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未来几周,几十个年轻人将以“共培研究生”的身份前往各地,对近年见诸于《人民日报》的积极参与改革的几位企业家进行追踪调查。
B.黑水鸡在西湖是留鸟,一年四季均可见,随着西湖生态环境的日益提高,黑水鸡在西湖水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就连之前黑水鸡很少涉足的北里湖水域也有了它们的踪迹。
C.《我,哈姆雷特》由“昆曲王子”张军主演,汇聚两岸优秀创作班底,用中国传统艺术演绎西方经典文学,以传统昆曲的四功五法演绎《哈姆雷特》的故事。
D.此次中美经贸磋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农业、服务业以及汇率等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的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之二虫又何知
B.此虽免乎行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C.水浅而舟大也 泉涓涓而始流
D.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的文字
孙茂
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和张守仁先生编选的《世界美文观止》,两本书都与“美”息息相关。《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20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再观这本小书,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文艺研究获得另一种视角。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现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
虽然与同时代的很多美学大家相比,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够“新”,不够“完整”,但他却告诉我们“怎样”才美,美对于生命是多么重要,并把我们引入一种能感受到美的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与情操。而很多关于“美”的著作在谆谆教导我们“什么是美”时,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美”在他们笔下支离破碎,面孔冰冷坚硬。宗白华的美学论文往往“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带着那种对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似的探索追求”,“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说起“美文观止”,不免让人联想到“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我想,张守仁先生编选《世界美文观止》时,之所以取书名为“美文观止”,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的华章,如达·芬奇的《笔记》和李斯特的《音乐与情感》;有政治家的佳文,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我们向亡灵宣誓”》;有科学家的妙品,如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詹克明的《黠月》;还有大学者胡适、冯友兰的容智之文《致吴健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本书编入黎巴嫩作家《笑与泪》。张守仁先生在赏析中说:作者在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以两种情景表明:黄金、珠宝、华屋,不能换来爱情;只要两心相悦,即使贫穷、疾病、离别,也能忍受、坚持、等待。紧跟着,张守仁先生抒发他对真正爱情的感悟:“爱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痛苦磨不灭、眼泪抹不去的东西。美好、坚贞的爱情是灵与灵的相恋、命与命的交融,是心里的思念、梦里的牵挂,是望穿秋水的等待、撕心裂肺的苦熬……”我读到这里很受感动和启发,尤其赞同张守仁老师说的爱情观。
总之,《世界美文观止》在翻译过来后既掺入编者生活经验、心灵感受、写作体会和独特发现,也使赏析更具个性,正文更臻丰盈,美文更显华美。
两部著作堪称精美,从头到尾,从思想到艺术,从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美”的概念。某些好的篇章词句甚至给人以好的人生启示和享受。就像著名作家迟子建说:文字的美像天庭的阳光。文字看上去是寂静的,其实它是有色彩和韵律的。文字散发的气息和它弥漫出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最完美的体现。当文字的美像天庭泼洒到人间的阳光一样四处绽放的时候,烂漫与优雅的艺术气质也就不知不觉在我们身上生成!
读罢此二书,收获很大。它让我认知美,认知“美文”,认知中外散文创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感谢宗白华老先生的书写和张守仁老师的编选,前辈是伟大的,向你们致敬。
(摘编自孙茂的文章《美的文字》,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对于人的生命非常重要。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渗透着本文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
B.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带着情感的直观把握,渗透着对生命、人生、宇宙的探索追求。
C.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虽然不够“新”,不够“完整”,但能够带领读者直观的把握“美”。
D.《古文观止》所选十三篇韵文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写,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写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做好了铺垫。
B.文章引述《古文观止》文献资料和相关语言材料,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说服力。
C.文章第四段引入《古文观止》未显突兀,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提供了依据。
D.文章首段点明论述对象,中间紧扣中心展开论证,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论述,行文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提到《古文观止》著作,《古文观止》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得最多的是《史记》,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左传》。
B.《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好的篇目到这里休止了。
C.张守仁先生的爱情观是纯真、高洁、美好的融合,是趋向于“柏拉图式”的恋爱观。
D.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大学者的佳作,如达芬奇的《笔记》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等。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白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表现世人不守法度、曲意逢迎的恶劣做法.
(2)李白因浮云蔽日而愁,王安石却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表现出改革家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两句,连续使用数量词,写出了山岭的曲折蜿蜒。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两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 “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_____,____” 两句委婉而贴切地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表达对国事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白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一句看着庭柯,“________”一句流连孤松,都寄托着陶渊明的高洁之志。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3)《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该句亦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们视为千古绝唱。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陆游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食近”交代时间,用箫声渲染氛围,寄托词人祭奠先人的哀思。
B. “浮”字富有动感,写花香在雨后湿润的空气中飘浮,沁人心脾。
C. 下片写作者四处漂泊,历三十年之久而处处有遗恨,表明其失意情状。
D. 上片主要写景,景中蕴怀远之意;下片主要抒怀,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2】请简要赏析下阕“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两句。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注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伸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程,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徒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还,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说。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伸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葬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隆下家法。”夷简怒斥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①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进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隆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隆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頓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伸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希:迎合.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B.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浙广储蓄/繕宫室/
C.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D. 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官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本为我国古代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各朝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不同。
B. 孤即孤儿,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鰥寡孤独常常连用,鰥,即鰥夫,无妻或丧妻的人:寡,即寡妇,丧夫的妇女;独,即年老无子女的人。
C. 冬至即冬至节,是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D. 南面即面向南。我国古代室内座次、座位规定严格,坐北朝南为最尊位。如《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坐的是最上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少有大志.刻苦努力。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求学时,读书夜以继日,冬天里疲惫极了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饮食粗劣也毫不在意。
B. 范仲淹秉公直言,墨通贬滴。极力劝阻皇上率百官朝拜太后,谏言太后还政,后被贬到陈州;劝谏皇上不该把大臣的升降职的事全交给宰相,免职任饶州知府。
C. 范伸淹不怕权势,心胸宽广。虽然他与迎合宰相旨意的殿中侍御史韩读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对皇上表示,这只是国事上政见不同,对他这个人没有私人服恨,怨恨。
D. 范仲淹孝顺母亲,勤俭节约。他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满足需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