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轻,故称“弱”。
B. “潜邸”又称“潜龙邸”,是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前的住所。
C. 古人对死有不同的称呼,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庠”“序”都是指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各政府职能部门横向上相互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①下一级对上一级层层负责
②分别行使不同的管理职能
③整个行政系统内部实行垂直领导
④纵向上具有明显的权力行使的单向性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叙利亚战争中,美国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从中调解,暗中却向叛军组织出售军火,这种蒙蔽视听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
②“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在任46年,执法无私,立身有责。他既不为已谋私利,也不为权势所动摇,是一位守正不阿的优秀法官。
③《人民的名义》所揭示的官场生活触目惊心,这里既有大官巨蠹,又有小官蝇贪,各色人等,使官场生活波谲云诡,反腐形势异常复杂。
④在世界旅游业全球峰会上,某银联董事长认为,中国旅游业正方兴未艾,将为中国经济和全球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⑤虽然参加“自强计划”的高校增多,使寒门学子考入名校的希望增大,但与这些寒门家庭的心理需求相比,依然是不足挂齿。
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迅猛,其应用领域迅速拓展,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也将大有可为,天气预报将更加及时准确。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除非一个国家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B. 有政协委员提出:当红年轻演员的收入,居然超过了一个几百人的中型企业。在全国政协文艺会上,不少委员也针对一些年轻演员收入虚高、艺德差进行了讨论。
C. “巨大”不等于“伟大”,书画作品感染力的大小不是取决于作品的尺寸,而是取决于作品蕴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D. 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5、阅读下图,对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中元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扇面抽象自典型的江南景物,生动形象反映江南人文意蕴。
B.跑道代表体育运动和竞技,象征亚运大家庭团结向前。
C.太阳特指“亚奥理事会”的至高无上地位,但未表现运动健儿的热情与活力。
D.互联网符号代表“互联网之城”杭州,江潮奔涌代表浙江儿女勇立潮头,也象征中国改革大潮的涌动和发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学界欲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状态,既有悖于中国现当代文论产生的客观背景,也不符合古代文论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当代文论应该重新审视调整其与西方文论、古代文论的关系,一方面不要过分依赖西方文论,一方面需要创造性传承古代文论的精华,即对于前者用减法,对于后者用加法。这个立论并非要否定西方文论对于现当代文论的影响,而是用合理借鉴和有效吸收的方式替代之前那种全盘接受的做法。近年来,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等批评策略受到国内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大家意识到西方文论并不尽然适用于中国文学批评,但是其中跨学科研究的理念、数理思维的运用等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与此同时,激发和再生古代文论的批评话语,补强古代文论的现代诠释,甚至创造符合当下时代情境的新话语体系才是中国文论的当务之急。
(摘自王兵《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
材料二:
新时期以来,在建构文学批评话语的过程中,除汪曾祺等少数人外,大多数批评家基本上都沉溺于西方的批评话语,传统文学批评在他们的眼中已彻底失去对当代文学的阐释力。于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长时间缺乏“中国话语”。如何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而承传传统依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承传传统首先是重返传统,全面认识传统。长时间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认识存在片面化倾向。比如有观点就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分析,凌乱琐碎,不成系统,其实这种判断只符合唐宋之前的文学批评,而与元明清之后的文学批评不符。我们要全面系统地审视传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激活传统文学批评中诸如“气韵”之类关键词的内涵,使其重获阐释力。
然后是重建以人为重心的批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家就关注文学批评与人的关系,批评者将追求德行端正融入文学创作的考察之中,形成了重视“风骨”的文学风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的“向内转”,文学批评逐渐不再追求与作家、作品、读者的深度对话。在各种西方文学理论的引用中,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话语缠绕,难见人性的光芒与社会人生气息。同时,这也直接影响着批评语言的成色。在这样的文学批评中,不见传统文学批评语言的通俗晓畅、形象温润与直抵批评对象的单刀直入。这样的文学批评最终也就势必为作家、读者所诟病。
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同样是我们的传统,比如魏晋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物的品评重在其个性风貌,而不是汉代末期所强调的道德品质,文学批评也就从重教化德行内容的评价转向重艺术个性的审美考察。今天的“新生活”,比如自媒体带来的日常生活的变化,在改变着我们的文学书写,也产生了新的文学形态,但这似乎还没有在我们的文学批评中得到回应。如此,这种文学批评与时代生活之间就有了“隔”,就很难抵达读者的心灵。
传统文论在中国文学批评话语建构中呈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传统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回应当前的现实处境,也能打开未来的社会面向,它在变革中更新自身而生生不息。对当代中国批评家来说,不仅要致力于建构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并用这种话语考察丰富的文本世界,还应该深情凝视当代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把自己的批评文字与广阔时代、民族历史建立紧密的关联,在回望、转化、传承传统中创造新传统。
(摘自明飞龙《让传统文论焕发现代风采和时代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既受到西方文论的压倒性影响,也与古代文论有一定关系。
B.材料一第一段提到的“拿来主义”,与《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的内涵是相近的。
C.汪曾祺等文学批评家认为古代文论能阐释当代文学,并尝试据此建构文学批评话语。
D.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积极回应自媒体等新事物对文学形态的改变,以抵达读者心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发展历程上来推断,中国现当代文论显然不是源自古代文论的创造性传承,而主要是对西方文论的借鉴接受。
B.既然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能彻底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问题,那么就没必要在古代文论转换上花太多功夫。
