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抚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而不舍(锲:雕刻)

    B.壁立千(仞:八寸或七寸)   融会通(贯:贯通)

    C.以沫(濡:沾湿)   血气方刚(血气:精力)

    D.著作等身(等身:和身子一般高)   屈指可数(屈指:扳着指头)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

    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它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可能致癌,甚至会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该书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既秉持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满了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

    D.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D.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为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按要求填空。

    (1)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论语》中孔子鼓励学生学《诗经》,对《诗经》高度评价:“《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___________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对偶句描写秦人对剽掠来的珠宝看得极为平凡,毫不珍惜。

    (2) 庄子的《逍遥游》引《谐》之言,描述鹏凭借六月大风,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击水乘风飞往南海。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表明诗歌主旨。

  • 7、填空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换,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密《陈情表》中形象地描写李密孤独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_____”一句最能体现蔺相如在与廉颇的矛盾冲突中不计个人私怨、顾全国家大局的爱国精神。

    (2)在《望海潮》中,词人柳永描写杭州城内街巷河桥之华美和居民住宅之雅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3)词作《雨霖铃》用“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想象与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风景,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作者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不但做到“________________”,而且能够认清自身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二月

     

    徐玑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边夕涨清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二月景如何”起笔,引出了下文对二月之景的描绘。

    B.“时时”一词有断断续续之意,意味着此时出门踏青的行人尚稀少。

    C.颔联运用倒装式描述了山城杨叶、菜花的景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D.诗歌融听觉、视觉和嗅觉于一体,以细腻的笔触描画了山城的春景。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珦,雍州蓝田人。中明经第,调鄠尉。时李义琰为雍州长史,鄠多讼,日至长史府,珦裁决明办,自是无诉者。义琰异之,顾听事①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垂拱初,为监察御史。武后杀韩、鲁诸王,付珦密牒按讯,珦推之无状。或言珦助韩、鲁者,后诘之,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即诏监军河西。五迁右司郎中。御史王弘义附来俊臣为酷,世畏疾,莫敢触其锋。会督伐材于虢,笞督过程,人多死,珦按奏,弘义坐免。迁给事中,进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后营大像白司马坂,糜用亿计,珦上疏切谏,见纳。

    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复为右台大夫。会节愍太子败,诏株索支党。时睿宗居籓,为狱辞牵逮,珦密启保辩,亦会宰相开陈,帝感悟,多所含贷。擢户部尚书,封河内郡公。以检校太子詹事致仕。,年八十一,赠兗州都督,谥曰文。

    子晋,数岁知为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颍叔、秘书少监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举进士及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为中书舍人。玄宗监国,所下制命,多晋及贾曾稿。屡献谠言,天子嘉允。出为泗州刺史,以珦老,请解职奉养。珦卒,历户部侍郎,袭爵,迁吏部。始,晋与洛人张循之、仲之兄弟善,而二人以学显。循之上书忤武后,见杀。仲之神龙中谋去武三思,为宋之愻等所发,死,晋厚抚其子渐,为营婚宦。晋卒,渐丧之若诸父云。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有删改)

    〔注〕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B.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C.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D.中宗将斩韦月将/珦执据时令不可以大戮/忤三思/意改右台俄/出为岐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必须通晓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垂拱,是年号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

    C.检校,唐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事职责,相当于“代理”官职。“权”“兼”“领”“擢”“署”都有此义。

    D.卒,指大夫死,古时不同阶级对死的叫法不同。“崩”指帝王或皇太后之死,“薨”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不禄”称士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珦断案英明。当时鄠地诉讼案件多,苏珦担任鄠尉,到任后英明裁决,百姓信服,就再没有告状的人了。

    B.苏珦嫉恶如仇,正直敢谏。御史王弘义做恶,世人所畏惧,在监督伐木时,造成多人死亡,苏珦考察上奏朝廷,王弘义因此获罪免职。

    C.苏珦急他人所急。睿宗在封地时,被获罪者的供词牵连,全赖苏珦密奏朝廷,为睿宗辩说,皇帝感悟,才宽恕了睿宗。

    D.苏珦子苏晋,才德兼备。年少就有王粲之才,屡献正直之言,而受到天子的赞誉。其友死后,抚育其子,并为其子张罗结婚和做官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琰异之,顾听事曰:“此公坐也,恨吾齿晚,不及见。”

    (2)后诘之,挺议无所挠,后不悦曰:“卿,大雅士,此狱不足诿卿。”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我要捍卫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假如这个角落被剥夺,我会很快变得贫瘠。

    也有人说,我要从自我的角落走出,梦朝向他者,世界才是最富饶的家园。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