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上饶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涵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的一句是(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  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旅游,原始森林游。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

    B.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C.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大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更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结尾写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对此感到欣喜。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第⑥段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

    3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花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参加宴会的主宾乘车前往滕王阁的情景。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极言蜀道来之不易。

    (2)《离骚》中强调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市场繁荣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7、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等手法来写自己从早到晚精勤修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虽然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5)《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在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词中的“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归去来兮辞并序》围绕“归”这个中心抒写,其中的“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心理。

    (3)荷花,也称芙蓉、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青睐,或用以描绘优美风光,或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或用以比喻美好理想,比如“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②摛:音chī,铺开。③漙漙:音tuán,形容露水多。④指西晋陆机、陆云。太康末年,陆家兄弟都来到都城洛阳,因才华横溢深受张华推重。⑤《论语·述而》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意思是,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去做事;不被任用就退隐,洁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1以下各项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描绘了出发时清晨冷清萧瑟的环境。

    B.“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抒发了作者因人生遭遇坎坷而感到的无可奈何之感。

    C.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景色中同时融入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D.“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明作者想悠然度日,不被俗务困扰的超然态度。

    2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苏轼在这首词中化用了此句,试比较分析二人对“用舍行藏”看法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文忠。

    1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 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除,在古代意义丰富,有台阶的意思。也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罢免除去官职。

    B. 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則分属于行省。

    C. 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 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 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 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 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4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 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

    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 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都会被扔掉。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8月18日)

    材料四: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学校拟组织举办一次以“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作为演讲选手,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切合身份,注意对象,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