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
B.雄飞雌从 从:跟随
C.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D.所守或匪亲 或:有的
2、在下面两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 ;竹心空,不 ;竹性直,不趋炎附势;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2)无论如何作出结论,有一点是的 :柏杨首先是一个文学家,然后才是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
A. 通权达变 趋炎附势 不容置喙
B. 见异思迁 刚愎狭隘 不容置疑
C. 趋炎附势 通权达变 不容置喙
D. 刚愎狭隘 见异思迁 不容置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2019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一直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在人类遭遇挑战和危机的时刻,口述历史的价值越发突显。口述历史不仅能够探访尘埃落定的历史事实,也可以记录尘埃乍起的社会现象与思潮。可以说,如今口述历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记录历史这一传统范畴,而是承载着机构、团体、地域、民族甚至是国家的精神建构、文化塑造与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表示,“把(口述历史)这件事情做好,不仅关乎自己,实际上也关乎我们这个社会,关乎我们这个民族,(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尤其对民族发展有利的事情。”
(《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口述历史,连接过去与未来》)
材料二: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现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史的过程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前期的筹备、实际的访谈过程,还是后期的资料整理,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段口述史的成功与否。以前的口述史大多是由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进行笔录,但难免会出现记漏或记错的情况。如今的口述访谈则可以借助更多的记录工具,如录音笔、摄像机等设备,从而更加准确而完整地记录下口述内容。
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从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加以完善。但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它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B.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C.口述历史既能够探访记录历史,又能够记录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越发丰富,对个人、社会、国家、民族均有深远影响。
D.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形势特殊等原因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2】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
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3】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口述历史真实度的因素有哪些。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边塞统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通过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暗示朝野上下都是主降的碌碌小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写诗人怀想青春年华时,感到往事已然模糊不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开播,其中飞花令列举了含“兔”字的诗句100句。请你默写出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含“兔”字的诗句“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3)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__,__”,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4)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 。”
(5)陆游《书愤》中“___, ___”两句,采用列锦手法,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
(6)碣石山是自古以来的海滨名胜,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高适《燕歌行》中都曾提及此地,分别是“碣石潇湘无限路”和“____”。
6、名句名篇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滕王阁的景致推向高潮,历来被后人视为千古绝唱。
(2)《归去来兮辞》中告诫人们“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及时修正过去的错误,才能赢得未来的相关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3)《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毫不吝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子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异曲同工之妙。
(2)《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柳永在《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借“月”写别情的句子;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指出学习却不思考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①(宋)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该词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该词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冠,即弱冠,指还未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未满二十者,因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制策,皇帝有事情写在竹简上以询问臣子,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C.宰相,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一君之下可设一人至多人。
D.薄葬,古代丧葬文化之一,指人去世后埋葬时使用的葬具和随葬品节俭,丧葬仪式简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极富才华,受到人们称赞。顾况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却大加称赞。白居易的数千篇诗文在当时被士人争相传诵。
B.白居易见解深远,维护皇帝声誉。白居易反对李师道进献私钱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主张大臣不当掠君之美,应当由皇上做这件事,受到皇帝认可。
C.白居易心系百姓,上奏赦免囚犯。有囚犯拘禁在狱中,经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上奏说父死子囚妻改嫁,债务偿还无期,请求赦免该囚犯,皇帝随即应允了他的请求。
D.白居易刚正耿直,获得同僚支持。白居易在殿中辩论时刚正鲠直,触怒皇帝;大臣李绛认为这有利于开启言路,此劝谏缓和了紧张的君臣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2)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12、学校要进行主题为“寻求生命的光芒”的话剧演出,你作为编剧会将哪一部作品搬上舞台呢?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复活》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陈述理由。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50-2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