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亚吉铁路,正在成为以中非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典范。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国家林业局着手编订《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计划在2016至2050年间,完成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西南、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六大储备林建设基地。
D.“汉马”对于筹备和规划上下的功夫不言而喻,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马拉松,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社交盛会,各方友人欢聚一堂,共享城市生活的精彩。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 离不开酒。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 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 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 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 满目俊才,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 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是 如果 而 / 但是 从而
B.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
D. 都 如果 / 固然 且 因此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刹(shā)住了一些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zhàng)痼疾。
B.流连于碧水丹山,徜徉在古老坊(fáng)巷,汲取这一片热土璀(cuǐ)璨文明的丰厚滋养,踏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途,仿佛能感受到文化穿越时空,直抵心扉。
C.天高云舒处,矗(zhù)立着古典气息浓郁的建筑,像一个个造型独特的雕刻艺术品,那种轮廓(kuò)与线条与蓝天白云搭配,美得有点失真,像安装在电影里。
D.呈玉带状的毛家村水库碧波万顷(qǐng),清澈明净,在阳光的照耀下,清风吹拂湖面,层层涟猗闪耀晶光银辉,满湖波光粼粼(lín),令人赏心悦目。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堂上的座位以“南面”(面朝南)为尊,室内的座位以朝东为尊。乘车则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为陪乘,充当警卫职责,比如樊哙;驾车的马如果是三匹,中间的就叫服,服马左边叫骖,右边叫騑。
B.“三省六部”中的“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礼部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吏部负责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且一般负责文官。
C.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武帝时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了地方教育系统。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 或设国子学,两者不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D.“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也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后者。“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比如《公羊传》就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主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同时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优秀传统,前者的源头是《诗经》,后者则始于《楚辞》。
D.屈原的作品很多,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九辩》《天问》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后,中华美学融入许多西方美学因素,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如果深入历史作细致考察和分析,会发现在西方现代美学确立过程中,中华传统美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20世纪初中国美学家在接受西方美学时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众多西方美学术语和思想顺利融入现代汉语言和中华文化之中,并且能够与中华传统美学进行对接,而中华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吸收也没有造成其与中华传统美学的断裂。
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美学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在一些流行工具书中,我们很难见到“中华美学”词条。例如,斯坦福哲学百科和维基百科中都有“日本美学”词条,但没有“中华美学”词条,“日本美学”用物哀、侘寂、幽玄、雅、跌宕等概念就将它的特征描绘出来,但我们很难找到一组概念来概括中华美学。这跟中华传统美学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国际化有关,也与中华美学丰富性和开放性有关。不过,这不是中华美学的缺点,是它博大精深的体现。从艺术风格或审美范畴上来看,中华美学和艺术的呈现已经十分丰富了。《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等著作中列举的审美风格或审美特性都多达24种。
中华美学拥有如此丰富的审美范畴,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长的文明。尽管人类历史上也有其他古老文明,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有过中断,没能很好地延续下来。中华美学中丰富的审美范畴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同时,地域差异也导致了审美范畴多样性。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气候、地貌、生活方式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偏好。而且,中华文明在轴心时代形成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若干思想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儒家、道家以及在佛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禅宗,对中华美学影响深远。
尽管不同美学史家对欧洲现代美学有不同界定,但核心概念不外乎无利害性、想象、趣味、崇高、内在感官、美的艺术等。表面上看,这些概念都源于欧洲,但它们实际上是18世纪欧洲多元文化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们大多可以在中华传统美学中找到渊源。
不过,我们更看重的美学现代特征,不在于它是由一系列特定范畴组成的,而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任何特定范畴,不管它们多么有弹性,都有可能因为经典化而凝固为一成不变的规则,从而失去它的现代特征。在风格矩阵中,对任何风格的界定都建立在与其他风格的关系的基础上,风格数量越多,对任何一种风格的界定越难。要在中华美学风格矩阵中做鉴定,就需要高度发达的识别力和感受力。
(摘编自彭锋《中华美学是丰富又开放的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美学与西方美学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关系密切。
B. “日本美学”很容易用物哀、侘寂、幽玄、雅、跌宕等概念来进行描绘概括。
C. 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文明来说,中华文明延续的时间最长,其历史没有中断过。
