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苏轼是____朝人。我们学过他写的描写西湖的诗《_____》,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中的“____,___”常用来说明“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论”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______,这首词中的“序”是:____,____,____。
(2)《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其中写春雨悄然无声,滋润万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常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3)《送元二使安西》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通过写____送____到安西,一路上借酒送别,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其中世人传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分别,我真有些______。回想到刚入学那时,我们是一群___________的儿童,在老师_________的培育下,我们长成了_________的少年。还记得课堂上我们__________,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______;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___________,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__________积淀成真挚的深情,如今我们已成了___________的好朋友。在临别之际,我祝愿每一位同学___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嘲笑( ) 准确( ) 如同( )
定夺( ) 即使( ) 劝阻( )
带领( ) 摇晃( ) 满意( )
4、补充下列歇后语、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用兵——虚虚实实。
挂羊头卖狗肉——(___________________)
久晴大雾必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到山前必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全下列成语
失声(_______) 完好(_______) (_______)细流 (_______)俱到
风声(_______) 含情(_______) (_______)奈何 (_______)成城
按图(_______) 了如(_______) (_______)不安 (_______)吊胆
不容(_______) 不计(_______) (_______)一动 (_______)无声
聊胜(_______) 喜出(_______) (_______)成竹 (_______)逐日
6、阅读。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2】翻译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慕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中描绘的是____时节的景色,由“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2】“唱黄鸡”的意思是( )
A.黄鸡报晓
B.比喻时光流逝
C.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
【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9、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大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中的“可能”的意思是 ,说明了
(2)联系上下文,本段文字中主要写了 ,从“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体会到 ,从“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体会到 ,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体会到 。
(3)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发挥想象,居里夫人身上还有哪些地方留下了“酸碱的烧痕”?
10、 快乐如风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是,他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次国际大赛上都还没能拿到奖牌。他总是沦为配角,悲凉的、悲怆的、悲壮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涩,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
又一次参加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大会组织者出于通盘考虑,请凯特担任自杀性的领跑,许诺酬以重金。凯特眼瞅强手如林,自己获奖无望,便咬咬牙答应试试。比赛一开始,凯特就奋勇冲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遥遥领先。当然,凯特不可能长久保持这样的速度,他的任务,就是赛好前半程,两圈一到,就退出跑道。
即使退出跑道,凯特也保持应有的尊严,他手扶胸口,面带微笑,向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然后,挺着胸脯,吹着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场外。
组织者事后说,想不到凯特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适宜,节奏安排合理,无论形体还是步态也都十分优美,全方位的优美。正因有了他,常规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搅乱了方阵,掀起旋风,变按部就班为急起直追,这才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创神奇;有事实为证:这 一组的所有选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绩,夺冠者,更刷新了赛会纪录。
凯特就此喜欢上了领跑。在一些规则许可的国际赛事上,他频频出任这一角色。
说话已是两年以后,在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巴黎分站,凯特又被邀请担任一千五百米的领跑。凯特照例一出发就撒脚飞奔,很快就把大队人马落下一大截。两圈之后,凯特突然觉得反常, 身边没有人影,脑后也没有脚步声。他回过头,呀!这是怎么搞的?那些担当出成绩、破纪录的大牌选手,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加油赶上。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 不会是我吧?不,我很清醒。这是第二圈?是的,第二圈。这是一千五百米?当然,是一千五百米,不是八百米。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仍有滚滚滔滔、跑不丢、使不完、用不尽 的力气。今天的观众也特别捧场,“凯特!凯特!”此起彼伏,“凯特,凯特!”地动山摇。“凯特!”成了节奏,“凯特!”成了鼓点。于是,凯特决计临场发挥, 继续领跑,直到后面的主角赶上为止。谁知三圈过后, 凯特不仅依然领先,而且和后面选手的距离越拉越大。啊,今天反常,彻底反常。跑道缩短,时间拉长。规则破坏,游戏出格。快乐如风!奔跑如风!凯特干脆发力冲刺,结果,他破天荒地获得世界冠军。
【1】给文中加粗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旋 (xuán xuàn)风 落 (là luò)下
【2】用“________”和“~~~~~~~”在文中分别画出凯特在第一次领跑退场时保持尊严和组织者评价他任务完成好的句子。
【3】凯特在第一次领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凯特在国际田联黄金大赛巴黎分站夺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其他运动员没有参加。 B. 开始就有了信心。
C. 多次领跑,实力大增。 D. 观众捧场,给他支持。
【5】请你写几句话展望一下凯特的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凯特来说“快乐如风”,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快乐的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快乐如 ××”或“快乐是××”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了向世人介绍璀璨夺目的敦煌壁画,让精湛的敦煌绘画艺术永久流传于世,许多著名的画家都为之耗尽心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在狭窄的洞窟里,就着昏黄的烛光,孜孜不倦地临摹壁画,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近三百件作品。张大千的这一工作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对民族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弘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________
②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________
【2】国画大师张大干的工作环境怎样?他是怎样工作的?
_________________
【3】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工作对敦煌艺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大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角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直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唉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道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改成皮先生。
【注释】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小说文尾“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怎样的感情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上文解释词语。
犒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写出了什么?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题目的“道行”指向哪一人物﹖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写于先生这一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小说,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能写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______)
2、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儿子小豫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吧,我的车撞了别人的车,急死我了。”
“受伤了吗?”
“没有。”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说不定还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小豫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晚上7时,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小豫的情绪十分激动。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儿子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 小豫的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1】“受伤了吗?” “报警了吗?”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这是父亲得知儿子出车祸时,问的3句话。从父亲问话的顺序和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请说出齐总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借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齐小豫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篇200~300字的阅读感言(可以评价一下文中的父亲,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17、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鸟在树枝上鸣叫。(根据不同的情境扩写句子)
①被老师夸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考试失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