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马路时要慢慢走,不能奔跑,这样可以防止交通事故。
B.朗读课文定要先做到熟练,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感情。
C.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漂亮的帽子、衣服、鞋子,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D.经过小老师的反复讲解,终于使我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
2、听老师读短文《文房四宝》,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进( )中。
【1】对《文房四宝》一文的结构形式,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递进式
D.连贯式
【2】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南宋陆游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
B.“文房四宝”品类繁多,史上著称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至今仍享有盛名。
C.徽墨的特点是坚固,耐用。
D.融汇了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形式的“文房四宝”,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3】对下面这幅图中的这方砚台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安徽歙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B.这是广东端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C.这是甘肃洮砚,因为砚石上有“石眼”。
3、将下面的三个短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浅浅的山谷中 ②缓缓地、曲折地 ③如向一条小溪
我的生命的道路, 流入“不择细流”的大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读句子完成练习。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河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1)画“____”的词语用来形容__________;在句子中,是指“我”对故乡的_________和_______留下了浩大朦胧的印象。
(2)给画“~~~”的句子变换句式,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月湖水平”一句出自_________(作者名)的《________》,它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5、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 )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 )
3.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4.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6、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片刻<——>( ) ( )<——>衰弱<——>( )
( )<——>刚强<——>( ) ( )<——>灿烂<——>( )
( )<——>崎岖<——>( ) ( )<——>放肆<——>( )
7、多音字组词。
应yìng(_____) yīng(_____) 强qiáng(_____) qiǎng(_____)
传chuán(_____)zhuàn(_____) 行xíng(_____)háng(_____)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设果,果有杨梅。(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从________面反映了船夫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属于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体现了________。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
10、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美丽的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多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大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里的宝镜一样。草丛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平原( )美丽,( )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小马驹在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燕子,它们飞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们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短文第2自然段写的主要景物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3】第4自然段写的主要景物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牧民,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的特点。
【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再填空。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里的宝镜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于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6】短文结尾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省略
B.列举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11、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2、
赛马是我们家乡古老的风俗,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每到这个时候,草原上就(展现、呈现、映现)出热闹、现腾的景象。上百名哈萨克小骑手,把自己膘肥体壮的好马打扮得英俊漂亮,马尾编成小辫,马身上还系上(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的绸带,好像在鼓励马儿争气。发令枪一响,十几匹一字排开的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气氛十分壮观。经过激烈的比赛,连续三次夺魁的骑手被选为冠军。人们簇拥着冠军,给他戴上大红花。这时,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中。
(1)联系下文理解“打扮”在文中的意思。
(2)把描写赛马的句子画出来。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择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13、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我不要转学!我不要!”弟弟像一个复读机似的不停地重复着,气急败坏,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下来,连书包都被打湿了。他气鼓鼓地跑进房间,“砰”的一声,把门重重地关上,还反锁了。透过窗户,我们看到弟弟在床上滚来滚去。他扔枕头,踢被子,面目狰狞。桌子上的台灯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灯泡碎了,玻璃碴子落了一地。这只满脸泪水的小怪兽,甚至在使劲地撕扯着床单。整张床,整个房间,一片狼藉。
【1】这个片段表现的场景是:他________了。
【2】片段主要通过弟弟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他当时的表现。
【3】用“ ”画一处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之所以画这一处,是因为你从中能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桥》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写一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短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在祭奠的现场,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浑 混)进敌占区,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 恶)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垛 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 ”。
【2】小金花和她妈妈是怎样救出老王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3】文中加点的“钻”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文段阅读。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________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2】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和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书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中,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为我出门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完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的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吸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了订许多份书报杂志,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日趋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
(2)饥不择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溜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写书人的艰苦路程”在文中体现在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来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5】写出一句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g cháng)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随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中哪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从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两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园地。(25分)
题目:我最___________的一个人
要求:(1)请补充题目,规范书写,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信息。
(2)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