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喀什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C.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杜甫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3、我国有四大文化名楼,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的一项是( )

    祢衡洲上千年恨,崔浩楼头一首诗。

    高楼出云千里目,黄河入海一蓑翁。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 ①鹳雀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B. ①滕王阁   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C. ①黄鹤楼   鹳雀楼   岳阳楼   滕王阁

    D. ①岳阳楼   鹳雀楼   滕王阁   黄鹤楼

     

  •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 二虫又何知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过与?

    C.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多于南亩农夫

    D.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甚善矣,子治东阿也

  • 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树之以桑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斧斤以时入山林

    ⑦未之有也 ⑧群臣侍殿上者 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⑩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不然,籍何以至此

    A.①②④/③⑥/⑤⑧/⑦/⑨⑩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⑨⑩

    C.①②⑨/③④/⑤⑧/⑦/⑥/⑩

    D.①②⑨/③⑥/⑤⑧/⑦//④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隐居的时代(节选)

    王安忆

    文本一:

    在这沉闷的乡村里,竟然隐藏着那样的人和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乡村的环境融合在一起,看上去是同样的自然,好像他们早就加入了乡村的历史。乡村的生活就有着这样强大的润染力,它可将任何强烈的色彩润染,这润染性足以使一切突兀的事情变得平淡和日常。就这样,我在我插队的大刘庄,遇见了黄医师。

    黄医师是蚌埠下放的医生,我们庄的农民都称他为“医师”,而不是“医生”或者“大夫”。黄医师是名医,专治五官科。许多病人从老远的地方,坐车坐船再加步行,走过一个庄子打听一个庄子:大刘庄在哪?他们就这么终于来到大刘庄,走进黄医师的小屋,向他求诊。黄医师的小屋很小,只一间,顺山墙放一张床,就差不多满了。他的床,架得很高,是一张宽大的床,床上铺了特别洁白的床单。他就在床沿上侧身坐着,一只手撑着床,另一只手放在架起来的膝上。病人呢,坐在床前的椅子上,述说着病状。这样子一点不正规,倒是很家常。黄医师听得也并不专注,提问很随意,有时候还会岔开话去。这情景说是看病,不如说是诉苦。诉说的人是不经意的,听的人也不怎么在意。来的人大都是口讷的农民,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吃苦对他们又是常事,于是就止了下来。黄医师并不急着打发他们,似乎有他们陪伴也好。他也不是善言者,加上心情抑郁,就常常是彼此都默着,在这静默里,他们互相像是很了解的,双方都不感有什么压力,就这么可坐半天。

    凡是经车马周折,来到偏僻的乡间找黄医师的,都是病症严重的。所以,几乎无一例外的,需要手术。而我们庄没有手术室,医疗队也没有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是不可能做的。最后,黄医师总是说:要到蚌埠做手术。农民往往对手术望而生畏,一听要到蚌埠手术,就更知其不可为了。他们大都是天命论者,心里早已服了病,而到底是看过了黄医师,便都心满意足。那些从合肥、淮北、芜湖,甚至就是蚌埠找来的城里人,则是决心下定,对手术也抱科学的态度。这时候,黄医师就会和他们约定到蚌埠的时间。这往往是黄医师回家探亲的日子。

    黄医师回蚌埠探亲很频繁,并且每回都要超假,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我们庄无论干部还是社员,从来没有指责过黄医师的不遵守纪律。农村本来就是散漫的,何况人们都同情黄医师的境遇。一个人在此地,不会挑水,不会烧锅,也不会洗衣。人们看见黄医师在塘里将一件衬衣越洗越脏,塘水则越来越浑。他不会将衣服铺在水面上,而是让衣服一径沉下去,挽起塘泥。他是干大事情的,去塘里洗衣,实在凄惶得很。

    大队开会,通常要等天黑到底了,才能正式开场。大队会计凑着油灯的一豆光亮,读着文件或者报纸。农人们在黑影地里打盹,抽烟。劣等烟叶燃烧出呛人的气体。时间其实并不太晚,可乡间的没有照明的夜晚总是特别地黑,又特别地静。在这满房间的黑影里,有一具高高的影子矗立着,那就是黄医师。他搬来他房间里的那把椅子,虽然只是把普通的椅子,可周围的农民大都是蹲在地上,或是坐在小马扎上。因此,这把椅子就显得格外突出。黄医师高高地坐在椅上,双手笼在袖子里,这倒和农民的习惯相合,他架着腿,笼着的手搁在膝上,很安详。听着会计用乡音一字一句地读官样文章,四周鼻息声起伏,有一种昏沉的安宁。谁会知道在这座黑暗的乡村里,有一个黄医师呢?

