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绍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将句子“不过,接上电源后,炉子并不发热,也见不着一点儿火苗。”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目前,世界上有一种无火烹调器。②它的表层涂着一层坚硬的强化陶瓷,挺漂亮,像只电炉。③可是,当你把一只特制的铝锅放上去,转眼间,锅里的水便“扑扑”冒着蒸汽。④有趣的是,刀叉、调羹等小东西放上去却不会发热,人站在旁边也感觉不到热。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后 D.④之后

  • 2、对于课文《军神》说法错误的是(     

    A.课文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是为了突出沃克医生的高深医术。

    B.通过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动作等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刘伯承的钢铁一般的顽强意志,自我克制的毅力是超人的。

    C.沃克医生说“你堪称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在做手术时表现出来的精神的高度评价和表扬。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误的一项是(     )

    A.引荐       手忙脚乱       帽子       (fú)能应

    B.眼巴巴       兴致勃勃       跃跃欲试       (miāo)准

    C.赏识       风平浪静       放肄       (cè)略

    D.海鸥       摩拳擦掌       脚力       (mèi)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___________。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___________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___________。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___________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___________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___________品质和伟大精神。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___________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___________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___________

  • 5、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②“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1)上面的句子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方志敏______的品质。

    (2)句①和句②中都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这表达了“我”______的心理和兵士______的本性。

  • 7、才艺展示。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迈着步子,踏步向前进。_____

    (2)他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一种厌恶的神情。_____

  •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词造句。(4分)

    波浪( )天   调兵( )奖   垂头( )气

    高山( )岭 )尽全力 前( )后仰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瓤盆油盐酱醋,

    家是高堂孺子共伴红蚀。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   心里非常生气   但是他压住怒火   似乎毫不在意地说   这道点心   外面像在冒热气   其实是冷冰冰的   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找出文中两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抄写下来。

    ( )          ( )

    【2】在第②自然段空格处标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

    【4】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将这槟榔芋泥比喻我们中国人,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5】用“﹏﹏﹏”画中外国人吃槟榔芋泥后洋相百出的句子。

    【6】受到侮辱后,林则徐是采用什么方法回击的?从这件事,你觉得林则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_____

    (2)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_____

    (3)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_____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_____

    【3】文章写了母亲还写了另外一个女人,“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写这句话对表现慈母情深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4】画出描写母亲脊背的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

    【5】本文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写的,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栗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yòu  xiù)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儿都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满是(斑点  斑驳)。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liě  liè)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1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顾客等得急”是因为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_;“老汪一点儿都不急”说明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3刷子李为了让顾客放心,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如果老汪也立下规矩,可以怎么说?根据文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回放。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zhī zhǐ)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dào dǎ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内运用不当的读音和字。

    【2】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拥”字的解释有:A.持有;B.抱:C.聚到一块儿;D.围着。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解释。(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________

    (2)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挤。________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___

    【5】结合你的相关阅读,说一说你了解的有关威尼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帖,向张力报告:“来了,主人,仇(chóu)人”

    张力一听,拿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了门口,定睛一看,门外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其他人。他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仇”作为姓氏时读“qiú”而引起的。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读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做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 )在地下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 ) 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2】你觉得他们放风筝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 17、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填序号)A.语言   B.外貌   C.神态

    【2】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一个四字词语)

    【3】与第三自然段中“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句子是(   )。

    A.“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

    B.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

    C.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4】读了这篇短文后,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_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与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无如中指”的意思是:______

    【3】画“﹏﹏”的句子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_______在关公左右,风趣地凸显出中指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中指“只参加做事不出力,养尊处优”,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像中指一样的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公是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任写两个):_______

  • 19、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 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 ),(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 ) 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 )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动作的作用是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______ 描写。

    ①语言 ②心理 ③动作 ④景物

    【4】这段话通过一系列动词, 展现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 22、句子乐园。

    【1】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把字句改成字句。)

    【2】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字句改成字句。)

    【3】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我们要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面每组中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4】将句子写具体:

    天空真蓝啊,蓝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改写成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以《童年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丰富详实,语言简洁连贯,情感真实。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