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铁门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含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

    A.达瓦当了公司的主管后依然谦恭有礼,不敢妄自尊大

    B.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C.拉萨八廓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D.学习任何知识,都须持之以恒,浅尝辄止是不行的。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出奇制胜 计日程功 皇皇不可终日

    B.厮打 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偷鸡不成蚀把米

    C.赝品 忧柔寡断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斡旋 无耻谰言 销脏灭迹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7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公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 4、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双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B. 学士,古代官职名称,一般负责管理与教育相关的事务

    C. 流火,是指大火星下行,农历七月暑气已经退去,天气不再酷热。

    D. 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通常将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

  • 5、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有理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她说话难道不像小夜曲那样悦耳动听吗?(她说话简直像小夜曲那样悦耳动听。)

    C.肆虐的狂风快要把房屋吹倒了。(房屋被肆虐的狂风吹倒了。)

    D.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她。(自从她外出打工,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她。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

    芦苇泉

    ①他终于直起腰。这是一片无边的稻田。他那样弯着腰,向左右扩展、向前移动的姿势,已经持续很久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朝远处看,远处是蒙河黑色的树林,那片树林子太大,太茂盛,就像一片黑夜。他的头发是湿的,大滴的汗顺着脸往下淌,一直淌进衣服的里面。他的左手臂抱着大把的青草和稗子。他像忘了自己一样,仍是朝远方的那片树林看,就像盼望着一件事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突然走出来,比如一群鸟“哇”地一声飞起,又落下,比如里面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不过是刚才的那条鱼,让他想起了一条大河。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扎声。他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这条鱼显然是从河里和河水一起流进来的,只不过在刚进入这片稻田的时候,它比一条小蝌蚪也大不了多少。它几乎有两寸多长了,真是奇迹。好长时间,他的脑子里只有那片流水。他还听到了那种好听的流淌声。他还看见了一群鱼,像影子一样在水里一闪一闪的鱼。他想鱼的命运可真叫命运,如果不来到这片稻田,仍旧在河里,也许都见到海了。他重新弯下腰,向左向右向前移动……

    ②他今年54岁,不远处的村庄里,有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不喜欢城市,甚至可以说他敌视城市。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两次都是去卖西瓜。他的西瓜那么好,可城里人就是有眼无珠,说这个不熟,那个不甜,左挑鼻子右挑眼,一大堆瓜一个也没卖上好价钱。每一个瓜都是他的好孩子,都是他一眼一眼地看着长大的,没有一个次的。后来,为了避免和城里人打交道,他就把瓜直接批给那些瓜贩子,不再去城里受煎熬。城市是另一个世界,他在城里行走,要多么别扭有多么别扭,怎么走也走不好,走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城里,他是多余的,那种反差,和城里人的反差,让他生出了一种被追逃的错觉。在城里,他是逃出来的。回到村庄,他沉思了很多天,自己就这么没有出息?但没有办法,他始终没有消除那种对城市的恐惧。他清楚地记得,城里人目光的冷漠,他们把钱扔到地上抱走西瓜时的蛮横劲头。那时他浑身哆嗦,就像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地里,那么孤独和耻辱。他做错了什么?他不知道。他只想逃走。

    ③一会儿,他就在一条田埂上走着了。田埂上长满草,一只草叶子般的蚂蚱飞起来。他赤着脚,卷上去的裤腿湿了的部分,溅上了几星泥。他把草集中起来。然后坐在上面,掏出他的旱烟袋,抽烟。他黑红色的脸上,放着一种光芒,眼睛里像有一个世界,身体里藏着的力量在等待着什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20岁的演员,扮演一位50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的老,是装出来的。他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孤独,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脚,一会儿看看稻田,远处的村庄就像不存在一样。其实,此刻他正在想着村庄,想着等到秋天把这片稻子弄回去时的喜悦场面,想起了粮仓,想起了妻子的手,想起了孩子们的傻笑。他笑了,那种笑是从里面一点点地笑出来的,好像从昨天就开始在深处或远方笑了,今天才笑出来。他磕去烟锅里的灰烬,重新把烟袋别到腰上,那姿势像极了一位将军在别一支手枪,也有那番威武。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都会敬畏的。然而,在城里,他的尊严呢?他把尊严留在了村庄,留在了庄稼地里。这种尊严原来是带不走的,是只属于村庄和土地的。

