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死伤惨重,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投袂而起,痛斥极端分子。
②这个周末,适逢秋阳高照,朗朗乾坤,金灿灿的柑橘挂满枝头,红彤彤的柿子频频点头,碧水青山相映成趣,非常美丽。
③张晓明表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政策不存在“收紧不收紧”的问题。
④经过反复考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剧团森严壁垒的管理体制是导致节目出错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都是次要的。
⑤反腐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级官资积板大胆检举,而不是括囊收禄,否则将会产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⑥这些新技术将给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企业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发生本质性改善。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2、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下面能形容其的楹联是( )
A. 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 B.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D. 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
②他喜欢看书,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非常好,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识文断字,而且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③1-7月,福建省发改委核准17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0.23万千瓦,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电福新公司平分秋色,各得4个项目。
④精心设计的出场方式、系统全面的竞选纲领,无不显示萨科齐为再次问鼎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山再起之路难平坦。
⑤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极为细致、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具体而微的耐心细致、同舟共济的健康心理等,要把环保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⑥宛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山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些中小网站为换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擦边球,放任黄、赌、毒及虚假信息,炒作耸人听闻的传言,以迎合一些网民的猎奇八卦心理。
②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地要抑制中国掘起的势头。
③“厉存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会一阵风刮过了事,餐饮企业不能幻想公款等高消费卷土重来,要在经营方向、策略、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
④婚庆典礼本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可是因为目前婚庆司仪的能力和素质鱼龙混杂,致使很多新人在选择婚庆公司时倍感头疼。
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对央行货币政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应十分敏感,见微知著,了然于心。
⑥对一个国家来说,改变贫穷状况是一件不太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人心向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将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为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B.“小候鸟驿站”活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服务暑假到杭州来和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教师志愿者对“小候鸟”们的专业化的陪伴,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C.由此可见,政府不仅希望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商人们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且普通百姓也能发家致富,只有指向这一目标的政策才能得到普罗大众的支持。
D.2020年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下了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最擅于离别,而我妈最擅于到来。
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放到座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总之这是千古之谜。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
——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中。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离开。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直到那时,我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2003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600块,200块钱交房租,200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200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30瓦的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来便是整栋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废水冲的满地都是。接下来的行程安排是逛街,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菜哪儿没卖的?
她还买了几根带根的花苗,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了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我妈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走之前,她把她在阿勒泰买的、准备带回去栽种的宝贝花苗慷慨地分了我一支。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是的,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那时,我突然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我好想开口提起儿时的一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将生活中母亲多次到来与离开的场景整合起来,叙事线索明晰,主题明确,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B.作者擅于借物引出情感。两根又长又直又细的木棍,既体现了母亲对女儿无言而深沉的关爱,又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深味和感激,也借之表达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C.文章结尾回忆送别母亲的一幕,作者强烈渴望再次与母亲话别,但却始终无法表达,表现了“我”特别擅于控制自己,擅于圆满处理丰富而又复杂的离愁别绪。
D.文章中运用大量笔墨写母亲擅长到来,属于详写;用较少的笔墨写“我”擅长离别,属于略写;这样是作者有意为之,读者也会于详略之中引起深思,见其深意。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妈”这一形象的特点。
【3】著名作家刘亮程评价本文作者李娟时曾说:“只有像李娟这样的作家才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这篇文章的“鲜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淇则有岸,____。(《诗经·卫风·氓》)
