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造句。
万(______)(_______)新 (_______)(________)分文 两(______)三(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竹石》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咏物言志的写法,按要求摘抄诗句。
(1)暗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________________。
(2)暗喻身处艰难环境顽强拼搏: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又对又好。
duàn liàn suàn bàn liè fènɡ dàn shēn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积累与应用。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_________________。”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3.六年来,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与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离别之际,我不禁想起李白《赠汪伦》中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 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句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
5、查字典填空。
1.在阅读文章时,你遇到了生字“怆”,要想知道它的读音应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
2.在写作文时,你不知道“chen”怎么写,应用( )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3.你不认识”瓦“,又不知道它的部首,可以用( )查字法,查( )画。
6、读毛泽东的《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诗的全称是《卜算子·咏梅》,其中( )是词牌名,而( )才是真正的题目。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的同题咏梅词而作的。
【2】解释字词的意思。
咏:_______ 犹:_____ 俏:_____ 争:_____ 烂漫:_____
【3】这首词的前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后一部分着重写梅花( )。其中最能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一句是( )最能表现梅花崇高境界的一句是( )
7、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我能行。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题目是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9、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片段,完成练习。
发疯的茶会(节选)
爱丽丝有气无力地叹了一声。“我觉得你可以把时间用在更好的事情上,”她说,而不要把它浪费在问一些没有谜底的谜语上。”
“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时间很熟悉的话,”那位制帽匠说,“你就不会说什么把’它’浪费了。该说'他”才是。”
“我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爱丽丝说。
“你当然不知道啦!”那位制帽匠说着,轻蔑地把头一甩,“我敢说你甚至从来都不曾跟时间谈过话!”
“也许是吧,”爱丽丝小心翼翼地说,“但是我知道我学音乐的时候不得不打拍子。(注释:上一段中“时间”的原文是time;这里说“打拍子”的原文是 beat time,而照这俩个词的字面意思,可以说是“打时间”。作者在此处巧妙地做了文字游戏)。
“啊,原来如此!”那位制帽匠说,他不会忍受拍打的。瞧,你只要跟他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就会在时钟上做几乎你所喜欢的任何事情。比如说,假定现在是上午九点钟,正式要开始上课的时间,那你只要对时间悄声暗示一下,只一眨眼工夫,时针就会转动!转到一点半,午饭的时间到啦!”
“我就是希望如此呀。”三月里的野兔压低声音对自己说。
“当然啦,那是棒极了,”爱丽丝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这样的话一一你知道,我肚子却不饿,不想吃午饭呢。”
“开头,也许如此,”那位制帽匠说,“不过,你可以把时间停留在一点半,你喜欢停多久便停多久。”
【1】请将下面的词语与词语解释连一连。
有气无力 轻视,不放在眼里。
轻蔑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若有所思 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2】读文段,你觉得制帽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A.做慢无礼 B.小心谨慎 C.怪诞疯癲 D.斤斤计较
【3】制帽匠说,时间可以听从我们的希望而变化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爱丽丝说:“不过,这样的话一一你知道,我肚子却不饿,不想吃午饭呢。”你觉得如果时间能够听从我们的安排的话,是否是一件好事情呢?请说明你的观点,并闻述理由。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的“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能不能互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爸爸和书
我和姐姐有个书架,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一百来本书,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其中有一本薄薄的童话集,叫《皇帝的悲哀》。
小伙伴常常来我们家借书,从来没有谁翻过这本《皇帝的悲哀》,因为它太破旧了。但是对我来说,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贵。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爸爸天天带着我,他干活,我就在一边玩。
有一天下班回家,经过一家旧书店,爸爸突然停住了脚步,对我说:“给你买本书吧!”我听了高兴极了。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好,咱们走回去!”我说。
爸爸走进旧书店,从一堆书里给我挑了这本《皇帝的悲哀》。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我紧紧地伏在爸爸的背上,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爸爸点了点头,用他的上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那时我还没上学,老缠着爸爸,让他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这本薄薄的童话集。大概念了好几十遍吧,听着爸爸念书,我渐渐地懂得了读书的乐趣。
后来,爸爸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可是,爸爸的精神一直很好,只要有点儿钱,就一定会给姐姐和我买书看。每次买了书回来,他总要对我们说:“从明天起,咱们又得节衣缩食啦!”说着笑了起来。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
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全是爸爸这样省吃俭用买来的。他一心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推想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口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吃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正确答案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4】爸爸省吃俭用地为子女买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课文,你对书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在那颗星子下
作者: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luō)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yīn)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gū)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liào)在一片惴(zhuì)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cuō)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⑪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⑫那一天,别提走路时头抬得有多高。
⑬慢!
⑭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chuō)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⑮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1】通过阅读短文,你认为题目中的“那颗星子”指的是谁?舒婷为什么要用“在那颗星子下”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能够表达作者当时心情的景物描写,并且写出你从中体会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舒婷的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许多词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妙趣横生,请你摘录一句你比较喜欢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写出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一件事,实际上是“我”的一次教训。那么把文中的“像一只小铃”给成“像一个警钟”,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倩和王灿两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林老师是否是个好老师,展开了辩论。
高倩:我认为林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她故意在全班同学面前重新考舒婷,弄得舒婷下不来台,特别难堪。这位老师一点也不爱护学生。
王灿: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林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王灿会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替她辩论辩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井冈翠竹》片段,回答问题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 多么坚韧, 多么结实, 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①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根写着“朱德的”三个字的扁担。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②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1】读文填空。
本文作者(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朗读时语气要铿锵有力、饱含深情,语速要(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原意,将第一自然段句①换个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句子,写出这句话蕴含的两层意思。
一是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用在这里突出了井冈翠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能处处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句句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短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全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
【2】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并写在文前横线上。
【3】读了这篇短文,联系课文《匆匆》,你有什么感想?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试找出一处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E.本文紧扣“时光”,以时间为序,先写“蓓蕾”,再写“枯黄的树叶”,最后写了自己对光阴的思考与感悟。
15、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信奉他说的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20、“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被别人爽约的事情呢?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对这个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请你仿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这件事。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体现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