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流:下等、劣等
B.自足:自给自足
C.窥:看
2、耐人寻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体会
B.意味;情趣
C.味道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炽热(chì) 充沛(fèi)
B. 粗犷(guǎng) 篝火(gōu )
C. 硕大(shuò) 渗透(shèng)
D. 强悍(gàn) 沙瓤(ráng)
4、写出反义词。
漆黑—_____ 宽广—_____ 聚集一_____
5、填空。
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②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③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以上句子是对武松的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6、形近字组词。
肢( )控( )署( )绕( )码( )
枝( )腔( )薯( )饶( )玛( )
7、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
(3)武松在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_____”。在《景阳冈》中,按“喝酒→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武松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
8、句子推敲。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比作彩虹,生动形象。
(2)“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这句话与前文写武松的英雄形象________(有 、没有)矛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据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面的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总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
【2】联系课文,“应接不暇”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
【3】“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联系课文,“这样”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用“ ”画出“人人为我”的句子;用“﹏﹏﹏”画出“我为人人”的句子。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品味汉字文化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cuì)炼与远古罡(ɡān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给你讲故事,甚至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一不小心走近悬崖边的时候,它们会善意地走过来,给你一个醍醐(tí hú)灌顶的规劝。汉字,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人”,一撇一捺,简单至极。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试想一下:有谁是能够离开了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的呢?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只有这样,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一撇一捺,“人”字好写却难做。
“信”,“人”“言”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一诺千金。孔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zhēn)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信”是我国自古至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是品行端正的重要标志。“信”还有一个深层意思,即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所寄寓的地方,是意志品质的原动力。一旦选择了终身不渝的信仰,他就会励精图治,步伐执着而坚定。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充满灵性,很有意味。她( )记载着人的思想和语言,( )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警示。品味汉字文化,让我们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汉字的作用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子中“精灵”指的是______,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汉字是个_____的东西。
【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字的结构看,“人”字的一撇一捺代表的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
B.“信”字是“人”与“言”的结合体,从字体结构看,“信”字的意思是做人要言而有信。
C.从第1自然段知道汉字“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炼与远古罡风走来”,非常神秘。
【5】参照文中的析字方法,从结构特点和蕴含的道理两方面对“忍”字或“愧”字作简要解析。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枣核(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田园诗般的荷兰乡村
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1】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了______,再写了______,最后写了______。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_。
【2】文末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荷兰乡村风光时,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对荷兰乡村既有整体的了解,也有具体的认识。
【4】你怎么理解短文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孙行者借来避火罩
话说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找到广目天王,提出:“唐僧路遇坏人,现在正准备放火烧死他,事情万分紧急,特来找你借一借避火罩儿,用后马上还给你。”天王说:“你错了,既然是坏人要放火,只应当借水救他,要避火罩干什么用?”行者说:“你怎会明白。借水去救,火就烧不起来,倒便宜了他们。如今只是借借这个罩子,护住唐僧,其余管他好坏,让他烧去,快快!不要耽误我做事!”广目天王笑了,说:“这个猴子还是这么坏,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行者说:“快点!快点!”那个天王不敢不借,于是把罩子递给了行者。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看着那些放起火来,他念着咒,望地上吸一口气,吹过去,一阵风起,风狂风盛,把整个一座观音院都烧着了。那些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子里跑来跑去,叫苦连天。
这场火一直烧到五更天明,才慢慢灭了。
却说行者取了避火罩,一筋斗送上南天门,交还广目天王。又直接来到禅堂前,摇身一变,现出了本来面目。
三藏一觉醒来,穿了衣服,开门出来,忽然见面前都是倒壁红墙,不见了楼台殿宇,大惊,说:“呀!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行者说:“你还做梦呢!昨晚这里失火了。”三藏说:“我怎么不知道?”行者说:“是老孙护住了禅堂,看见师傅酣睡,没敢惊动。”
【1】本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书中其他精彩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为什么要借避火罩?下面不属于其目的的一项是( )
A.保护唐僧
B.保护庙宇
C.保护白马
D.保护行李
【3】读句子,完成练习。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这句话运用______描写,主要写出了孙悟空回到禅堂后做的两件事,可以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__________的特点。
【4】读了本文,你对孙悟空有什么新的认识?借助表格梳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理由。
性格特点 | 我的理由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5】在原著中,你还知道孙悟空向谁借过什么?是什么原因?
