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语体的一项是
A. 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 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 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 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2、下列语句描写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B.山如眉黛,小屋恰如眉梢的痣一点。
C.山上有了小屋,好像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查,并且是反复的检查,就能证明是不是真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C. 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D. 尽管于勒叔叔一直没有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一种先进的身份识别仪器——“救助管理指纹识别仪”在贵阳市救助站安装完毕,即将投用,这使得职业乞讨者到救助站骗住骗吃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观,贵阳市救助站也成为用指纹识别仪进行救助管理的全国首家中转救助站。
B.元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摄氏零下25度左右的严寒,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向牧区的干部群众诚挚地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C.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挖掘发展潜力以及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D.在科举时代,一篇文章定终身,正所谓“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如今即使科举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国人对“国考”文章仍十分看重,因此,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备受关注。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们几个到社区贫困户李奶奶家时,老人已经恭候我们多时了。
B.放假期间,我到了朋友小王所在的城市,感谢小王全程奉陪我。
C.我对令尊充满敬意,您是他的犬子,对您能接受采访表示感谢。
D.您是写作方面的专家,恳请工作之余读读我的习作,斧正斧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功罪话甲烷
甲烷,化学式为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甲烷由于其高度可燃性,通常是作为燃料(天然气及沼气等的主要成分)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并且甲烷也可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氢气、一氧化碳、乙炔及甲醛等的制造。
说到人类对于甲烷最早的发现,那自然不能不提我国西周时期成书的《易经》。该书在谈到一些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时就说:“象曰:泽中有火。’”这里的“泽”就是沼泽。而“火井”则是我国古代人们给天然气井的形象命名。不过由于技术与认识的局限,古代的中国人并没有将甲烷与天然气区分开来。直到1790年,英国医生奥斯汀研究发现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而确定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通过一代代化学家不懈的努力,人类对于甲烷的认识逐渐清晰。1874年,范霍夫提出了甲烷的四面体假说:即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连接氢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在此之后,随着化学键概念以及量子化学的先后诞生,人类对于甲烷分子构型的理论解释才日渐完善。 前面已经提到,甲烷是天然气的最主要成分,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用。然而,甲烷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绝不仅是燃料二字可以囊括的。 也许为许多人所不知的是,甲烷也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并且是使人类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以单位分子数而言,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而最新的计算方式甚至得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72倍。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环境下,当你知道了甲烷的这一属性后,是否对这一小小的气体也陡增了一丝丝复杂的情感呢?
甲烷从何而来呢? 甲烷的产生,除了来自大自然,如海洋、永冻层和一些湿地外,人类的活动是其最大的来源。导致甲烷排放的主要人类活动为畜牧业和生质燃烧(在开垦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时燃烧土地上的草木)。据专家报告,全球的牛、羊等反刍动物每年至少产生了8千万吨的甲烷,不仅导致了饲料中营养和能量的损失,而且还加速了气候暖化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大自然和家畜所排放的甲烷都是经由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产生,那就是甲烷菌。甲烷菌是一类严格厌氧的古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海底沉积物、河湖淤泥、沼泽地、水稻田、反刍动物瘤胃、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甚至是植物体内都有甲烷菌的存在。自然界中的甲烷菌通过降解有机废物产生甲烷,而反刍动物瘤胃中甲烷菌的甲烷生产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事实上,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烷是通过嗳气从嘴部排放的,而人和动物排放的甲烷则确实是由后肠道的甲烷菌所产生的。顺便说说相关的一个奇闻:《新西兰先驱报》曾报道该国一名男子在医院接受痔疮移除手术时突然放了个屁,没想到其中的甲烷接触到医生手中的透热疗法仪器,立即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导致病人被烧伤……
甲烷还与物种灭绝有关。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一场全球性灾难让超过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这是地球经历的5次物种灭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提出了新的假设:引发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 研究人员发现,在那个时期,西伯利亚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火山喷发,大量增加了海洋中的镍浓度,而这种金属元素恰恰非常有利于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甲烷八叠球菌的疯狂繁殖向大气层排放大量甲烷,从而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同时使海洋酸度增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适宜居住的环境,在海洋中生活了数亿年的三叶虫和广翅鲎就此消失……
【1】下列对甲烷的解说,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甲烷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燃性度高,是构成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把它做为燃料使用。
B.甲烷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分子类型是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连接碳原子的四个键伸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C.甲烷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以单位分子数计算,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出很多,从古至今一直破坏着地球的气候环境。
D.甲烷的产生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来自大自然冰冻层、湿地和海洋,二是源自人类畜牧业中牲畜的排放和农业生产中燃烧土地上的秸秆草木。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那一项是( )
A.最晚在我国西周《易经》成书时,人类已经发现了甲烷。
B.牛羊等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的甲烷虽耗费饲料中的营养和热量,但同时也有有助于纤维饲料的消化分解。
C.甲烷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清洁能源”,是因为它和传统燃料(煤、柴、油等)相比,对环境的污染轻微,产生的温室效应也小。
D.反刍动物产生甲烷都是经由口鼻排出的。而人和反刍动物以外的其他动。产生的甲烷则主要从肛门排放。
【3】下列推断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甲烷的产生离不开甲烷菌,因为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故甲烷多产生于稀氧的环境中。
