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空隙。
C.《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D.《七月的天山》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3、校长让学生用粉笔在礼堂的地板上涂写,其用意是( )
A.自由地运动身体 B.随着节奏尽情地快速书写 C.尽情地涂写
4、我会选。(6分)
⑴下面的加点字读音和部首都正确的是( )
A、弥漫(mí)(弓) B、针剂(jí) (刂 )
C、飞蛾(ér) (虫 ) D、震撼(fǎn)( 心 )
⑵有错字的成语是( )
A、栩栩如生 B、莫明其妙 C、成群结队 D、迫不及待
⑶给带点词选择正确的注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亮;①开朗。②光线强
1)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 )
2)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 )
5、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射 按装 技术 需要
B.疏菜 钢笔 雷达 癌症
C.繁衍 捷径 描写 隧道
D.脱离 状态 班斓 浮现
6、下列词语中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
A. 挣扎 B. 发现 C. 方便 D. 哀鸣
7、下面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着陆 着凉
B.先驱 身躯
C.实践 深浅
D.不懈 解开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________/没有你________?[《繁星》(一三一)]
(2)所有的绿,________,________,重叠在一起……(《绿》)
9、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文分段,词分阕。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_,后一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_。抄写的时候,前后两部分之间应该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一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个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作者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所侧重。
【4】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除本首词以外,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等词,我还能默写其中的一首:__________________
10、《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选段(17分)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 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句话说明当时人们 _____ 亚里士多德。
(2)“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3)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4)“两个相反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 跟铁球的_____没有关系。
(6)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①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___ ,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
②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_______,但事实证明却是__________。
11、课外欣赏。
阿咪(节选)
丰子恺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 呈)母猫之故,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竞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刻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敝 撇)开,与它应翻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言 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的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糙 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主客都舒畅了。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 概)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趣,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选自《阿咪》,新星出版社)
【1】用“/”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2】第一段介绍阿咪的血统和可爱的样貌,突出了它的_____习性。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咪的出现给主客谈话增添了乐趣,不再枯燥。
B.作者说小朋友爱猫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具有活泼好动、娇痴亲昵的共性。
C.作者的访客大多也喜欢阿咪。
【4】作者通过叙述哪两件事情,表达了对阿咪的喜爱之情?
____。
【5】阿咪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
____。
12、课外阅读。
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线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历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一个描写晋祠总体特征的句子。
13、课内阅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g cóng)容,大模(mú mó)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做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ロ冷饭,再唱一ロ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 ),(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 )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
【3】在括号内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颇像——(________) 高傲——(________)
【4】阅读课文片段,用“_____”画出后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5】写出两个含有“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6】第3自然段把______和________对比来写,突出了鹅的_____和_______。
14、 可 爱 的 家 乡
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山。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去玩。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是一座座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
往南看 是广阔的田野 田野里长着玉米 高粱 小麦 棉花 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 通向远方
往西看,是个美丽的果园。你瞧,山洼里那一片片柿树,红得那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似的。还有那苹果树,满树累累硕果,把树枝压成了弓形。这些大苹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种。那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葡萄呢,更加逗人喜爱。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往北看,是一条大河。河上架着铁桥。河里有帆船,还有小轮船。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
【1】作者是站在______观赏家乡景色的。他是按方位顺序观赏的。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点明了观赏的顺序。
【2】给第三自然段未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第四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几种景物,其中详写了______和______。
【4】用“______”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的句子。
【5】写近义词。
眺望—(____________) 宽阔—(____________)
【6】用“~~~~~~~~”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
15、按要求改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写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一纵一纵地,使劲的向上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把李华叫到办公室。(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的语段。
在我做家庭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难了,我想来想去反复思考,总是找不到思路。我忽然想起了老师说的画线段、列图表的方法,赶紧振作精神,动手做起来。原来,只有方法得当,难题就不难。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认真完成了语文作业和各科作业。
___________
(2)大家一起欢度美好的佳节。
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树立了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1)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气。在教室里,同学们高声地朗读课文。走进阅览室,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书架上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有《上下五千年》《小兵张嘎》《西游记》等杂志,小读者们经常坐在这里津津有味地搏览群书。
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读了爱不释手。
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本单元我们进行了“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收集、创作了诗歌,合作编了小诗集,举办了诗歌朗诵会。活动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回忆一下,写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