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语文课本中许多精彩段落,你一定记得。试一试,你能行!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为人民服务》)

    2)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匆匆》)

    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学弈》)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并指出病因。

    1)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病因: )

    2)小学生要注意用眼卫生,维护自己的视力。( 病因: )

    3)我们从小应该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传统。 ( 病因: )

    4)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 病因: )

    5)清晨,人们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病因: )

    6)来花博会参观的有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妇女、解放军等。( 病因: )

    7)音乐会上,用编钟演奏了优美动听的乐曲。 ( 病因: )

    8)《茶经》的作者是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写的。 ( 病因: )

    (9)我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大殿基本上都游览一遍。( 病因: )

    10)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件往事。 ( 病因: )

    11)造纸和印刷术一样,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现。( 病因: )

    12)六·一中队的少先队员们通过并讨论了爱我长城的红领巾行动计划。( 病因: )

    13)我爱读的书有《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和《中国少年报》等。 ( 病因: )

    14)行进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队。 ( 病因: )

     

  •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头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的石灰的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比一比,再组词。

    膀(傍(   )

    薪(新(   )

    跋(拔(   )

    诺(   )   若(   )

  • 5、默写一首关于节日的古诗,要求写清作者和朝代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2)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_______________

  •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瓜香不减来时路

    张 猛

    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声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②乡间八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沾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荫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个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相信这样的美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末句“深情的回眸”具体指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意蕴丰厚,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题目“瓜香不减来时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棕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样高的棕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 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棕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一一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__________)的大锅        (________)的面巾         (__________)的糯米

    (__________)地添柴       (________)地渗进          (__________)地煮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什么传统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老师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____学完了全部课程____即使到了天堂____我也要当一名教师____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____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________学完了全部课程________即使到了天堂________我也要当一名教师________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________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哪个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鼠疫(

    [法]阿尔贝·加缪(miù

    梗概

    里厄(è)医生在楼梯口踢到一只死老鼠,他为此疑惑,可所有人都不以为然。接着,奥兰城发生瘟(wēn)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随后,人们发现,疫情源于老鼠,这是一场鼠疫。起初,政客们狂妄无知,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随着疫情加剧,人们才开始与疫情抗争,实施隔离救治。但是疫情持续加剧,奥兰城最终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这时,里厄医生挺身而出,与志愿者塔鲁等人一起救助病人。最终,塔鲁献出自己的生命,鼠疫也没有缘由地退却了,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魇(yǎn)。

    【目录】

    (1)

    ■它叫鼠疫

    ■省府会议

    ■最初抵抗

    (2)

    ■全城抗疫

    (3)

    节选

    第二天,高烧症又有了些发展,甚至见了报,不过,报道的方式轻描淡写,对此事只作了些暗示。又过了一天,里厄在城内最不显眼的角落里看到省府匆忙地叫人张贴的小小白色布告。从这种布告中很难看出当局正视事实的态度,采取的措施也并不严厉,看来是为了迎合有人不想惊动舆()论的愿望。省府决定的开场白宣称在奥兰地区发现了几例危险的高烧症,是否会传染还不能确定。这些病例的特征尚未达到令人真正担忧的程度,相信市民是会保持镇静的。尽管如此,为了谨慎起见-大家都能理解这点-省长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这些措施纯为防止任何瘟疫的威胁(xié),市民子理解和照办。省长完全相信能得到市民的通力合作。

    布告接着开列采取的全部措施,其中包括在下水道中喷射毒气进行科学灭鼠,以及对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查等。布告要求居民们保持最大限度的清洁卫生,还要求身上有统蚤(zǎo)的人到市医务所去。此外,规定病人家属必须申报医生的诊断结果,并同意把病人送医院特设病房进行隔离。这些病房具有特殊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疗效。另有几条补充条例规定病人房间和运输车辆必须进行消毒等事项。布告最后要求患者家属接受卫生检查。

    ……

    但不多久,疫情一下子恶化,死亡人数重又直线上升。在死亡记录重新达到三十人。左右的那天,贝尔纳,里厄读着省长交给他的官方拍来的电报,一边说:“他们害怕了!”电报上写着:“正式宣布发生鼠疫,封闭城市。”甚至连通信这样能使人稍感安慰的事也不许可。因为一方面,城市与外界的一切正常交通联系已全部断绝;另一方面,当局又下令禁止同外界通信,以免信件传带病菌……朗贝尔是一位外地的记者,在封城之后,他一直想要出城去,因为他的亲人在城外,他希望见到亲人。他希望里厄医生能够开出证明,证明他没有患病,但是里厄医生拒绝了。因为封城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尽管他理解朗贝尔渴望与爱人相聚的心情,但在这件事上他要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能徇(xùn)情。

    【1】为了对抗鼠疫,奥兰城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不包括(     

    A.在下水道中喷射毒气

    B.对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查

    C.封城

    D.注射疫苗

    【2】阅读“梗概”部分,概括情节,将目录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3】根据阅读经验,推测节选部分的第一至二自然段出自目录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A.它叫鼠疫

    B.省府会议

    C.最初抵抗

    D.全城抗疫

    【4】封城后,朗贝尔想要与亲人团聚便要求里厄医生开具证明他没有患病的证明,里厄医生拒绝了。你赞同医生的做法吗?请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5】2020年,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最美逆行者”,在里厄医生身上你能找到谁的影子?请把两者的相同点写下来。

    (1)我找到了____的影子

    (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整本《鼠疫》后,有两名同学分别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你觉得哪一段更合适?(     )(填序号)

    A.作品描述了不同人在面对极端环境时的表现。主人公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以及在极端环境里厄医生一样善良的做一个善良且坚守正义的人。

    B.作品描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极端环境时的表现。你能认识像里厄医生一样善良的人,还能了解鼠疫,获取根治鼠疫的方法。

  •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画横线句子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

    2画横线句子这样表述的最大好处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

    A.只要先发现问题,就找到了真理。

    B.只有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弄懂了一百个问号 ,你就能发现真理。

  • 14、课外阅读。

    追赶太阳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交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你认为文题“追赶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永远”这个词是爸爸反复强调的,强调它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你认为作者真正受益无穷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摘录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下面的话题,提炼出一个警句。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 18、句子万花筒。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草看起来很柔弱。小草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用关联词语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 20、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我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横线上可选的词语如:爸爸、书法、朋友们、我的班集体等。③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