. 材料三用图表的形式揭示了全球五大洲的观众对中国电影类型及其中的中国元素的偏好度情况,直观简洁。
D. 材料四提供了一个成功“走出去”的电影案例,中国电影若能学习印度电影的成功经验,也必将征服世界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表明中国电影在电影市场、电影工作及电影投资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这说明中国电影成功“走出去”指日可待。
B. 在亚洲取得高票房的《赤壁》和《投名状》没能成功走向西方电影市场,主要原因是它们作为商业电影在主题的表达上缺乏国际普遍性。
C. 表一表明五大洲的观众对中国“功夫片”偏好度较高,印证了材料二“外国观众对除了‘功夫’类型之外的其他中国电影兴趣不高”的说法。
D. 表二各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偏好有显著差异,非洲、美洲观众最偏好“风土人情”,欧洲、大洋洲观众则最偏好“中国哲学”。
E. 材料三的调查数据有启示意义,研究不同大洲观众对中国电影类型及中国元素的偏好度,将使中国电影在走向国际市场时更有针对性。
【3】中国电影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析。
4、名句默写。
(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2)故令有所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_________?(《庄子》)
(4)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
(5)好一似食尽鸟投林,_______________。(《红楼梦》)
(6)明年花发虽可啄,_______________。(《红楼梦》)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以景结情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将进酒》诗中表达及时行乐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写夫妻二人梦中相见无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运用类比论证来论证扩充“四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处。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从《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村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和纯朴的民风。
6、(1)《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作者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作者用行船对水的依赖性来类比大风载鹏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辞前小序不仅讲述了陶渊明出仕的原因、经历和心情,也讲述了弃官的各方面的原因,他弃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感情深厚,不易断裂,沉稳不动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词人在竹西亭解鞍下马,见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杜牧由衷赞美的扬州繁华景象一去不复返。
8、请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从容儒雅、指挥若定,轻松取得胜利的雄韬大略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以张翰自比,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情,但又很难轻易挂冠离职、弃官还乡的孤寂与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醉花阴》中以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恩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的原因就充分说明这一点,这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道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②,京华父老望和銮③。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②庙社:宗庙社稷,又可指代国家。③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车架上称“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点题,“病骨”“纱帽宽”“孤臣”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病体瘦弱、客居江边的诗人形象。
B.颔联可见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光明磊落、心地坦荡的胸襟以及对自身暂时遭遇挫折的不介意。
C.颈联是全诗的主旨句,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深深的失望。
D.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2】诗歌尾联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夫以韩信敌陈余,犹以猛虎当羊豕尔。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不然,何以为信、瑜?
(节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1】解释加点词
(1)绝其粮道 (___________) (2)仆亦禽矣 (_______________)
【2】文中“是二说者”分别是指(用原文回答):
【3】作者认为世人对韩信、周瑜评说不当的原因是□□□□。
【4】在作者看来,周瑜即使不用火攻也能以他法破曹,你认为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最近,关于“复旦学霸”的新闻引发热议。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孔同学一年去复旦图书馆打卡1424次;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日;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网友们总结:“怪不得能上复旦。”
②有位中学生说:“起初,我学了1个小时,我同桌学了2个小时,他比我多考一分;现在,我同桌学了6个小时,为了追赶,我也拼命学了5个小时,可最后他还是比我多考一分。从结果上来看,什么都没变,但是我们都被卷入了这种内耗的焦虑之中。”
对上述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