B.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把名叫甲烷八叠球菌的甲烷菌假设为二叠纪末期大量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基于火山喷发使海洋中镍的成分大量增加,镍有利于甲烷菌的繁殖,而大量的甲烷菌又有导致气候急剧升温和增大海洋酸度的能力。
C.二叠纪末期全球气候急剧升温的原因除火山爆发诱发甲烷菌的疯狂繁殖外,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热量也是导致气候急剧升温的重要原因。
D.如果人类不能有效的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说不定还会遭遇像二叠纪末期那样的灾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展现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想象和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言之意,含蓄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也有对此存在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用11个字评论荆轲刺秦王事件:“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荒凉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苏轼与其长子苏迈乘小舟到绝壁之下所看到的大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之后,“美人”意象被广泛引用,频繁地出现在古诗文作品中。如《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 《醉翁亭记》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其中安排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单句成对的有“日出而林霏开”对“ 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对“________________”。 双句成对的,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对“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 很多到杭州旅游的人,喜欢去西湖边小酌,非为珍馐美酒,实为湖光山色,这恰应了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岳阳楼记》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其中描写洞庭湖微波时水面月光及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用《岳阳楼记》里的话说,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路子,这些发人深省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如果后人仅仅是哀叹其命运而
不以史为鉴,只能使后人不断哀叹之。
⑥《阿房宫赋》中的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极尽搜刮之能事,而挥霍起来大手大脚,不加珍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指明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韩愈则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表明向多人学习的从师观。
(2)在诗人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如周邦彦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琵琶行》中,白居易描绘江边送别时,用此处“______________”之景增添了离别的愁情。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写下列空格。
(1)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_!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______________,曰:“不出,火且尽。”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
1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善用留白:“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 _________。”
(2)古人喜欢登高揽胜抒怀,如陶潜辞官归家,植杖耕耘之余“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又如王勃赴滕王阁盛会,挥毫写下“俨骖騑于上路,_________”。
(3)小李初到北京打拼,租一间小屋暂住,条件艰苦,他借《陋室铭》自勉:“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将举行“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演讲比赛,在演讲中你可引用屈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强敌的精神风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
林景煕①
承平麾节半海宇②,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③。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注】①林景熙,宋末元初诗人。②麾节:旌旗与符节。此指做官。③月氏:古西域国名。《汉书·张骞传》载匈奴破月氏国,把国玉的头做饮器。此以月氏代指金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前两句精炼而形象地概括出了陆游壮岁从戎,暮年归隐的生平。
B.三、四句讲陆游无法上阵杀敌、收复失土,满腔热忱只能通过诗歌表达。
C.“坐看”一句,既是同情陆游的壮志未酬,又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D.此诗将叙事与抒情相融合,风格悲壮雄浑,同时善于引用,浑然天成。
【2】前人评价本诗最后两句“写得沉痛之极,充满血泪”,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①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②无不安者,功大也。《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不危者,无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贵于国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贵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国之不大也。此所以欲荣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
今有人于此,修身会计则可耻,临财物资赆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诬也;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议多曰:“上用我,则国必无患。”然用己未必是也。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而莫若修身自贤。己,可制也;释其所制而夺乎其所不制,悖。则未用其治国治官,宜也。若夫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事亲未孝,交友未笃,是所未达,恶能善之矣?故论人无以其所未达,而用其所已达。
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③,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
(取材自《吕氏春秋·务本》,有改动)
[注]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实:实利,包括地位、俸禄等。③反情:内省,省察自己。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财物资赆则为己 赆:财物
B.故荣富非自至也,缘功伐也 伐:征伐
C.交友未笃 笃:深厚
D.恶能善之矣 善:认为……好
5.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 ②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B.①而其名无不辱者 ②此所以欲荣而愈辱
C.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 ②诈诬之道,君子不由
D.①以此厚望于主 ②己有患,用己于国,恶得无患乎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引《诗经》的话来说明“为公”与“顾私”的联系。
B.作者认为百官应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获得显贵之位。
C.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作者认为用其治国必无患。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事君者应该有的姿态和品行。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之治乱在于有司,今处官则荒乱,临财则贪得,列近则持谀,将众则疲怯,以此厚望于主,岂不难哉!(6分)
(2)主虽过与,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4分)
15、有人说:“生活中,很多人很容易把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推向二元对立的局面,而这种对立,正是这件事中最值得警惕的部分。”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