(3)蟹六跪而二螯,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也说“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红楼梦》中黛玉初入贾府见到王熙凤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凤姐貌美而有威严、动人而含泼辣的形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自己昔日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
(2)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岛草木繁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嗅觉视觉的角度表现莲花清纯芬芳,玉立水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斑鸠”来比兴, 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描写宫女头发浓密而乌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回乡之后的感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学习比思考能让我们进步更快,如在《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
(2)衬托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鸟、兽的难为让蜀道之难得以突出。
(3)酒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范仲淹《渔家傲》中就有两句诗表达了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复杂心理,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认为鲲鹏虽然能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屈原因政治上不得志而走投无路所表现出的忧闷失意、孤独彷徨之状。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通感的手法描写琵琶女拨琵琶时声音凝聚不散、流动不畅,以至于暂时停止不发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次韵王巩①
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②。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③,且容老子上南楼④。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①元丰元年(1078)重阳节,王巩应苏轼邀请至徐州,与众诗友一起赏菊饮酒赋诗,此诗为当时的唱和之作。②《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他认为好酒的酒力可以到达人体的脐部,所以称好酒为“青州从事”。③东阁:谓款待宾客之所。④老子上南楼:《世说新语·容止》载,晋庾亮在武昌,诸佐吏秋夜共登南楼,亮忽至,诸人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我醉欲眠君罢休”一句,刻画了主人不胜酒力、客人洒脱不羁的形象。
B.颔联,“三千丈”与“一百筹”运用夸张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诗才的高度赞扬。
C.颈联,诗人化用庾亮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要与友人继续诗酒唱和、戏谑欢笑的愿望。
D.此诗就地取材,写重阳赏菊,诗风清新,寓意深厚,既有飘逸之感,也兼豪放之态。
【2】尾联抒情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戊戌,侯景反于寿阳。上征衡州刺史韦粲为散骑常侍,以都督长沙欧阳颜监州事。还,至庐陵,闻侯景乱,粲简阅部下,得精兵五千,倍道赴援。至豫章,闻景已出横江。粲就内史刘孝仪谋之,孝仪曰:“必如此,当有敕。岂可轻信人言,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粲议推柳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议累日不决。粲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德,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粲请为诸军解之。”乃单舸至之高营,切让之曰:“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之高垂泣致谢,遂推仲礼为大都督。
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自新亭徙营大桁。会大雾,韦粲军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巳过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见之,亟帅锐卒攻粲。粲使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舟师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景乘胜入粲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叱子弟力战,遂与子尼及三弟助、警、构、从弟昂皆战死,亲戚死者数百人。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自是景不敢复济南岸。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十七、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B.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C.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D.仲礼方食/投箸被甲/与其麾下百骑驰往救之/与景战于青塘/大破之/斩首数百级沉淮水/死者千馀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骑常侍,是古代官名,多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
B.丁巳,计算时间的方法,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纪年、月、日、时,文中为纪年。
C.从弟,古代一般指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相当于现在的堂弟。
D.亲戚,指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也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粲心系战事。面对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的情况,韦粲发怒,扔杯在地,严词指斥了他的行为,立即骑马奔出,部署军队。
B.韦粲胸怀大局。裴之高羞于位居柳仲礼之下,韦粲乘船亲自前去责备裴之高,迫使裴之高放弃前仇,决定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C.韦粲临危不乱。在没有修好防御工事就遭到侯景突然进攻的情况下,韦粲先派郑逸迎击,又令刘叔胤带着乘船的部队从后面截击。
D.韦粲视死如归。在侯景乘胜攻进韦粲军营时,韦粲的下属都拉他躲避贼兵,他却一动不动,并大声命令子弟奋力战斗,最终战死。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至庐陵,闻侯景乱,粲简阅部下,得精兵五千,倍道赴援。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在商讨大都督人选时,韦粲提议推举柳仲礼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显示,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仍然在5000元以下,月薪超万元并不普遍。尽管在“双11”期间快递员的收入普遍提高,但大部分也不超过万元。据国家统计调查,快递员的主要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工资福利低、工作时间长、快件难送、罚款赔偿、客户不理解、社会认同感低等。
——《中商情报网》
材料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超百万人报名参与。报名备考过程中,有不少考生在网上咨询“想当咸鱼,哪些岗位事少钱多?”“工作不好找,先考个公务员垫个底怎么样?”“求蹭运气!有没有考公大神出没?”
在职的年轻公务员:乡镇基层,扶贫驻村,节假日正常上班,工作密集好像在给毛毛虫数毛。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每天像一只旋转陀螺,没时间喝水上厕所,憋尿和憋材料一样是基本功。
——《半月谈》
材料3:
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刘心武
青年人始终要面临着走向社会、选择就业的苦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