D. 对于欧洲现代美学,不同的美学家有不同的界定,就形成了不同的核心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中华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关系为基础,论证了中华美学丰富又开放的特点。
B. 文章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地域差异、思想形成等论证中华美学审美范畴的丰富性。
C. 对风格矩阵的解说是为了论证美学的现代特征会因凝固为一成不变的规则而失去。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举了“日本美学”词条和《二十四诗品》的例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中华美学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对中华美学难以用一组概念来概括。
B. 地域、气候、地貌、生活方式等虽有所不同,但造就的中华美学的审美风格相同。
C. 对欧洲现代美学界定的核心概念虽源于欧洲,其渊源却都可从中华传统美学中找到。
D. 我们更看重的美学现代特征,主要是在于它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而不在于它的组成范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事物的发展变化有量变、质变之分。荀子在《劝学》中以木材作比,表明事物达到质变后,即使再施加外力也难以使其恢复原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局指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蜩与学鸠飞得随意,止得随意,活在自己的小格局、小境界里。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艰苦处境,此时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只是“吾庐独破”,更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表达对初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5)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过秦论》中贾谊总结秦朝灭亡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通过描摹山势、植物以凸显蜀地奇峰几可入云,地势险绝陡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疏于寻师求教,根源在于其对地位的敏感,他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就束手束脚,不复师道。
(3)《登高》中,杜甫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描绘萧瑟辽阔的江天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在《劝学》中从陆路、水路两个方面说明了君子借助外物的重要性,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是从陆路角度说的。
(2) 《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成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上行杯(其一)
韦庄
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今日送君千万,红缕玉盘金镂盏。须劝!珍重意,莫辞满。
上行杯(其二)
韦庄
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迢递去程千万里。
惆怅异乡云水,满酌一杯劝和泪。须愧!珍重意,莫辞醉。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柳烟”,虽是春景,但在“灞陵”送别中,却呈现出一派迷茫,惹人愁绪,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别情凄切。
B.“送君千万”的“千万”一词,既可指去程遥远,千里万里之外。又可以指情谊深厚,千番嘱咐,万般叮咛。
C.“劝和泪”一词,意为“和泪劝”,意思是含泪而劝酒,只不过词人是为了韵律的和谐才将“和泪”后置。
D.两首词的下阕均有“珍重意”,但情感表达有异,前者表现女方的惜别不舍之情,后者则是男方的劝诫勿忘之意。
【2】有版本将“满斟一杯劝和泪”的“劝”字作“欢”字,如何理解“满斟一杯欢和泪”?
1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戒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而归毕礼之。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2】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且庸人尚羞之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⑧毕礼而归之
⑨卒廷见相如 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
B.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
C.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
D.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使不辱于诸侯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C.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实在是怕欺骗秦王而辜负赵王。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下列人物是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网友评论他们才能代表国家精神。
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都在追‘星’,而他也是我们一代代航天人最应该追的‘星’。过去几十年间,在老一辈航天人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飞跃,我们的许多梦想逐一变成了现实。”
于敏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让我们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在几天前,袁隆平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上万名学子变身“粉丝”夹道欢迎。这“火爆”的追星场面,令人动容,这本就是追星该有的样子,因为他们是共和国最闪亮的星!不久前,袁老刚过完90大寿,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依旧心系“稻香”扑在田间地头,退休对他而言,尚且早呢!
屠呦呦在当时科研条件十分艰苦,都是土法上马,做临床试验时,屠呦呦和另外两个同事先试服,她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他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必须持之以恒。”她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青蒿素的中国女性。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顽强、倔强、执着地向高处生长,拥有着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
李保国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他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李保国不懈地努力,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使山区增收35.3亿元,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前南裕生态经济沟,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一串闪光的名字。在旁人看来,哪怕建好一个科技扶贫基地都不容易,可他却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1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百里核桃产业带、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这一切,源于忠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
要求: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