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 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A.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B.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C.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项王军壁垓下
B.朝歌夜弦 良庖岁更刀
C.襟三江而带五湖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美国版知乎Quora上,有这样一个提问曾引起过上万网友讨论:“中国是怎么生产这么多粮食,足够养活十多亿人的?是靠进口还是自给自足?”Janus Dongye,一位来自剑桥大学的博士用几张卫星图,给了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回答。“打开卫星地图软件,从卫星视角看中国大地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山东省寿光市,你能从卫星地图中看出什么?是错落的岩石?贫瘠的灰土地?平原密布的,其实是上百万个塑料农业大棚。从卫星视角看,它也是看不到尽头的。其实,农业大棚只是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创证。从贫困到富足,中国只用了半个多世纪,实现了用有限的资源养育14亿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背后是中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推进,是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不断探索,而最重要的是亿万中国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巨大付出。到2030年,中国将达到14.5亿的人口峰值,这意味着,中国还要为未来新增的人口准备粮食。同时,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土地成为各个领域都在渴求的资源,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已成为中国人努力的新目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谁来养活中国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然而,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任何一项微小的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在收割环节,一些尚未实现机械化收割的地方因为收割能力不足,逢雨天谷物发芽霉变时常发生,农户因为储粮方法落后导致每年粮食损失率高达8%;在储运环节,由于物流设施和方式比较落后,每年抛撤遗留损失粮食达150亿斤;在加工环节,由于过度追求精、细、白的消费误区,导致企业过度加工,每年因此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餐饮环节的浪费更为触目惊心,据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粮食800亿斤至1000亿斤。
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出于对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的担心,“谁来种地”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有资料显示,中国用全世界33%的化肥,生产了世界25%的粮食。对化肥过高的依赖和不规范使用,有可能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安全和隐忧:中国粮食奇迹的背后》)
材料三:
国际上来看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今年以来,联合国多次预警粮食危机。联合国发布报告称,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预计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国人怎样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遏制粮食浪费任重道远,法治是治本之策。立法遏制粮食浪费必须坚持“全面原则”,涵盖从育种到餐桌的所有环节,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被浪费。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光盘行动”往往成一阵风,这就需要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的责任,制定出易于操作的监督措施和处罚标准,并着眼于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制度机制。既要节流,也要开源。除了保护好耕地红线,以科技提升耕地亩产量,挖掘耕地红线之外可能的粮食耕种面积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中国人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时代邮刊》期刊,2020年第10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能生产如此多粮食,养活十多亿人靠的是那些数以百万计的塑料农业大棚。
B.由于中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快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所以在我国任何一项浪费都会放大为一个惊人的数字。
C.对化肥过高的依赖和不规范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利于农业生产长远发展。
D.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人努力的新目标是争取让更多的土地生产粮食。
【2】下列不属于影响中国人端牢饭碗忧虑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B.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上,生产、流通、储存、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
C.餐饮环节的浪费更为触目惊心,据专家估算,中国每年在餐饮环节浪费粮食800亿斤至1000亿斤。
D.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乡村进城务工,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国人能把饭碗端得更稳的相关对策。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道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令人心驰神往。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阐明自己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统治者对六国人民剥削和掠夺之残酷,而自己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深沉的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表现其奢侈之风。
(2)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非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非友好合作的大船。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论语》中孔子认为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论语》中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只要符合“义”,“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贫寒、简单的生活中也有快乐。
⑶《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老师应坚守本位、不到最佳时机就不开导点拨的教学思想。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脱离人世间的状态,“_____________”一句写用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的结果。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张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讲到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他举出了一个例子:“看,红领巾来了。”这里的“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大家都知道借代在古诗词中也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为国立功。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青花
林景熙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
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
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
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
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
注: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公元1278年,杨琏真伽把会稽的南宋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林景熙冒险拾取骨骸,埋葬于兰亭山中,并移植宋朝殿前冬青树作为标志,并写了这首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说见到冬青花而一日肠九折,化用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突出悲痛之极。
B.三、四两句写故都临安与埋骨的会稽,隔了一条钱塘江,景色却是光明的,从而寄托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五、六两句写蝼蚁为微贱之物,他们不敢在“龙所藏”的地方穴居,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大宋皇帝的尊敬。
D.七、八两句写冬青树是从宋帝旧殿移来,故云“非人间”。万年觞指御用酒杯,意为祝天子万寿无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命亮,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久之,出知饶州。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帝悟,悉宥之。加直史馆,复遣还部。
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杀之。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徙升州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①。”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
入为御史中丞。建言:“士民父祖未葬而析居,请自今未葬者,毋得辄析。”仁宗初,拜尚书右丞,知庐州,召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迁工部尚书、知亳州,迁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
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亮曰:“非尔所知也。”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世以亮为知人。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
(选自《宋史·马亮传》)
注:①赒:(zhōu)救济,救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籍其赀犹不足以偿 籍:抄没
B. 人赖以济 济:救济
C. 而反坐以死罪 坐:定罪
D. 行次江州 次:到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非尔所知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 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亮见而奇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亮处理政事很敏捷,但是没有廉洁的称誉,死时他的女婿是宰相,主管机构赠“忠肃”的谥号,人们都不以为然。
B. 吕夷简小的时候,跟着到福州做县令的父亲,马亮看见他认为他很奇特,就把女儿嫁给他,马亮的妻子认为他有远见。
C. 马亮任潭州知州时,属县有一帮亡命之徒,谋杀他事情败露,按法律应当被处死的有四人,马亮全部放了他们。
D. 王均任命马亮为西川转运副使。王均叛乱被平定后,主将邀功请赏,杀了很多人,而马亮和其他一千多人却得以保全活命。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
(2)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3)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上海逝世;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双星”陨落,国人同悼。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这是吴孟超的誓言,这句话他说了很多年,直到96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
“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这是袁隆平的梦想。这位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