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洛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名著中的描写,与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

    A.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

    B.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水浒传》中的林冲

    C.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 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C.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 3、下列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清贫》——方志敏

    B.《祖父的园子》——萧红

    C.《刷子李》——吴敬梓

    D.《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同姓兄弟细分辨。

    满分5 manfen5.com

     

     

  •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4分)

    (1)   )唱的是什么,听者( )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2)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3)丝绸之路( )是商贸之路,(   )是友谊之路。

    (4)科技工作人员( )自己吃苦,(   )让喷射混凝土工程有一点儿马虎。

     

  •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威吓地______    由衷地______

    疑惑地______)   胸有成竹地_____

    ______地夸耀    (______地猜测

    ______地入睡    (______地欣赏

  •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2.《跳水》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文章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

    3.“娉婷及笄女公子”恰好能用来形容芳芳,芳芳今年_________岁了;她的堂哥今年刚二十岁,正值_______之年;她的爸爸今年四十岁,正是__________之年。芳芳希望爸爸能健康地活到一百岁,也就是活到_______之年。

  • 8、按要求做题。 

    1.照样子写词语。(写三个)

    亮堂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写两个)

    月儿弯弯像小船: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灯祭》片段,回答问题。

      虽然做这样一盏灯总要花上一些工夫,但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到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着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就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得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了。

    还真顾家呀。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篷勃灿烂的光,亮丽之极。

    1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符合心意,感到满意。(       )

    (2)繁荣 兴旺。(           )

    2选文中的笑吟吟打趣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一自然段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三)阅读(14分)

    忆儿时(节选)

    丰子恺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时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我”为什么喜欢蚕落地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祖母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请至少写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锡林郭勒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伸  铺  洒)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盖 超   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 照 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的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áo)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字,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3)常见的省略号用法有两种: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文中的省略号属于第   种。

    (4)短文的第 段着重写出草原   的特点,采用的是   态描写;第   段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采用的是   态描写。

    (5)从文中摘录描写事物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至少写八个)

     

     

  • 12、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前后态度变化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表现了马市长______的特点。

    【5】文中的女儿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顿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忠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救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特殊的圣诞礼物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不觉得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节选片段,完成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文段中的“大圣”“孙行者”“行者”指的是___________,“牛王”“魔王”指的是___________。他们在斗法的过程中变化多端,你认为___________的法力更高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用哪种方式来理解文段中划线的句子,再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本梳理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  )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填空

    2熠熠发光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字塔的传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金字塔你了解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子塔的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枣核(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金钱豹和它的幼崽

    一天,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里,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四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进入了爱克兰的视野。“叭”的一声,第一发子弹射偏了,从金钱豹前腿一擦而过。爱克兰见势不妙,急忙换装弹,准备再补一枪。就在这一刹那,金钱豹抢先一步,对准他的脖子咬去。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爱克兰没有慌乱,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子弹射入金钱豹的腹部。鲜血从金钱豹的体内不断流出来。不一会儿,它的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的,瘫倒在地上。 爱克兰这才松了口气。他赶快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下自我救护。当他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时,傻眼了。地上除了一推血外,金钱豹已经不翼而飞。难道金钱豹没有死?他细细查看,发现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伸向远方。他顺着血迹,一步步搜寻过去。 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把爱克兰引到一棵巨大的松树前。他抬头一看,一条长长的豹尾巴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下来,鲜血染红了树洞。 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它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呢?它又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向树洞里望去。啊!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吸着奶。它们身上沾满了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他一下子跌坐在大树脚下。 后来,爱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只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这只豹的标本旁立了一块标牌。来这里参观的人看了标牌上的话,都非常感动。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看到形势不好,情况对自己不利。

    (2)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3)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2.母豹爬回树洞是为了(  

    A.在那儿养伤

    B.死也要和孩子们在一起

    C.躲避追杀

    D.给他的孩子喂奶

    3.爱克兰射杀金钱豹是因为(  

    A.金钱豹咬他的脖子

    B.为了制作动物标本

    C.想捕捉豹崽

    D.人们喜欢吃野味

    4.从“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伸向远方,”我们可以推想出发生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他一下子跌坐在大树脚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跌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爱克兰的眼睛为什么模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只金钱豹的标本旁的标牌上写几句话,可以有很多种写法,但要让参观的人了解这是一只不寻常的金钱豹。如果让你写,你该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賞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

    1作者写朗润园的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说说你对故乡的理解。

    故乡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让独行者感到一丝希望。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借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句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成为一句话。

    (1)满分5 manfen5.com

     

    (2)满分5 manfen5.com

     

    (3)满分5 manfen5.com

     

     

  • 21、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改变一下,成“非……不可”的句式写下来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认真学习。

     

    2这场比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一定要攻上凤凰岭。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400字左右。

    1.五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一件事;

    2.给校长的一封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