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
A. 此小大之辩也 之二虫又何知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门虽设而常关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一提。
C. 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D.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它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审美趋向的不断变化和书家的不断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书法传统。这些优秀的书法传统对于推动中国书法整体的发展,推动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优秀传统的相互凝聚和统一,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精神。换言之,优秀的书法传统实质上是书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所谓精神,是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以及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书法精神是相对于书法的表现而言的。书法作为一种象形的艺术,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直观的表现,即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如线条、用墨、章法、行气、结构等等;另一方面为内在的表现,即书法作品所反映的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比如风格、气韵、意趣、意象、形神等等。所有这些表现无不与书法精神相联系。书法精神就是所有这些书法现象中的最精髓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思想观念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书法活动中最高指导原则。例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这些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成为书法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是书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作为书法艺术的精神,它应具备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要有广泛的影响,符合社会的审美取向,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并对他们的书法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要有维系书法艺术生存和发展,促进书法艺术不断进步的积极作用。
书法精神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卓越的精神;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为书法源于中国,他已经打上了中华民族的深深的烙印);就其形式而言,它是书法传统的体现。中国书法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是书法传统的精髓。书法传统属于实施判断的范畴,本无所谓褒贬,但它与精神相联系时在价值指向上就与“优秀”、“进步”相联系。因此,书法精神是指代表中国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体现书法内涵的那些思想和观念。
作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书法精神,本身也是书法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书法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深和扩大自己的内涵。因此书法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在书法艺术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由于书法艺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书法精神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包括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天人合一”的道德传统哲学,“汉字为本”的文化基础。
(王永明《中国书法精神初探》)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精神是由优秀的书法传统相互凝聚和统一而构成的。
B.中国书法精神是所有书法现象中的最精髓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C.中国书法精神具体体现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
D.中国书法精神是指代表中国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体现书法内涵的那些思想和观念。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审美趋向的不断变化,和书家的不断概括、提炼,中国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书法传统。
B.书法作为一种象形的艺术,其直观的表现主要有线条、用墨、章法、气韵、结构等等。
C.书法传统属于实施判断的范畴,本无所谓褒贬,但它与精神相联系时就有了价值指向。
D.书法艺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书法精神的思想概括起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天人合一”的道德传统哲学,“汉字为本”的文化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书法传统能够推动中国书法整体的发展,推动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B.一些书法艺术思想观念,一旦具有广泛的影响,符合社会审美取向,且能够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就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精神。
C.书法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在书法艺术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这些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包括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D.书法的不断发展构成了书法精神,而书法精神也将随着书法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深和扩大自己的内涵。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发端有结束,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学习的荒谬心理。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对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聊聊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3)《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提出君子即使是在急迫仓促中,也会按照仁的要求做:____________。
(2) 孔子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 。
(3)《孟子·滕文公下》中关于“真正的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言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4)《孟子·梁惠王上》中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行
李白
烛龙①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②。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①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②虎文金鞞靫(bǐng chá):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惟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B.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
C.“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丈夫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
D.“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
【2】清初诗论家叶燮认为“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请分别从本诗和《将进酒》中任选一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唐]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
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有宅一区,环之以桑,有僮仆三百,有田五百亩,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有车,无求于人。日率诸弟具滑甘丰柔,视寒暖之宜,其隙则读书,讲古人所谓求其道之至者以相励也。过永州,为吾留信次,具道所为者。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于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业益习 习:学习
B.好经书,心异之 异:以……为异
C.种黍可以酒 酒:酿酒
D.谋在南方有令名 令:美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相迩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B.今之世稍有人焉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C.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岂不以少好名誉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
B.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
C.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
D.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简述柳谋读书、应试、做官、免职回家的人生历程,表达了对柳谋人生抉择进退有道的充分肯定。
B.作者将柳谋与自己对比,后悔当初追求功名过切,并寄望于柳谋能振兴家族。
C.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上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D.作者认为读书人居家出仕、对内对外以及谋食谋道等都有其行为准则,而柳谋正是行事有准则的读书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其家,不以非道。
(2)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的“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嘹亮号角。两会期间出现了一些关键词,如:共享经济、中国制造2025、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型国家、蓝天保卫战、乡村振兴、创新驱动、生态环境、政府机构改革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