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                         诲女知之乎

    B.君子一言以为知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道之斯行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D.而谁以易之                         由水之就下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说到底,不管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做好“治堵”工作在于能否完善市政规划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 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下,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蚁族”大军。“蚁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就包括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的工作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C. 所谓“皮革奶”,是将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D. 由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较好,所以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企业的扩张。不少企业家已经筹划在适度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加速扩张,顺势把一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下游企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时间。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则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80年多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在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的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B.《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艰难的一段时间,为我们展现了共产党的成长。

    C.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真实性会受影响。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致力于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 AI 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刘坪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_____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此人夜晚在月光下迎着东风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2)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动植物形象地说明生命之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楼与楼之间连接的走道的高度和优美形态。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着力 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的千古绝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之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因人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而生发了“____________”的幻想。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着笔,充分表现了诗人在漂泊异乡、年高多病状况下的悲凉心境。

    (3)在《劝学》中,荀子指出“____________”皆因心思浮躁,以此告诚世人学习务必专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陈涉举义旗时就地取材、兵器简陋的情形。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独登东岩

    陆游

    早慕功名已绝痴,晚耽笔墨愈无奇。牧叛未乳身先老,化鹤重归语更悲。

    朋旧在亡成断梦,山河兴废入孤吹。悠然独倚阑干笑,又过簪萸泛菊时。

    【注】①化鹤:陶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离家多年后化身为鹤归乡,徘徊空中而言:“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家累累。”遂高上冲天。②孤吹:多指一人吹笛。③簪萸泛菊:自汉至宋,北人九月九日宴会,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祈愿令人长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与《书愤》同为诗人晚年时所作,但和《书愤》的悲怆郁愤风格大有不同,显出清旷淡远而又苍凉的风味。

    B.回顾生平经历,诗人自我解嘲:已经放弃了对建功立业的痴心追求,一心写作诗文,但诗文也没有奇特之处。

    C.第四句化用典故,表达自己对比早年志向和现今处境产生的物是人非之感,因不能学道消去烦恼而更感悲伤。

    D.“笑”字意味深长。诗人悠然的笑容看似契合节日欢乐之景,实际上难掩朋旧零落、知音难觅、忧心国事的孤独。

    【2】诗歌第三句“牧叛未乳身先老”使用典故,诗人有什么用意?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山独游记

    (清)张裕钊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怪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释)①崒():山峰高耸险峻。②诘(jié结)屈:曲折。③陟(zhí):上登。④抟(tuán):聚集。⑤蔽志:定志。蔽:断,定。⑥泚():以笔蘸墨。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目无际 (2)叹余之倦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峰崒高   终不释

    B.是慨科其有念也 徘徊斗牛之间

    C.倦而惑 夫夷近,则游者众

    D.而幸余不以是而止也 哀吾生须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4“余欲止者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5本文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都是记游言理,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天,诗人艾青带着一幅画来请求已8 8岁高龄的齐白石鉴别真伪。仔细看了看,齐白石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深夜,儿子发现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齐白石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一一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认真练习,自己管住自己啊。

    此后,即便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还是坚持每天画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