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子”是先秦百家著作;“集”是文集,包括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

    B. “朕”在秦以前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人们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战国屈原的《离骚》中有“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C.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D.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说一个美丽的乡村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一座美丽的城市则要让人“望得见天际线”。    ,一些城市却常常忽视了天际线这道风景。淡化天际线意识,    让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   造成了城市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   ,城市的天际线,也并非千篇一律,更不是一概排斥现代建筑。关键要结合城市特点,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显出特有的美丽。

     

    A

    既然

    /

    实际上

    必然

    自然

    B

    如果

    那么

    然而

    不但

    当然

    C

    虽然

    但是

    可是

    势必

    /

    D

    与其

    不如

    其实

    /

    虽然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对一切问题都要______,作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根据和存在权利。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拷问;同时,(   ),也要在这种质疑、批判和拷问中证明自身的合理性。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哲学思维的敞开性。哲学活动因此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拷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揭示、彰显暗含或隐匿在人们日常所拥有的各种常识、成见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定和前提;二是对这些假定或前提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批判和拷问,迫使它们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为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卡尔·波普尔把这种哲学活动的必要性概括得_______:“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选行检验,将它们_____,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像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渐渐烂掉。要激励想像,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______,就必须质疑假设,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B. 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

    C. 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

    D. 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哲学思维本身也要向质疑、批判和拷问敞开

    B. 也要敞开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

    C. 对哲学思维本身的质疑批判和拷问也要散开

    D. 质疑、批判和拷问哲学思维本身也要敞开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追本溯源   恰如其分   置之度外   孜孜不倦

    B. 寻根究底   恰如其分   束之高阁   持之以恒

    C. 追本溯源   入木三分   束之高阁   孜孜不倦

    D. 寻根究底   入木三分   置之度外   持之以恒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木刻石设喻,正反结合论证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其中正面论证这一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面波涛汹涌,勾画出赤壁古战场险要的形势。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一句是盛赞刘裕收复失地的赫赫战功,“________”一句是写刘义隆北伐的惨败。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该把修养自己的品德作为根本。

    (3)《<老子>四章》中通过列举分析车毂、器皿、门窗等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写“知人”与“自知”。

    (5)_________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无衣》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琵琶弹奏的全过程,最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____________ ”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出幽美恬静的境界:江水绕过春之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是晶莹的雪珠在飘散。

    (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李白在《将进酒》中以“ ____________ ”两句酒后狂言,抒发其藐视富贵利禄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激之情。

    (3)杜甫在《客至》中巧妙地以“ ____________ ”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

  •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说明家里亲属稀少、无人照应门户,因此要亲自侍奉卧病的祖母。

    《长亭送别》收尾中,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之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向渔父解释自己为什么被流放。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盖文王拘而研《周易》”开头,“《诗》三百篇”收尾,总结说:“__________,还补充一句说:“____________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登临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寄奴,发出对其北伐的赫赫战功赞叹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流露了他消极悲观的情绪,实则表现了他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于《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衰鬓”一词流露出年事渐高年华逝去岁月催人老的感伤,“故园情”,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诗人傍晚时分听到树叶深处传来的连绵不断的蝉鸣,引发了年事已高的伤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想起往昔在宫城槐下听蝉,而今时却在被贬之地听蝉,同为听蝉但情境不同,运用对比反衬,表达了被贬官离开京城的愁闷之情。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注】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指出,齐宣王现在身边既无前代留下来的与国家共命运的老臣,也没有自己任用的与国君共休戚的亲臣。

    B、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C、在孟子看来,发掘贤明之人,要放弃自己个人见解,客观而全面地听取身边亲近的人的评价,甚至全国人的评价。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内容,简要谈谈孟子对如何识别、任免人才的基本看法。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公孙丑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