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呼伦贝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对联,填空。 

    上联: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下联: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坡如何陆游

    这副对联的上联包含了《三国演义》中的三位著名人物: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下联包含了宋代的三位著名文学家: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

  • 2、按要求写成语。

    描写人物神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源于历史故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含有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于工作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jū shù_____ yōu rán_____ mí yǔ_____

    mù bēi_____ chén lún_____ tiě chuí_____

  • 4、根据诗意填空。

    1.“好雨知时节”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可以看出雨是好雨。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语境写出词语。   

    为了jiě fàng( )全中国,无数gé míng ( )志士不怕流血,不畏牺牲:李大钊面对严峻的jú shì( ),不肯qīng yì( )离开北京。后来他被cán bào( )的fěi tú( )抓走,不惧kù xíng( )英勇就义;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xī shēng( )舍身炸暗堡;张思德同志为了人民的lì yì ( )而死,sǐ dé qí suǒ(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竹石

    郑燮①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________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 8、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狼王梦

    梗概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绝境分娩

    第二章  培养黑仔

    第三章  魂断捕兽夹

    第四章  重塑王者品性

    第五章  寄望后代

    第六章  血洒碧空

    (内容简介)《狼王梦》是一部以自然主义观点写的动物小说。它以尕玛尔草原和日曲卡雪山为背景,讲述了母狼紫岚为了狼王梦,把希望一次又一次寄予后代,却一次又一次梦想破灭的故事。她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梦,最后无奈地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的孩子身上……

    精彩片段

    紫岚在老雕尖利的嘴壳啄中自己右眼的一瞬间,趁势将两条前腿钩住了老雕的脖颈,另一条后腿也钩住了老雕的脊背;它一只眼珠子虽然被老雕啄出眼窝了,疼得它浑身抽搐,但它以超凡的毅力忍住了,紧紧地用四肢钩抱住老雕。

    老雕这才想起应当在空中做一些惊险的特技飞行,摆脱掉紫岚的纠缠。老雕一会儿敛紧双翅,从几十丈高空直坠地面,在临近地面两丈来高的时候才又突然展开翅膀,掠过岩石飞升天空;一会儿收敛一只翅膀展开一只翅膀,摆动舵一样的尾羽让身体像陀螺似的在天空中旋转;一会儿上下翻飞左右摇晃……但已经迟了,紫岚将自己的身体和老雕的身体紧贴在一起,就像在热情地拥抱的情侣,任凭老雕怎样折腾,再也不放松了。

    老雕又朝紫岚的左眼啄去,紫岚的左眼窝迸出一汪鲜血,湛蓝的天空消失了,飘飞的白云消失了,世界变得漆黑一团。它疼极了,趁老雕啄它左眼时相对平稳的飞行姿势,张开狼嘴狠狠朝上咬去;它的眼瞎了,它没咬中老雕的脖颈,它咬偏了方向,咬住了老雕的一只翅膀。老雕猛烈扑扇翅膀,朝紫岚的脸上、头上狂啄滥戳,紫岚的鼻子、耳朵和两颊被啄得稀烂,衰老的狼牙也被老雕强有力的翅膀摇落了两颗,嘴角豁裂了,但它紧闭着颌骨,拼命噬咬,只听得“咔嗒”一声脆响,老雕那只翅膀被咬断了。老雕靠一只左翅膀无法在空中保持平衡,歪歪斜斜向地面坠落。“砰”的一声巨响,紫岚紧抱着老雕坠落在阴暗而又荒凉的乱石滩上。紫岚处在老雕的下方,它的脊背先落地,正好砸在尖尖的岩石角上,所有的肋骨都被折断了,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但四条狼爪仍紧紧地抱着老雕。

    老雕也摔死了,它那只左翅膀最后扑棱了两下,便停止了挣扎。

    火红的夕阳下,那只金色的翅膀直直地僵硬地伸向天空,犹如一块金色的墓碑。这是老母狼紫岚的墓碑。

    这时,山麓那个冬暖夏凉的石洞里,在媚媚幸福而又痛苦的嚎叫声中,五只狼崽呱呱落地了。其中有两只是公狼崽,一只毛色漆黑,一只毛色呈紫黛色,长得特别像黑桑和紫岚。但愿这其中一只将来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狼王。

