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

     

     

     

  • 2、默写。

    1、清水出芙蓉,___________。(李白)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点明游子漂泊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我能根据描述准确地写出词语。

    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________

    ②吃掉。________

    ③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________

    ④清爽而新鲜。________

  • 4、读句子,给带点的字注音。

    1.明德小学新______来一位姓王的语文老师。

    2.“老师,我是______生,没人提问我的。”

    3.陈立是班上______一数二的淘气包。

    4.我很______奋,即刻就想去看看。

    5.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______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 5、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1)演出开始了。大家争着向前,唯恐落在后面,一个个向舞台前奔去。

    ______

    2)吃过晚饭,爷爷便讲起《水浒》来,他的声音时高时低,偶尔略一停顿,突然又大声讲了起来,一会儿便吸引来了许多小听众。

    ______

    3)中国的长城从古至今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____

    4)小刚是个左撇子,大家都觉得好奇,可时间长了,看惯了就再也没在谁觉得奇怪了。           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点字。

    (1)黑云压城城欲。(_____

    (2)甲光日金鳞开。(_____

    (3)霜重鼓寒声不。(_____

    【2】用原句填空。

    (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_

    (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1填空。 

    ①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鸳鸯。

    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①两个________鸣翠柳,一行________上青天。

    ②西塞山前________飞,桃花流水________肥。

    ③留连________时时舞,自在________恰恰啼。

  • 8、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___________”,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军阀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和省长。在此期间,他为了表示自己政治开明,用人唯贤,他在1925年举办山西省县长考试,并特地聘请康有为担任主考官。

    康有为出的考题是廉吏民表,题目意思是清廉的官吏才可做民众的表率。这句话是从宋代包拯奏折中的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引来的。然而,参加考试的县长多为胸无点墨之辈,竟有一位偏不懂装懂,舞文弄墨。他开笔就写道:盛矣哉,世界表之多也,有摄氏表,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康有为看后,哭笑不得,本想一撕了之,又觉未出心中恶气,也太便宜了这位不学无术之徒,便提笔在卷后批道——

    题为廉吏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今若题为阎锡山论,尔必曰: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有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

    以其人之误反讥其人之谬,谬误比照,妙趣横生。阎锡山看了也啼笑皆非,无言以对。

    1这篇文章的题目你还记得吗?想一想,写在横线上。

    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   )里。

    ⑴胸无点______   A.某种颜料 B.学问

    ⑵不学无______   A.技能 B.徒弟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廉洁——________ 逃难——_________

    4认真读文,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

    ①康有为曾因维新变法失败逃亡国外避难。(

    ②阎锡山是山东军阀,在辛亥革命后曾任山西省都堵和省长。(

    廉吏民表,题目的意思是清廉的官吏不可做民众的表率。(

    ④康有为批试卷是想教训一下不学无术之徒,讥讽其难以胜任县长之职。(

    5结合上下文,试着解释下面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廉者,民之表也,贪着,民之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文中的话说一说,康有为的批语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1在文中找出三个带的词语,再根据意思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名声( )  美好的名声(   ) 名气和钱财(

    2盛名是名声很大,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盛名主要体现在哪儿?用 画出文中有关的句子。

    3  画出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的句子。

    4你认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美丽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粗。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穿_______ 、贴_______________、放_________、吃_______,还要__________

    【3】“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都进行了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

  • 12、按课文《景阳冈》内容填空。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老虎咬人有哪三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写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________ 。这句话________ 比作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儿歌里的中国

    自从孩子出生,儿歌就成了家里的必备品。逗孩子,哄孩子,都离不开那些或欢快或悠扬的曲调。虽说对这些歌曲耳熟能详,但“六一”儿童节那天陪孩子在商场里玩,背景音乐播放的一首首儿歌却突然触劝了我的心弦。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在我的记忆里,《卖报歌》似乎就是这么几句歌词,活泼跳跃的旋律中并没有太多凄苦悲惨之意。然而,仔细再听一下:“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还有“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一个面黄肌瘦、风餐露宿的小报童形象顿时映入脑海。一位在旧中国底层讨生活的孩子,经聂耳和安娥两位人民音乐家质朴却有力的刻画,在今天听来仍有许多感动。国家孱弱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苦难深重,但这个既天真又坚强的报童仍相信“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这一点光明是什么?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初心”吗?正是建立在对以童工为代表的被剥削和异化的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深刻同情之上,马克思才发出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疾呼,立下了“解放全人类”的宏愿。共产党人努力使每一个中国人挺直腰杆“站起来”,正是那近乎绝望的生活中的一线光明!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歌简直就是哄娃睡觉的神曲,然而我每次只会翻来覆去地唱这第一段。没想到第二段歌词的画风陡然一变:“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大工厂和新机器会让春天更美丽?但再想一想,这首歌描绘的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场景。那时的中国人满怀一腔奋斗之志,那是一段理想昂扬、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一代人的付出。

    “地球爷爷已经很累,默默承受人类的罪。地球爷爷意冷心灰,每天流下伤心泪。地球爷爷小小心愿,还他一片纯净空间。地球爷爷深深渴望,希望地球是最美地方。我们是可爱的低碳贝贝,让爷爷心情变美不再受累。我们就是时尚的低碳贝贝,节能环保成为日常行为。我们就是热情的低碳贝贝,低碳生活人群迅速加倍。我们就是爱心的低碳贝贝,伸出双手使地球越来越美。”《低碳贝贝》的乐曲一出,美丽中国的未来似乎就在眼前。再多想一层,还不止中国,这首儿歌关心的可是地球爷爷!当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退出巴黎协定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蕴含在这浅白的儿歌中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国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也镶嵌在了儿歌里。儿歌虽然简单易懂,却折射出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迁。儿歌里的中国。是一个历史的中国,一个现实的中国,也是一个不断地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都达到真正和谐的目标努力前进的中国。

    【1】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都蕴含在下列哪一首儿歌中?( )

    A.《卖报歌》

    B.《小燕子》

    C.《地球爷爷》

    D.《低碳贝贝》

    【2】《小燕子》描绘的是( )的场景。

    A.旧中国底层孩子讨生活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美丽中国的未来

    D.中国所经历的巨大变迁

    【3】这篇短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为什么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也镶嵌在了儿歌里”?请根据文本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题目为“中国的儿歌”更合适,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选择词语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________huí  huái     ________ruì  ruǐ

    ________t ì dì)莲      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章第④~⑧段中描写情绪变化的四句话。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_的叙述方法,点明了花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下文以花喻人________

    4文章中对白莲的描写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 16、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 19、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平台。

    题目: ,我想对你说

    要求:(1)快毕业了,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述说,如老师、同学、自己的家人,请选择一个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之前想一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选择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你心里想说的内容。

    (3)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