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④①②⑤③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破除,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习气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要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高个人品位,提升修养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3、假如你的一首七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
A.100元
B.140元
C.210元
D.280元
4、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 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 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 “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 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5、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这千真万确是一个难得的好球。
B.他尤其喜欢歌颂高中生的文章。
C.两个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都来了。
D.苗寨是个让人陶醉的地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人民日报》2018年1O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参考消息》 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B.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造过程历时9年,设计使用年限120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C. “技术最复杂”“港珠澳模型”“中国标准”这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D. 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济优势不可小觑。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B. 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的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
C. 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建成于新世纪,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
D. 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⑴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⑵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⑷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⑸黄发垂髫,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____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⑺____________ ,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⑻余音饶梁,_____________ 。(《列子•汤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说丈夫“______________”,外出经商许久未归,自己梦回往昔却引得“______________”,让诗人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
(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洞庭湖的波浪掀天、浩茫无际,表现出宏大的气势与壮阔的意境,被王士祯赞为“雄跨今古”的佳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引述《谐》之奇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鲲鹏拍击水面、展翅高飞、一飞冲天的雄奇景象。
(2)白居易《琵琶行》中,把动听的音乐定格成优美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异曲同工。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给人如在眼前之感,渲染出居室外围环境的幽静与冷清。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诗经·氓》)
(2)知者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者寿。(《论语》)
(3)今夜闻君琵琶语,_____________。莫辞更坐弹一曲,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11、名句名篇默写。
(1)作者把他踮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往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
杜甫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②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长”字,统领全诗,把夔州暮春三月和峥嵘险长的“巫峡”联系在一起,突出峡中的暮春较其他地方似更长。
B.第五、六句写过水翻回的黄莺与冒雨衔泥的燕子,以黄莺的狼狈、娇弱,衬托燕子不惧风雨的豪壮。
C.诗人充分调动感官写景,既有“黄莺过水”“燕子衔泥”的视觉形象,又有“雷声忽送”的听觉形象和“花气百合香”的嗅觉形象。
D.尾联上句实写“飞阁卷帘”,总结即景风光,指出美景尽在图画中;下句忽然荡开作结,写出了峡中美景的不足。
(2)“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本诗与杜甫同一年所作的《登高》相比,请说出在思想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 ①元祐诸臣: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陈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护士考问小护士说,打针前消毒用的酒精用多少浓度的?小护士说,75%的。老护士又问,那么80%或者更高的行不行呢?小护士想,纯度越高,消毒效果当然更好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老护士严肃地说,不对。浓度更高的酒精会飞快地把细菌外膜凝固,像一道墙阻止药液进一步渗透到细胞内部,杀不死细菌。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