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

    A.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B.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 B下流多谤议

    C颜色憔悴 D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花婆

    原非

    花婆一生嫁过三个男人,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泥水匠,一个长工。三个男人婚后都不到两年,不是病亡就是祸死。三次寡遇,无须别人多讲,她就知道自己命不好。有了这般认识,她就断绝了一切温柔富贵的奢望,干脆拉根打狗棍,老老实实做起叫花子来。

    不想这一讨饭,竟在洛河讨出了名堂。

    花婆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夏天灰布单衣,冬天黑布棉衣,脚腕那儿常年扎着一副绑腿带,头发一丝不乱地网在发兜里。竹篮碗筷也干干净净还用一方白布掖紧四角遮了。也许是开始的不习惯反使她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她不喊叫,只朝敞着的大门前一站,静候着主人出来。如碰上狗咬,她也仅抡着棍子在地上划拉着抵挡。主人发现她,舍一块饼或一碗稀饭。她伸了篮子或碗接过,点头一谢,躲到无人处,蹲下埋头吃了,然后来到正在车水的井台上洗碗。如果吃饱了,就在井台上略坐一坐,随后无选择地随便走进谁家田里,帮着做些应时的活儿,如果觉得不足,便拿了新洗的碗筷,再去村里讨要。

    花婆总是这么一副姿态,安分自爱。日子一长,人们的意识里就淡漠了她作为叫花子的形象,只把她当作闲人对待。洛河川多水田,人们四季都忙,亲朋间有什么要紧的口信儿,一时腾不出手来,这便想到了花婆,这就托她十里八里地去传递。无例外地,隔个一天两天,对方就有了准确的回应。进而,人们又大胆地让她捎些小东小西,这也毫无差错。再后来,商人们为逃匪劫,竟把携带银钱的事也委托给她。这样下来,花婆终日负载累累的,追着洛河上的帆影或伏牛山上的流云,西来复去。

    一天清早,花婆为一商贩转送款子,在伏牛山脚下被两个土匪劫了。她尾随着歹徒来到大山深处,走进一座寺院,见着了土匪头子张秀。张秀外号旱螃蟹,水陆两路都有他设的卡子。

    花婆向张秀讨款子。张秀从大烟炕上爬起来,双脚点在鞋口里,盯着花婆说:“你上我这儿讨钱,你可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花婆说:“你是土匪头子,洛河没有人不知道。可你立过规矩,不抢邮差不抢贫。我是讨饭的。”

    张秀拨弄着手下交上来的100块银元:“你是叫花子,哪来这么多钱?还是硬货?”

    花婆说:“我替人家送的。”

    张秀说:“那就不是你的。”

    花婆说:“可在我身上带着呢。”

    张秀一挥手:“别跟我啰嗦了,走吧。“

    “你叫我走就得把钱还我,”花婆迈着小脚上去撮银元,“要不我就没脸见人了。”

    张秀一拍桌子上的手枪:“你既然是叫花子,还什么脸不脸的,打出去!”

    几条大汉一拥而上,架起花婆,凌空丢出山门。花婆挣扎着站起,一句话不说径朝山崖走去。可惜她力气不足,一跃没有跳到沟底,而是落在不深的一个石头上,只撞破了头。

    土匪把花婆弄上来,撕了她的衣襟替她包扎。张秀看着山门前摔碎的破碗片,抠了一会儿鼻孔说:“看不出,这婆子还这么重义!把那钱扔给她吧。”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但她依然固守着一贯的叫花子形状,到哪儿只讨一口饭吃。

    可是,花婆最后还是被人杀害了。她死在一个十字路口,透胸流下一摊血来,棍子碗筷还在身边,只是没了竹篮。人们报了官,县警察局却没来人。

    花婆葬后个把月,有怀念者到坟上烧香,意外地发现坟前趴着一个男子。那男子身下一片淤血,子弹是从两只眼睛射进的,而他僵硬的手下就压着两把手枪。竹篮也回到花婆坟上,里边放着白花花200块银元。

    张秀一伙也来人看了那男子,说不是他们的人。人们于是猜测,那男子一定是外来的匪徒,还不知道花婆的善誉,及至知道了便深感羞愧,这就送还了劫物,自裁以谢罪。不然,他不会灭了自己的眼睛。

    地方上贴出告示,要那银元的失主前来认领。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失主到来。人们这就商议,想用那笔钱为花婆修座庙。庙名都拟好了,就叫义丐庙。这时,县警察局来人了,说要破案,就把那200块银元作为物证收了去。

    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迫于无奈,花婆做起了叫花子,但是她的内心仍然觉得这很丢脸,所以她“讨饭不做穷相,依旧像过去一样清爽端正”。

    B. 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花婆乞讨方式,用语言、心理、动作描写展示了花婆向张秀讨款子过程,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 “自此花婆出了名,钦差一般在洛河川通行无阻。”这说明当地的土匪出于对花婆的害怕,怕她又拼死讨钱,就不再打扰花婆了。

    D. 人们对男子死因的猜测,以及到最后“案子终究没破。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仍旧是那种猜测。”说明人们对“善”和“义”的坚信。

    2小说的主人公花婆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小说的结尾,案子终究没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面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普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前人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陚》中说:“_______________”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击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两句话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   两句话表明了自己不与廉颇争斗的原因是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国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大臣士兵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追忆记述早年南宋两次抗金战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式手法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行人艰难行走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示蜀道险峻。

    (3)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天下诸侯已困矣”的形势后指出六国的做法:“______”。这使得“秦有余力而致其弊”。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正与此遥相呼应。

    (2)陆游《书愤》中“______”两句,描写了宋军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的两幅战斗画面。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B.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C.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D.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这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