C.“虚实”“风骨”“气韵”等都是古代文论中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中。
D.与材料二主要谈西方文论的缺点不同,材料一既指出西方文论的优点,又点出其问题,论述有思辨性,更让人信服。
【3】材料二提出,要承传传统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中国话语”。下列对教材相关课文的评论,不符合这一“中国话语”的一项是( )
A.《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去看战争与战争中的生命,通讯员的牺牲不再仅仅是道德和历史的合法化,而是生命的可贵与情感的冲击。
B.《边城》体现了中国女子骨子里的隐忍内敛,文章写翠翠时只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却没有实际行动,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
C.《再别康桥》极具音乐之美,在长短、高低、轻重上都有规律的起伏,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音乐美和建筑美。
D.《茶馆》直面现实生活,展示了近50年间北京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变迁,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4】材料一提到要给古代文论“用加法”,材料二中倡导的哪些做法可以印证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建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时,现当代文论需要协调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青泥岭之高峻,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冲上云霄,震破五色石,想象大胆超奇,侧面写出乐声的震撼效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从空间、时间的角度,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2)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客”发出了人生感叹:“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明月初升后的情态,“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写人的感受突出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3)“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秦始皇建立的强大的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是不够爱民。
(2)荀子的《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 ,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2)《赤壁赋》中描写诗人泛舟江上随意飘荡自由来去的情景的两句是:“ , 。”
(3)《渔家傲•秋思》中用“ , ”两句,点出了“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13、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美丽壮观的胜景,与后文呼应,对景物的赞叹之中已含有对友人的离情。
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描写杭州繁华夜景,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此词以白描取胜,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2)请赏析“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3)请简要分析本词上下片的情景关系。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畋,字台文。畋举进士,时年甚少,有司上第籍,武宗疑,索所试自省,乃可奏。为宣武推官,以书判拔萃擢渭南尉。李德裕高其才,辟署幕府。宣宗时,白敏中、令狐绹继当国,皆怨德裕,其宾客并废斥,故畋不调几十年。刘瞻为宰相,荐授户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俄知制诰。会讨徐州贼庞勋,书诏纷委,畋思不淹晷,成文粲然,无不切机要,当时推之。勋平,以户部侍郎进学士承旨。瞻以谏迕懿宗,赐罢,畋草制书多褒言,韦保衡等怨之,以为附下罔上,贬梧州刺史。交、广、邕南兵,旧取岭北五道米往饷之,船多败没。畋岁煮海取盐直四十万缗,市虔、吉米以赡安南,罢荆、洪等漕役,军食遂饶。中和元年,贼将王璠率众三万来攻,畋使弘夫设伏以待。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煎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囂。日暮,军四合,鏖战龙尾坡,杀贼二万级,多获铠仗,威动京师。时诸镇兵在寰内尚数万,无所归,畋招来之,厚加慰结。弘夫取咸阳,以桴济兵渭水。贼伏甲伪走,弘夫与宗楚乘胜入都门,为贼所覆。畋数敕无轻进,二人不听,果败。时田令孜恃权,有所干请,畋不应。陈敬煊欲以官品居宰相上,畋曰:“外宰相安得论品乎?”卒不肯处其下,令孜、敬煊内常衔之。贼平,帝将还,而李昌言自以袭畋而夺之镇,今畋当国,内不喜。故三人相结,而遣客上畋过咎。帝得其情,不许。畋乃引疾去位曰:“乘舆东还,供张顿峙,一委昌言,乃可安。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侧也。”帝以其诚,乃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罢政事。徙龙州,后卒,年六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B.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器
C.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D.璠内轻畋儒柔/纵步骑鼓而前/畋以锐卒数千当贼/疏阵而多旗帜/乘高伐鼓/贼不测众寡/阵未整/伏发/众皆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判拔萃,唐宋时对资格未至者加试的铨选考试,合格者特予放选授官或超资授官。
B.学士,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文中指对在国学里读书的士子授予的学位的名称。
C.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也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以“乘舆”代指皇帝。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父祖加封的官爵或荣誉称号,有赠谥、赠官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畋富有文学才能。他应试进士科中第,因过于年轻,甚至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他起草讨伐徐州叛贼的诏书片刻便成,内容切合机要,为时人推重。
B.郑畋处理事情机智。当供给交、广、邕南军队的运粮船只经常损毁沉没时,他用以海水煮盐的收入从虔州、吉州购买大量粮食来供给军队,解决了难题。
C.郑畋军事才能突出。他指挥军队鏖战龙尾坡,多获铠仗,威震京师;弘夫攻取咸阳,郑畋多次告诫他们不要轻率进军,但二人不听从命令而全军覆没。
D.郑畋具有大局观念。面对李昌言等大臣对自己的积怨,他以称病辞职的方式来让李昌言负责事务,避免激发朝廷的矛盾,皇上却根据实情没有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畋曰:“外宰相安得论品乎?”卒不肯处其下,令孜、敬瑁内常衔之。
(2)臣若以宰相从,彼且猜阻,非所以靖反侧也。
【5】郑畋才华横溢,文武兼备,为何仍在朝廷中不得志?请结合文本简析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学和各种识图软件突然火起来,不知道花的名称没关系,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软件,马上出现学名。哪怕再相似的花,也有技术替你分析,只需动动手指头,便能得到答案。
材料二:一对母子在乡间小道上漫步,当孩子看见一朵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母亲这是什么花,母亲回答说:“孩子,你不必知道它的名称,对这朵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它的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