    (有删改)

    文本二:

    隐居指人们由上海来到大刘庄、五河县城进行隐居的生活,包括医疗队的医师、下乡的知青、大学生及资产阶级右派。但无论是医师之间还是大学生之间都有着共性:他们之间有着些默契,从不互问来历:他们都是独往独来,自己在自己的屋里,互相也不参与。时间长了,难免会露一些端倪,也不要紧,谁也不干预谁的事,依然我行我素。那师范学院体育生与黄埔老生结成莫逆之交,那“老黄埔生红了脸,眼睛里也有了水光,有些倾心相告的意思,结果还是什么也不说”。

    他们多的是心的孤寂,他们内心有着自己的隐忍,是对那时代的无可奈何的忍受。“我们良善地期望去打开一扇扇紧闭的心库,好安慰寂寞的心。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孤独是不留一线缝隙的,他们将孤独坚持到底,永远居住在黑暗的影地里,这就叫隐居。”

    在那个时代被下放到农村的知青是无奈的,无法选择的,他们被禁锢在那小天地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灵的禁锢,荒凉。在这一个时期里,青年们普遍热衷于以文学来表达思想和心情,一是因为这时的青年大都是苦闷的,前途茫然,这茫然倒不是如“五四”的那样,徘徊式的,无从选择与决定;而是没有选择,一切都难由自己决定,束手无措的。然而他们却仍有着大城市的优越感,张扬着,不受拘束地过着自己的隐居的生活。“那阵子,我们这些下乡知青,在农机厂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吃饭时则挤在最前面,一买一大堆,以至后来的人都没了菜。人们都对我们侧目而视,背地里闲话也很多。可我们不管这些,老实说,我们压根儿没把这破厂放在眼里,也没把这破县城放在眼里。我们我行我素。”二是对精神的追求则是近于痴狂的。在文学的资源相当匮乏的情景之下,他们的精神却分外积极地活跃着。他们为弥补精神的荒凉而不懈追求着,不只读书而且写作,他们不是书写历史的,他们书写的只是些随风而逝的私人生活。他们就在那文化贫乏的年代精神活跃着,为消除精神的饥渴而奔走着。

    (节选自王安忆《读书笔记》)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虽没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但用“插队”“下放”等词语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我”和黄医师是“知青”“知识分子”的身份。

    B.作者先介绍黄医师是蚌埠名医,又通过农村和城市的病人不远万里、几经周折来向他求诊的情景,多角度反映黄医师的医术高明。

    C.“油灯的一豆光亮”,一个“豆”字既是量词,实写灯光微弱,又将知识分子们在特殊时代里坚守自我比成暗夜里的光亮,具有象征意义。

    D.黄医师在开会时会将双手笼在袖子里,和当地农民们习惯相合,这一细节照应开头,是乡村生活的强大润染力的一种体现。

    【2】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居的人们虽然承受着心灵的寂寞,但仍不互相探问来历,也不彼此倾心相告,心灵上的戒备会加深这种寂寞。

    B.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知青们的“苦闷和茫然”与五四青年的“徘徊”都是时代的剪影。

    C.文本中所谓的“隐居生活”就是指下乡知青们行事张扬并且我行我素,经常聚在一起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的生存状态。

    D.虽然文学资源匮乏,大多青年也没有放弃对精神的追求,哪怕是对个人生活的书写,也属于那个文化贫乏年代的一种精神寄托。

    【3】文本一中的画线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黄医师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4】有人评价王安忆《隐居的时代》是种“对无诗意时代的诗意追忆”,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风霜高洁,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春天的优美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夏天的美好景色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行人步履的艰难,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戴高帽、佩饰品来表明诗人追求高洁的品质。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先汉繁荣昌盛的原因。

    (3)《赤壁赋》中,苏轼和客饮酒至乐,纵情高歌,其中描写摇桨于月光浮动的水面的美景胜境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的栏杆和全国的城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言别离,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将友情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诗人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即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②楚客:客居他乡的人。③萧萧:马嘶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知音”一词主要表达了对杜别驾能解文姬曲意的赞美。

    B.颔联对仗工整,“不解”“空留”“楚客”等词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也与首联呼应。

    C.颈联写诗人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显示出了此曲震撼人心的魅力。

    D.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又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而动人。

    【2】本诗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大臣同患,弗周而畔。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汤乃惕惧,忧天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商不变肆,亲殷如夏。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商。

    武王胜殷,得二虏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故《易》曰:“愬履虎尾,终吉。”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 “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

    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胜者,以术强弱。

    (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者不同,纷纷分分 分分:怨恨

    B.上下相 疾:痛恨

    C.农不去 畴:粮食

    D.祖伊尹世世商 享:受祭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桀迷惑末嬉      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B.得二虏问焉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此妖之大者   野马也,尘埃

    D.而不肯力闻   将有为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表达了“以言慎事也”的观点;语言整散结合,史料丰富,具有说服力。

    B.夏桀杀死了敢谏的关龙逢,想以此来压服群臣诤谏,没有谁再敢直言。夏桀以为得计,越发自以为是,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C.汤和伊尹订立盟约,表明一定灭夏的决心。即使正值商遭遇旱灾,汤没有顾及,还是发兵攻夏,以便信守和伊尹订立的盟约。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齐楚等国与孔子、墨子进行对比,表现了孔、墨强大后依然谨慎的态度,由此表达“忧所以为昌也”的观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贤 主 以 此 持 胜 故 其 福 及 后 世 齐 荆 吴 越 皆 尝 胜 矣 而 卒 取 亡 不 达 乎 持 胜 也 唯 有 道 之 主 能 持 胜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

    (2)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10年浩劫之后,广大青年存在着失学、失业、生活没有保障的困境,思想陷入极大的苦闷和迷茫中,陷入对社会的信任危机。社会上,也对青年很不理解,认为他们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众声喧哗中,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1977级2班同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犹豫彷徨,而是发扬自强不息的传统反求诸己,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亮口号。

    今年新中国70周年庆祝活动上,由3514名清华师生组成的“伟大复兴”群众游行方阵,自发喊出“祖国万岁,青年加油!”的口号,再次喊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被长辈担心“垮掉”。如今,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又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以上的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