孙悟空向_________借__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珍 藏
我从不把什么东西珍藏在身边,因为,我总觉得,东西放在身边会遗失的,只有珍藏在心里的,永远都不会忘却……
那是一年暑假,我( )钢琴考级,( )只能按捺住考上重点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伴着清柔(róu lóu)的风,飘入我的耳朵。哦,听清楚了,是笛声,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我陶醉了,沉静了……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 )我一放下琴,笛声( )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边想着吹笛子的人。
有一天,当我照例(lì liè)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在吹着笛子。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sì shì)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xīnɡ xìnɡ)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呆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不知在哪一天的哪个角落,我又听见了笛声。我总觉得这笛声好耳熟,原来,那笛声,那段记忆已被我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1】按要求填空:
“忘却”:“却”音序查______,字义选______。
A. 退;B.退还,不受;C.表示转折语气;D.去,掉。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素未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既然……就……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5】仔细读文,回答:
(1)有一天,我看到那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吹笛子,使我惊异的是
,使我震惊的是 。
(2)在我眼中,那位建筑工人是我的 ,我和他交流的方式是 ,这种交流给我的感觉是 。
(3)短文以《珍藏》为题,你认为作者珍藏的是什么?
16、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吧。”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是不是已经感冒了,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他赶紧截住,说:“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1】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对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2】看完电视后,老王为什么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17、成全善良
李文勇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中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从女儿的哪些动作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哪句话回答了我的疑惑?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店里的老人
一家老店,一把剪刀,一个老人。
他的腰上系着青蓝围裙,头发擦得锃亮。那整齐的发丝如青草一样排布头顶。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也许是不经意间被那墙上的油漆字所吸引,红红的“理发”二字,没有招牌,就那样被写在墙上。干练,给人一种精神气。他们说这是老人写的。
老人帮人理发时,总会时不时冒出一句:“怎么样,这发型还可以?”常来常往的顾客顾及他年纪大,总会敷衍几句还行。只有那叛逆期的少男少女,会认认真真地和他较劲儿;“老师傅手艺确实不错,就是发型种类少了点。太老了,不新潮。”老人似乎脸色一变,红一半,紫一半的。
我担忧地望着老人,毕竟年纪也大了,或许少年的批评对他来说吃不消。
几天后,当我再次经过这店时,店门紧闭。那木牌上刻着,暂不营业。果然,老人不干了。我摇了摇头,失望地转身离去。
外面风微微地吹着,树叶在树梢悠悠地扇动。
日子在不经意间流逝,我的头发越来越长。母亲望着镜子中头发凌乱的我:"去找向师傅吧。最近他开门了。”我一惊,原来他不是彻底关门哦!
于是,晨起。路上行人稀稀落落,那道边的花儿微微仰着头,树上的鸟儿唱着清脆的歌。
我走进小店时,老人正在扫地。我准备找个椅子坐下等老人时,却发现,屋内多了一张大沙发和几张旋转椅。那不远处的茶几上还搁着几袋茶叶和几袋瓜子,听说这是供客人等候时吃的。老人这时扫完了地,围上围裙,从不远处的架子上找出一本书递给我,面容和蔼地看着我:“你找找哪个适合你?”那上面满满的都是造型,种类繁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向师傅,我还以为你不干了呢,原来偷师学艺去了呀!”我幽默的和他开起玩笑。“哈哈!你们现在的孩子了不得。以前啊!我呢,太沉浸于过去的荣誉,直到孩子们点醒我,我才意识到,该去学习学习了。于是,自我放了几个月假,去北京找人家学习学习。”
原来,那段时间,他是学习去了,不是经受不住批评。我顿时为自己的误解而羞愧不已。
我顶着一头崭新的发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小店。顾客陆陆续续地走进小店,无不惊讶于店内的布置和发型的种类,也无不如我般满意地离开。老人望着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嘴角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依旧那老店,人们川流不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请依次写出“我”的心情变化。(用文中词语)
(______)→(______)→(惊)→(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抓住了老人的______进行描写,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的老人。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去北京学习归来,小店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 )
A.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B.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的热情和信心。
C.我们评价人或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免得误解别人。
D.生活中,我们要能经受住批评,并将之化为前进的动力。
1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了。那满天红彤彤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六月的黑云,七月的红云,都没有了。一进了八月,雨也没有了,风也没有了。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画“ ”的句子将晚霞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语句主要是写( )里云彩瑰丽的景象。
A. 七月 B. 八月
【3】文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萧红儿时对七月和八月天空的不同感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22、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23、写作。
作文题目:瞧,我们班的____。
你们班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班级,班里的“小邋遢”、“小学霸”、“小书虫”、“爱哭精”……一个个性格鲜明,各具风采。选取你印象深的一个同学写一写吧。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介绍他或她。注意突出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来表现。字迹工整,字数450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