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企望 慈详 搞特殊
B.锻练 崭新 肃然起敬
C.年龄 惊疑 下意识
D.拟定 衷心 舍己为工
2、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首古诗。你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可能书写的是( )
A.雷震的《村晚》
B.孟郊的《游子吟》
C.王昌龄的《从军行》
D.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3、下面每组词语中不完全是一类的一组是( )
A.手疾眼快 推拉拽顶
B.膀大腰粗 结实硬棒
C.精神抖擞 一声不吭
D.半信半疑 仰面朝天
4、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______)散去了,(______)出齐了,(______)升起来了,(______)的月色立即(______)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们眼里(______)的时辰。
2、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______)。是母亲用一双(______)的手为我打开了(______)的宝库,给我送来(______)的诗情。她让(______)陪伴我的童年,用(______)启迪我的想象。
5、照样子写词语
飞来飞去(ABAC式)
一朵朵 (ABB式)
6、百鸟朝凤。(古诗积累:每句诗中填上鸟名。)
1.两个(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上青天。
2.晴空一(_____)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几处早(____)争暖树,谁家新(____)啄春泥。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______)。
5.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殷勤为探看。
7、按要求完成古诗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的是_______(谁)送别______(谁),诗中“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凉州词》中的“杨柳”指的是_____,诗中描写戍边将士的孤独寂寞与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学文积累。请根据所学填上适当的内容。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3)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5)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7)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8)___________,必自毙。
9、片段阅读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按___来写。先写___。然后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说: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亲情价”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在表述率性、直接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类似“菜鸟”“弱鸡”等不雅的词语。人们在交流中过度调侃(kǎn)、恶意羞辱,使得语言的纯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位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我们呼吁: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全世界目前存有7099种语言,然而97%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今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口号是:“尊重、守护每一种母语!”保护语言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深知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语言自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一个共同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把(材料二)的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父女对话
父亲值夜班回来,看到女儿一大早就伏在桌上做功课,很高兴,就说:“认真做,下午我带你去公园看荷花。”
“可是爸爸,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啊!”读二年级的女儿已经懂得关心天气预报了。
“那正好啊!”父亲说,“雨过天晴,荷叶绿油油,荷花更好看,而且空气中到处都是荷花的香味。”
“可雨要是不停呢?”女儿还不放心。
父亲笑着说:“那也没关系啊,我们就在细雨中看着雨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就像你平时玩的玻璃球,不也很有意思吗?
“可万一要是下很大的雨呢?”女儿刨根问底。
父亲更乐了:“我们就找个凉亭,你可以在凉亭里仔细地看青蛙是怎样躲在小伞一样的荷叶下自得其乐的,你还可以看看那些美丽的荷花能不能扛得住大风的袭击。”
“那……”女儿想了想,又问:“那要是不下雨,就像现在这样是阴天呢?”
父亲抚着女儿的小脑袋说:“那我们就在湖边散步,好好放松放松,明天你就可以更加精神饱满地去上学呀!
女儿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花,在美好的期待中,她继续全神贯注地做功课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只是你如何去看待的问题。相信这个小女孩还没有去公园,她心里的荷花已经悄悄地绽开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3】短文中每一次女孩儿的问题,父亲都一一作答,他的回答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荷花有关的诗句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呢?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2分)
。
(2)“雪中送炭”比喻 。(2分)
文中的 “雪中送炭”是指 。(2分)
(3)用“雪中送炭”造句。(2分)
14、阅读理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_________)
(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的未雨绸缪。”
【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
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___
形声字: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把自己忘了的人
①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②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打量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③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④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⑤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
⑥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⑦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只有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
蹒跚:__________ 朝思暮想: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把句子写完整。
【3】用波浪线画出“她满世界地找”相照应的句子。
【4】文中画直线句使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第四小节,为什么要写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孜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与第一段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这句话来写的。文章围绕中心从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学习精神。
【5】把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毛泽东认真读书的句子用“___”画出来。
18、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节日
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围绕“父亲节”,短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2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描写人物的作用。
(1)第①段:“……给我吧!”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节马上就要来临了,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或是送什么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白来水笔,一个钢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了,猜聚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情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弹,右手拉出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此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写下面的句子。
(1)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检起地上的碎纸。
(2)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笑声。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高兴。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改为转述句:
(3)天空下着大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明.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仍然会有一些事、一些人、一些场景令你难以忘记。请以“难忘那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成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4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及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