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和谐 澎湃 蔬菜 滕罗
B.涣发 局促 晌午 预兆
C.忧虑 严峻 挖掘 装饰
D.供养 啤气 狂吠 黄甫江
2、艾青的诗歌《绿》中的“绿”,表面写的是绿颜色,实际指的是( )
A.绿色的流水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 D.太阳是绿的。
3、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1.我( )第一次参加演出,( )一点也不紧张。
2.( )他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进步很快。
3.( )春风一吹,河里的冰( )会慢慢融化。
4.( )困难再大,他们( )要完成任务。
4、我能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带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
A、鸡冠( guān )花 冠(guān)军 B、模(mó)样 模(mú)仿
C、应( yīng )当 响应 ( yìng ) D、牛圈(juan ) 圈(quan)子
(2)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人翁卷。
B、“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是个比喻句。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诗句中“傍”的意思是“傍晚”。
(3)“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在这里的意思是 :( )
A、吃得很多 B、吃的时间很长 C、吃的地方很开阔
5、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聆听(lín líng) 继续(jù jì) 地质(zhǐ zhì) 比较(jiào jiǎo)
猜想(chāi cāi) 堵塞(sè sāi) 摘记(zāi zhāi) 晃动(huàng huǎng)
6、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亮。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7、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恐龙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B.海风热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C.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着人们。
D.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8、我是“的”,我的后面是名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______的音乐______的音乐______的头发______的头发
______的余晖______的锥子______的橙色______的森林
______的夜晚______的船舶______的壮举______的雕像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连江:______________ 平明: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
【3】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_______的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_____________。江雨悄然而来,这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_____________图。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老师见到父亲后惊讶得险些把眼镜晃下来:“您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闹、不写作业、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从此,我努力改变自己,认真学习。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期末考试,我全校第一,参加市里的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亲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的一支烟了。
【1】文中的“我”以前在学校里有哪些不好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从学校回来后不言不语的表现让“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文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
A.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父亲的脸面。
C.“我”的表现。
【4】“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_
A.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
B.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
11、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每道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
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就要死了,你喝吧。”这时一个过路人正好路过,他口渴难忍,向小姑娘要水渴。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中的“干枯”在下面哪句话中用的不恰当( )
A.秋天来了,干枯的落叶好像为大地铺上了一层花毯
B.村里的水井早就干枯了
C.他长得干枯。
D.她终日沉浸悲伤中,心渐渐地干枯了。
【2】小姑娘醒来为什么能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 )
A.因为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B.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孝心
C.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
D.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同情心
【3】水罐由木头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原因是( )
A.魔术师看小姑娘太穷了,可怜她
B.魔术师不想让小姑娘一下子就得到金水罐
C.没有原因,水罐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D.爱心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这句话包含了小姑娘的几种心态,下面哪一种最不正确( )
A.很想喝水 B.渴 C.贪心 D.舍不得
【5】全文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层层递进
【6】作者为什么写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星星( )
A.让钻石被每一个人看到
B.说明爱心是永恒的
C.让第一个人都看到小姑娘的爱心
D.让读者对钻石印象深刻
12、阅读理解
陈嘉庚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他热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资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0年他回集美定居后,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和扩建工作。有一天,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同志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辆黑色的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下,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这幢小楼,它和集美的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几个补丁,那是陈嘉庚在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环视着屋里的陈设,心中很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他随后拿起茶几上盘子里的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想到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个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得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惭愧,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省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建设学校,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听了这话,陈毅紧紧握住嘉老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有删改)
【1】填入第4自然段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是( )
A.简单 B.奢华 C.复杂 D.漂亮
【2】“嘉老,您让我想到了延安”,生活在集美的陈嘉庚为什么让陈毅想起了延安?( )
A.因为陈嘉庚曾经在延安工作过,给陈毅留下了深刻印象。
B.因为陈嘉庚的生活非常俭朴,像延安的红军们一样。
C.因为延安有一座陈嘉庚的塑像,每个人会永远记住他。
D.因为陈嘉庚用来布置卧室的物品都是从延安运过来的。
【3】联系上下文理解陈毅为什么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体会其中的情感,再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陈老先生的哪些方面?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3】把文段中具体说明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的句子画上“~~~~”。
【4】石钟乳和石笋还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洞内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感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出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却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选自老舍《春风》,有删改
阅读文段,从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济南的秋天,有_______的草丛、______的松树、_______的石层,它们给小山穿上_________的衣衫,还有________。青岛的秋天,有绿得_____的秋海的波,有_______的绿水,还有在绿波上轻轻荡漾的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将句子补充完整)
2.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在听课。(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我要慎重。(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冈蜿蜒起伏。(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完成修改病句练习。
例: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改正后:我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1、接到“三好学生”奖状,高兴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
______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增加。
________________
3.他在海洋生物馆里观赏了红剑鱼、六间鱼、黑魔鬼鱼、海豚等各种形态各异的鱼类。
________________
19、古诗阅读。(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叙事的两句是:
从写景的两句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