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 )
A.21 B.23 C.24 D.25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大运河拥有无与伦比的时空尺度,拥有无数的码头、桥梁,河道边的衙署、官仓,而这条由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的雄浑大河,居然今日仍在使用。
B. 以往,他对《大学》中的“正心”、“诚意”,早已背诵如流,滚瓜烂熟,却如和尚念经,浑然不解其义理,眼下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当头棒喝,方始大彻大悟。
C. 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潮流的要挟,画坛冒出危言耸听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张仃立即予以澄清,提出 “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
D. 不忍心现代人迷失于真实与影像之间,故以强悍的反思能力、悲悯的文人情怀揭破各种媒介中的种种鬼打墙现象,他的《隐私这道甜点》堪称“媒体现形记”。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如果
B.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应当
C.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任命
D. 内立法度,务耕织 制度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 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 CIPS 系统的建成和运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更好 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D. 一年来,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纷纷涌现.
5、下面各句子中加点字古今含义一样的一项是( )
A.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 蚓无爪牙之利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 D.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夏日终曲
(德)赫尔曼·黑塞
①南阿尔卑斯山的仲夏,美丽而明亮。两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为了夏天即将结束而忐忑不安,我将这种不安视为所有美感的附属品,那样的不安,带着某种神秘感,就像某种味道强烈而特别的佐料。一旦有任何雷雨征兆,更是格外令我担心,因为自八月中旬开始,即使是小雷雨都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它可能持续几天不停,即使雨后天气放晴,但夏天也早已随之消失了。
②在阿尔卑斯山南麓,夏日在雷雨中挣扎,然后轰轰烈烈地匆匆死亡,迅速消失,这过程几乎已成定律。当雷雨在天空肆虐几天之后,当无数的闪电,轰隆不止的雷声交响曲,以及温暖狂暴的大雨终告平息或消失之后,某个早晨或某个午后,曾呼风唤雨的云层散去,温柔澄净的天空中净是秋天幸福的颜色,而周遭风景褪去了些许色彩,阴影逐渐浓烈、深沉、扩大;那就像一个年届五十岁的人,昨日看起来仍健朗,一场突然的病痛,便让他挫败的脸上布满小细纹,仿佛沧桑给他每一道皱纹刻下了浅浅的沟痕。
③去年夏天的雷雨十分可怕。当时,夏日狂野地抗拒死亡,那临死前的狂那挣扎不屈,令人胆战心惊。然而,一切终是徒劳,几番狂啸后,夏日终究无助地消逝了。 今年的仲夏似乎不会如此狂野,不会拥有如此戏剧性的结束;虽然仍有可能,但这回它仿佛想要不紧不慢地寿终正寝。近日散步时,我在阴凉的石窖酒馆享有面包、乳酪和葡萄酒的乡村式晚餐;那几天,从散步到返家的途中,最特别的是那沉潜的夏末之美,它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白日留下的暖空气整夜顽强地聚集着,隐匿在每一座森林、每一丛灌木及每一条山谷道路中,抵抗着风的吹袭。 一走入森林,膨胀的暖流迎面扑来,仿佛热气从暖炉中流泻而出。随着森林的浓密稀疏,温热的空气或膨胀、或减弱。湿湿的凉意令人感觉河道的存在,它们虽早已干涸,但泥土中仍残存着湿气。同一地区的气温,也因地点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在这初冬仲夏交替时节,更令人明显地察觉温度的变化。就像冬季里光秃秃山头的玫瑰色,就像春天空气的湿润和植物的生长,就像初夏夜蛾的成群飞舞,在这样的夏末夜晚里,在奇特的空气变化中漫步,感官所经历的体验,同样也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生命力与情绪。
④昨夜从石窖酒馆漫步回家途中,在山坡路与圣安波迪欧的坟墓的交汇处,一阵湿凉冷风从草地和湖面吹拂而来。森林中令人惬意的暖空气逗留着,匍匐在金合欢、栗树和桤树之下。森林抗拒秋天,夏天抗拒死亡,这都是对命运的顽强抵抗!同样,当生命之夏流逝之时,人们也抗拒着衰竭与死亡,抗拒着自宇宙间逼近的生命冷流,抗拒着生命冷流入侵自己的血液之中。于是,带着全新的挚诚,人们沉醉于生活中的小玩笑及各种声响,沉醉于生命表象中的种种美好,沉醉于颤抖着的缤纷色彩,沉醉于匆匆飞过的云影。人们从充满恐惧的微笑中抓住逝水年华,从注视自己的死亡中获取畏惧与慰藉,同时战战兢兢地学会了面对死亡的艺术。这正是年轻与年老的不同。
⑤森林不再翠绿如昨。葡萄叶开始转黄,叶下垂吊着蓝色、紫色的果实;傍晚的山峦闪烁着紫色光芒,天空带着翠绿色,渐渐步入秋天。之后呢?之后,不能再前往石窖酒馆,不能去阿格诺湖午泳,也不能在栗树下小坐或作画了。梦碎的人,天气一变冷就躲到床上的人,因为逃避而踏上放逐之路、成为异乡客、旁观那些拥有故乡与朋友、倚赖自己的职业与工作的人,看他们如何努力辛苦,看战争与横祸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降临,破坏他们所有的信仰与努力。正是这种无所事事、无所信仰甚或失望的人,才看得见真相——老人对真理的偏爱取代年轻人的乐观,因而,只有他们看得见苦涩的生命真相。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冷眼旁观一切——看着这世界在乐观者的旌旗下如何日臻完美;看着每个民族如何觉得自己日益神圣完美,同时日益理直气壮地穷兵黩武;看着艺术、运动及学术领域里的新巨星及新潮流,如何借由报纸而声名远播;看着一切事物充满生命的光和热,充满感激,充满高昂的生命力及强烈的不死意志。生命的焰火一波接一波,就和提挈诺夏日森林里顽强的热空气一样。生命之戏永远激昂,内容虽贫乏,但对抗死亡的奋斗永不停息。
⑥在冬天来临之前,还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等着我们。蓝色的葡萄将又柔又甜,小伙子们边唱山歌边摘葡萄,头系彩巾的年轻女孩站在金黄色的葡萄叶中,宛如美丽的野花。许多美好事物等待着我们;今日看似苦涩的事,他日将结出甜美的果实。好好学习死亡的课题吧。眼前且等待葡萄成熟,等待栗子落下,同时期望能享受下一次的月圆之乐。显然很快便老去了,而死亡还在远方。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
老者何等幸福
炉热,酒红
甚至平静地迎接死神——
只是,且慢,不在今朝!