    ④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在那片稻田里,用那种姿势移动了。那是一架机器,一点一点地向前,没有大的动作,也不会消失。在他站起身来的时候,又一堆草抱在了他身体的左边。他看到了那辆邮车。他竟能从邮车的速度上,看出了今天这辆车同往日的不同。他又躬下腰,但不多会,他就站直了,朝村庄看。他几乎不是在劳动了,也许他累了,或是饿了。但他仍能准确地把稗子从稻子中分辨出来,拔出来,一会又是一抱。村庄那边跑出一个人,像一只风筝,一晃一晃的,被风刮着。他早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的女儿,她考上大学了,肯定考上了。用一种优美的舞蹈跑在路上的人,一定是有了幸福装在心里的人。女儿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他只不过是笑了笑,并没有走出稻田。女儿站在田埂上扬了扬手中的信。他想,女儿有福了。继而又想到,女儿要走了,就要失去她了。女儿的快乐和他的快乐,有些是一样的,有些却不同。他自然地想到了城市。但他却没生出一点痛苦或去阻拦女儿的感觉。他在心里替女儿高兴。

    ⑤“爸爸,咱回家。”

    ⑥他却摆了摆手,说:“干完这点,我就回去。”

    ⑦他又弯下腰,向前移动了。

    ⑧绿油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把他托起来,想让他飞,但他却紧紧地抓住那些草,抓住一棵,松开,再去抓另一棵,永远也不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也不飞起来。天黑了,那个移动着的影子,还在移动。接着,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

    1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中第①段写到“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扎声。他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他没去抓它是因为他要去抓后面出现的一群鱼。

    B.作者喜欢用数量词凸显他语言的感染力。比如文章第②段交代,在不远处的村庄里,“有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表现他和村庄的深厚感情。

    C.文章第③段,作者从这位农民把烟袋别到腰上的姿势看到了他的尊严,作者认为这种尊严只属于他的村庄和土地,他在城市没有感受到尊严。

    D.文章第④段说这位农民竟能从邮车的速度上,看出了今天这辆车同往日的不同,是因为今天的邮车上有他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虽然他与城市格格不入,但面对孩子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却也欣然接受。

    E.全文用第三人称写一个走在田埂上的农民,更有利于作者对农民内心的困惑与无奈的把握和理解。

    2本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

    4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联系农民形象特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劝学》中他以行走为例,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的句式,痛斥了秦朝统治者搜刮珍宝时唯恐未尽却又对其毫不珍惜的行为。

    (3)《送东阳马生序》中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而作者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战车千乘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领悟到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经第三境界;从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_________,毕竟东流去”,让读者领悟到,正义的事业是不可阻挡的。

    (2)《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中,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写景转向写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作者以“____________”草美花繁的桃花林引出一个单纯美好,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_”,似诉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3)人生的慨叹充斥在诗人的字里行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人生短暂、自然无穷。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由泰山俯瞰所见的夕阳美景图。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婉转流畅;用“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在京城演出时,观众打拍应和的热闹场景。

  • 12、默写题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_____”,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3)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_______________”、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的相似体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

    白居易

    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注)①驽骀:指劣马。

    1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_________的同情和对_________的呼吁。

    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选自《闲情偶寄》)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编写戏曲的关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素”字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绢,后引申为本色、白色,颜色单纯、不华丽;无荤腥的素食;语义有本来的、原有的,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平时、向来等义。庄子说:“朴素而称美于天下。”英国的发明家列瓦特说:“真理往往非常朴素,以致人们不相信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素”又会有多种体会和理解。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