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导弹装上了“鹰眼系统”,就能像雄鹰一样,自动识别、寻找、追踪目标。
B.晚会上,他们神采奕奕,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C.为了提高青年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所以我们举办了这个诗歌朗诵会。
D.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学校,穿梭于宿舍和教室之间。
2、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 光明磊落 力挽狂澜 直言不讳 推心置腹
B. 笑里藏刀 无声无息 落花流水 叹为观止
C. 南征北战 凶神恶煞 不劳而获 倾国倾城
D. 神采奕奕 雍容华贵 六亲不认 纸上谈兵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沛公安在?
B.大晋,何厌之有?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视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实在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盛大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唯独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台湾民众对日本将核灾区食品输台一事表示强烈反对,而台湾当局对反对声充耳不闻,反而敦促行政管理机构优化作业流程。
B. 港剧的黄金时代,人才济济,那个时代红起来的明星,有些现在还活跃在娱乐圈,如黄日华、苗侨伟、梁朝伟、周润发等。但也有很多明星只是昙花一现。
C. 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刚愎自用的人往往到最后都会成为孤家寡人,非失败不可;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无疑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D. 有人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发布一些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言论,公安部门对这些甚嚣尘上的做法和言论进行了打击和辟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阂,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微博作者山城学术圈《进化论错了吗》)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管是在驯养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变异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但他却将进化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其淡泊胸襟。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 )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上片用“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边地风光的壮阔苍凉,下片以“______________”一句来表现秋夜的凄清冷寂。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地表现了蜀道的迂回曲折。
(3)《离骚》中屈原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秦国的灭亡是其咎由自取,非天下人之故。
(2)《逍遥游》中,宋荣子不因世人的毁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因此也能不去拼命追求人世的一切。
(3)“雁”在古诗文中,常常作为思乡怀远的文化符号,比如唐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 , ”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句子是“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 “ , ”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用“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表达了仕途失意的失落。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虽然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但“______,______”,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历史。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对向宠的品行和才能进行了高度评价。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野哉,由也!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四十三年,_______ ,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杜甫在《登高》中,以“ ,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孤苦寂寞的惆怅之情。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陶公旧宅(节选)
白居易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注】①五柳传:即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往昔拜读陶渊明诗文,到今日寻访陶公旧宅,诗人在惋惜之中流露出深挚的情感。
B.“古村落”“旧山川”紧扣诗题,展现了陶公旧宅环境的古朴,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感。
C.本诗“篱下菊”“墟中烟”用典,以陶渊明笔下的经典意象描摹现实景象,自然贴切。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内容丰富而语言浅近,通俗易懂。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对陶公的崇敬之情体现在哪些方面。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①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弩之上而彍②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天下之瑰材桀智,而用之不得其方,亦若此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焉。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材料二:
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一言议及,辄见逐去,及至缺乏,又不得已,轮资逐格而叙进之,所进或颇不逮所去。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
(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
【注】①皋、夔、稷、契: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②彍(guō):拉满弓弩。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
后之在位者A盖未尝求其说B而试之C以实也D而坐曰E天下果无材F亦未之思G而已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敲扑,文中指敲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敲扑”意思不同。
B.治,文中是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之意,与成语“励精图治”中的“治”意思相同。
C.见,表示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的“见”用法相同。
D.逮,是“及,比得上”之意,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才能的人与普通人在表现上的不同,在于他们遇到事情时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
B.王安石认为现在天下缺乏人才,像辩说之材、筹划战斗之徒、谏诤之臣这类人才再没有出现过,是因为君主没有真正去访求人才。
C.在张居正看来培养人才关键在平时,古时一个职位会有数人能胜任,当职位空缺时就有人可以暂时代替任职,不会耽误国家事务。
D.张居正分析,朝廷缺乏官吏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任用那些能力出众、可堪任职的人,致使他们只能面容憔悴地终老,这样很可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5】在对待人才方面,两则材料有何相同点?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奠基人,他因国家需要而从学造船改学采矿再改学地质。在父亲李四光的影响下,女儿李林因国家需要三次改行,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反应堆”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工作试验、第一艘核潜艇材料试验,为祖国的原子能工业作出了贡献。
1994年9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警察张从顺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时牺牲。父亲的牺牲,让三个儿子张子成、张子兵、张子权悲痛万分,三兄弟长大后,相继追随父亲的脚步穿上警服。
刘玉堤是人民空军第一代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外孙陈浏从小受外公的影响,也投身到捍卫祖国领空的事业中,成为一名歼-20战机的飞行员,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陈浏驾驶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他最能告慰外公的庄严仪式。
踏着“父辈”走出的路接续奋斗,铭记那些闪光的精神与梦想,是我们对“父辈”最好的致敬。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请给你的“父辈”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接续奋斗”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