    1读一读“章节目录”和“精彩片段”,“精彩片段”可能选自《狼王梦》的哪一章?(   )

    A.第三章《魂断捕兽夹》 B.第四章《重塑王者品性》

    C.第五章《寄望后代》 D.第六章《血洒碧空》

    2下列插图和片段内容相关的一项是______,请写出你的理由。

    A B   C   D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片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情节对照表。

    情节对照表

    老雕

    紫岚

    啄中紫岚右眼

    (1)_______

    惊险的特技飞行,想摆脱掉紫岚的纠缠

    任凭老雕怎样折腾,再也不放松了

    先啄紫岚左眼,然后狂啄滥戳紫岚的脸和头

    (2)________

    (3)__________

    心脏停止了跳动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金色的墓碑”是为老雕而立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雕殊死拼搏的赞美之情。

    B.“金色的墓碑”铭记了紫岚的悲壮,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紫岚无故牺牲的愤恨之情。

    C.“金色的墓碑”映射了紫岚的艰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比赞叹之情。

    D.“金色的墓碑”是后代为紫岚立的,表达狼孙们对它的无比怀念之情。

    5关于片段内容,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交叉描写老雕和紫岚的动作,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

    B.片段结尾充满了温暖、幸福、希望,与前面的厮杀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C.通过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紫岚身上所散发出的坚韧、勇敢、机智的美好品质。

    D.片段结局很悲惨,紫岚不仅伤害了它自己,也伤害了媚媚和它的孩子们。

    6有人说,紫岚虽然死了,但是它的“狼王梦”一直在延续。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章节目录、内容简介和精彩片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本文的线索是(          )。

    A.干果

    B.腊八粥

    C.家

    D.供佛

    【2】下列不属于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的是哪一项?(             

    A.糯米

    B.各种糖

    C.各种豆子和芝麻

    D.红枣、桂圆、花生等

    【3】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和外婆都逝世于农历腊八。

    B.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C.“我”和母亲每年煮腊八粥,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

    D.腊八粥本来是用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星宿。

    【4】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天上午,我们在牛角湾割草,狗剩突然神秘地说:“咱们到南河滩摸德顺爷爷的西瓜吧!”“行!”四虎乐得蹦起来。但是,怎么去摸呢?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大家都蹙(cù)起了眉头。“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 “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让山菊先回家,等咱们摸来西瓜再叫她……”“谁稀罕你们摸的西瓜,不是自家的,吃了会肚子疼。”没等狗剩说完,山菊就红着脸气呼呼地走了。

    【1】狗剩出了什么主意?其他成员有什么反应?一个“蹦起来”说明了什么?

    【2】德顺爷爷吃睡都不离瓜田,侧面反映出了什么?

     

    【3】有了,都过来!”狗剩把我们找到一堆,头抵头说出了他的主意。“咳(hāi)!绝啦。”四虎跳起来喊。狗剩出了一个什么主意?为什么没有明确说出来?此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突出了什么?

    【4】可当他看到蹲在一旁的山菊时,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坐在地上说:“那山菊怎么办?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

     

  • 12、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选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  )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是在____________的追悼会上的著名讲演。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4最近你通过看新闻,认识了哪位品德高尚的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他(她)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给加点字注音

    茵河____   入场________  

    ________   ____

    2本文记叙是音乐家贝多芬创作《_______》的过程。

    3仿照例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AABB):__________

    微波粼粼(ABCC):____________

    一缕一缕(ABAC):___________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皮鞋匠想象的句子,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6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停顿十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十六米。

    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这样的表演,他早就胸有成竹,有十二分的把握走好。

    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体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但助手觉得这极不正常,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助手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助手长长松了一口气他很快表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

    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

    助手见他平平安安十分高兴,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1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表现走钢丝演员技艺高超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摘抄与画波浪线句子“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相照应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文章结尾“……”处续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 17、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在成长过程中,你肯定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遗憾。在这些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我尝到了__________的甜头”或“我吃到了__________的苦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③情感真实、自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