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的绘声绘色

    B. 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 如果是以解决温饱为目的,这样做还可以考虑;要是走富裕之路,这样做未免恰如其分了。

    D. 这样一个腐败的草包经理,交往面竟那么广,接触层次这么高,真是不可思议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B.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的作者雨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他将美与丑、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推向极端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C. “电影语言”与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的特点不同,它主要诉诸画面和动作,侧重于视觉表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的手法连接成整体。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被列为“四书”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成就无数巨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没有其儿时就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一直努力,当然就难以成就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更为匆匆。其实,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如果大家都能多一些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人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要在安静中坚守工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并开创自己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补天赋不足。

    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再赶不上了。

    C.匠心之道“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文中法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

    【3】结合材料,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风霜雨雪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饥饿贫寒没有扑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B.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公差也要“执拗”返工。

    C.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D.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颜渊》中,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告诉他行仁德靠己不靠人,阐述这一观点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观点。

    (3《礼记·礼运》有“大同与小康”的论述,其中分别表示大同与小康社会的本质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当年亭台殿阁之间的流风余韵也都已被岁月洗涤净尽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阐明要想达到逍遥之境就必须做到:     ,圣人无名。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强调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赞赏宋荣子能分辨内外荣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告诫自己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炼、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达了出来。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服人以诚不以言。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相互钩连,相互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离骚》中,屈原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了“人不知”无以动摇自己对美好品行执着地坚守的信念。

    (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_ ”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 ”,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用对比手法反映君子、小人不同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堂弟宗一即将和诗人别离,首联“零落残魂”写出宗一为此悲伤黯然的心境。

    B.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笼罩一层哀愁。

    C.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D.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2】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六国:后人把战国时期较强大的七个诸侯国称为“战国七雄”,这里的六国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齐、楚、燕、韩、赵、秦。

    B.诸侯: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C.嬴:嬴是秦王的姓,所以这里用来代指秦国。

    D.邯郸为郡:邯郸是赵国都城,把邯郸作为秦的一郡就是指秦灭赵。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在文中开篇即提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第二段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认为如果后来的君主跟从六国贿赂秦国的先例,这样就在六国下面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思厥先祖父,暴霜蹊,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高僧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

    高僧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