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西部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在这里“点睛”之笔是指( )(多选)
A.给眼睛点上一笔
B.让人一看就明白的一笔
C.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D.辽宁西部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研究工作提供可强有力的证据
2、《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的景物,没有在诗歌里出现的是( )
A.小路
B.小白菊
C.凤蝶
D.青蛙
3、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解决。(可以多选)
A.联系上下文
B.查资料
C.请教别人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差错。
B.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相关宣传报道的工作。
C.开展“无烟日”的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D.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下面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4)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A.夸张 排比 反问 比喻
B.比喻 拟人 反问 拟人
C.夸张 拟人 设问 拟人
D.比喻 排比 设问 比喻
6、下列最符合下图意思的诗句是(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B.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C.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婚礼(hūn) 拽住(zuài) 旗帜(zhì) 冲着他(chōng zhe )
B.乖巧(guāi) 瘦小(shòu) 一缕(lǚ) 脸颊(xiá)
C.撵走(niǎn) 允许(yǔn) 覆盖(fù) 永恒(héng)
D.喜讯( xìn) 砌墙(qiè) 搂住(lǒu) 抚弄(fǔ)
8、看拼音,写汉字。
bái huà máo róng róng xiāo sǎ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uā suì méng lóng jì jì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zhāo xiá
(_______)
9、阅读天地。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通过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 )
A.田园生活的荒凉景象。
B.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生活。
C.田园丰收的景象。
【4】说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 密)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决定执行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棵 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既 即)变得后悔不迭:“天!昨晩怎么就没有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别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视而不见,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意味深(常 长),是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的。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 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
【2】与文中画线句子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
A.昨晩我没有多捡些石子。
B.昨晚我应该多捡些石子。
C.昨晚我为什么没多捡些石子呢?
【3】文章中提到的“弯腰”指的是( )
A.做一些小事情 B.谦虚 C.付出劳动
【4】读文章填空。
(1)第一个故事是(____)讲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故事是(____)讲的,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
【6】“不去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而蓝色能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
【2】第2段画“ ”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3】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
12、阅读课内短文《乡下人家》,完成练习。
①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中带着几分(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③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④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⑤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⑥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⑦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反义词或关联词。
【2】“别有风趣的装饰”中,“别有风趣”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中我们常常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请你仔细读短文第①、⑥自然段,然后给这两幅画面拟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句话是否前后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试着写写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13、阅读运用
树
①那是一棵树,当春雨滋润其胸怀时,草香浸入其肌肤。人们便会对它评头论足。
②叶覆盖了它的枝干,诗人说:“绿叶是树的语言。”画家说:“绿叶是树的肢体。”科学家说:“叶是树的营养器官。”舞蹈家说:“叶是春天赋予树的舞蹈。”树说:“那些叶澄(chénɡ)澈的绿色确实很美,( ▲ )每到冬天,它们就会枯黄凋落,第二年春天,又会随着春雨诞生,只不过不是去年的那些罢了。( ▲ )叶只是我的皮毛,不是我。”
③叶在隐约遮掩下露出了枝的身躯,诗人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画家说:“枝是树的苍劲之处。”舞蹈家说:“枝是树冬日的独舞。”科学家说:“枝是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说:“枝是我的茎脉,不是我。”
④枝节下是树最苍劲的树干,诗人说:“ ”画家说:“ ”舞蹈家说:“ ”科学家说:“ ”树说:“树干是我躯体内的骨,但也不是我。”
⑤“那么树,你是什么?”树说:“我是自然所缔(dì)造的梦。”
⑥诗人,画家和舞蹈家陶醉在自然的梦里,科学家沉默了,他永远也无法破坏这个自然里最美的梦。
【1】结合语段,联系上下文,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与“评头论足”的意思最接近的词,这个词是( )
A. 任意妄为 B. 指手画脚
【2】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树干是树的主体。
②树干是用重墨点出的部分。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树干是树木舞动的身体。
【3】文中第②自然段“( ▲ )”处应该填的词是( )
A. 可 由于 B. 但是 由于 C. 但是 所以
【4】读短文,完成填空:在文中,诗人、画家、舞蹈家和科学家分别对树评头论足。而在树的眼里,叶是它的 ,枝是它的 ,树干是它的 。它说自己是 。
【5】树是自然缔(dì)造的最美的梦,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我们感受什么?( )
A. 自然的能力很大,会缔造梦。
B. 树想法的不可理喻。
C. 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D. 文中树会做梦。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掉光了。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周一起,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同学们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周一到了,离校后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定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⑴填上合适的词。
( )的生命力 ( )地宣布 ( )的信念
( )地笑 ( )的神情 ( )地见面
⑵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犹豫—( ),熟悉—( )
近义词:普普通通—( ),渴望—( )
⑶苏珊为什么站在教室门口不进去?
⑷海伦老师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同学都戴上帽子上学?海伦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4分)
15、看新闻回答问题。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过程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4月2日凌晨1时20分,载有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救火英雄遗体的车队抵达西昌。在西昌市区通往殡仪馆的路上,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别救火英雄的凉山人民。他们自发地聚集,站在道路两侧,默默地等待、迎接、送行。
【1】发生森林火灾后,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____人在海拔_____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过程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造成_____名森林消防队员和______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2】凉山人民自发地聚集,默默地站在道路两侧,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学校全体师生为遇难的救火英雄举行默哀仪式,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有4处)。
李娟同学学习很可苦,常常收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在“六一”庆祝大会上,她被评为“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病句
汽车在平坦而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敢保证,这次校运动会我们可能得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冉冉地从东方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从菜场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忍不住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怎么又做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请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任选一题写一写。
1.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往事会逐渐淡忘,但是有一样却很难消失——那就是照片,翻开自己的相册,你会看到母亲怀中啼哭的你,长着两颗门牙玩耍的你,戴着红领巾学习的你……请你以《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左右。
2.“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学习和平时自己的观察,相信你对“环保”一定有自己的认识,请你写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写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可以展开想象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