【1】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佐料”的精妙之处。
【2】分析第②段对“夏日雷雨”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描摹景物,请结合第③段加以赏析。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5】对文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夏日已逝、暴雨狂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追求。
B.文中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想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
C.文中提到的某些民族的穷兵黩武,表达了黑塞矛盾而复杂的态度。
D.文章有较浓的孤独和感伤的情调。
【6】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诗句的好处。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 , ”两句,以雕刻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中以马为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贵在坚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证明“圣人无常师”这一判断的事实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一句。
(3)《逍遥游》中以杯子为例,从反面分析行船依赖水的两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5)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化用东汉窦宪大破单于的典故,想象再现都护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场景。
(6)《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用河中都是冰来表现“行路难”;“______________”一句,作者用姜太公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能走过艰难的人生道路的信心。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一句播写天空的阴沉迷蒙,“________________”一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房顶的雨水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断地往下漏的景象。
(3)《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本诗写到“渔歌”,王勃《滕王阁序》中也写到“ _________ ,_________;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2)本诗写到“江山古思远”,古代文人观景,往往引发很深远的思考。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提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都写到猿鸟悲呜,白诗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善于借物写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桑叶鲜亮比喻女子容颜靓丽,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树叶飘零比喻女子的憔悴。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光线的晦明变化来形象地展现琅琊山朝暮不同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诸侯国一味赂秦求保,反而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恶性循环,最终国家不免于灭亡。
(2)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极力渲染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绵延不绝的盛况;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曹军却落得“__________”的惨败结局,令人叹惋。
(3)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8月8日在成都闭幕,各国运动健儿依依惜别,互道珍重。虽说多情自古伤离别,但分别之时未必全是伤感,也常有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可以用古诗文名句来表达此时大学生运动员的心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 梅花
杨无咎
(其一)
屋角墙隅。占宽闲处,种两三株。月夕烟朝,影侵窗牖,香彻肌肤。
群芳欲比何如。癯儒①岂、膏粱共途。因事顺心,为花修史,从记中书。
(其二)
雪艳烟轻。又要春色,来到芳尊。却忆年时,月移清影,人立黄昏。
一番幽思谁论。但永夜、空迷梦魂。绕遍江南,缭墙深苑,水郭山村。
【注】①癯儒,(qú rú)隐居山泽的瘦弱清廉的学士。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三株梅花,在小院角落里稍微宽敞之处,悄然生长,孕育芬芳。
B.梅影斜映窗前,梅香透彻肌肤,别的花草都无法与之相比。
C.又到梅花开放的时节,洁白胜雪,缥缈如烟,增添了小院热闹的气息。
D.梅影疏疏落落,伴我一夜的悠思深远而又绵长。词人与梅花的形象和气质完美统一。
【2】杨无咎尤擅墨梅,画作有“孤标雅韵”之风。相传宋徽宗见其画梅,戏曰其所画之梅为“村梅”,此后在画卷上常自署“奉敕村梅”。上述特点在他的咏梅词里有没有体现?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雄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啤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食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统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藉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封美阳县子,邑三百户。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太祖痛惜之,哀动左右。至葬曰,又遣使祭以冬宁,太祖自为其文。明帝二年,以绰配享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苏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人呈太祖/称善
B.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C.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太祖/称善
D.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惠达人呈/太祖称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牢”指古代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 “朱出墨人”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人,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人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C. “配拿太祖庙庭”指苏绰的神位被供奉在太庙即配享太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
D. “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髙品阶的官员。“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绰才华横溢,深得众人喜爱。受堂兄苏让的推荐,做了行台郎中。行台各官署有疑难之事都向他请教,惠达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干。
B. 苏绰广闻博识,受到太祖倚重。当太祖问起汉故仓地的事时,众人皆不知,苏绰却能详细作答。太祖在昆明池观看过下网捕鱼的第二天早上,当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之职。
C. 苏绰很有谋略,和太祖心意相通。大统三年齐兵人侵,众将都打算分兵御敌,只有苏绰与太祖的意见相同,主张合力迎战窦泰,结果证明苏绰的计策是正确的。
D. 苏绰节俭朴素,为国事鞠躬尽瘁。苏绰不治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广求贤才俊杰。政事无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2)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