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星期日下午,我与几位老友欢聚于和平饭店,共同庆祝我家的乔迁之喜。
B. 吃饭就不必了,拙荆已在家等候多时,我得尽快赶回去。
C. 你的作品有些常识性错误,已经被我斧正了一部分,请继续修改,臻于至善。
D. 对于今年的新生,我们将配备最好的师资不吝赐教,请各位家长放心。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一个月以来,中国扩大开放的足(zú)音更加铿锵有力。
B.中国经济向世界敞(chǎng)开怀抱,得到广泛积极回应。
C.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lěi)。
D.华罗庚(gēng)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庭。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祝福》中,“我”与“四叔”的谈话不怎么投机来看,两人的关系有些非亲非故.
B.生活对于祥林嫂来说,实在是祸不单行,多少不幸向她袭来,让他如何承受?
C.昨日下午,省实验小学迎新年音乐会,小学生们沸反盈天,享受到了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D.我们是几十年患难与共的朋友,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不管什么事我都要鼎力相助,绝不会袖手旁观。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时的陶渊明已弃官归隐,性情已在山水田园中找到了栖(qī)息之所,心境自然淡泊,心融于物,不骄不燥,所以写物似(sì)在无情状态。
B. 麦浪参(cēn)差起伏,像在大地上抖动一床黄色的绒毯,这是丰收的麦田才会有的跌宕,若是麦子瘟瘪(biě),绝不会有如此磅礴的麦浪涌动。
C. 穿透岁月的苍桑,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坦然珍视宁静中的流年,是岁月给(jǐ)予我们的一份弥(mí)足珍贵的礼物。
D. 楚国在当时是一个可与周朝分庭抗礼的国家。在楚国,人们在文化上没有过多的约束(shù),精神上的殊异与自由无疑是创造新文化艺术的阆(láng)苑。
5、下列句子中加词线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风度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提起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87年的一头牛
陈振林
1987年暑假一过完,我就要上初中三年级了。大我三岁的姐姐,将进入高三年级。
但是,这个暑假不好过,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我和我姐上学的费用没有着落,这件事困扰着我们一家人。
父亲和母亲跑了好几家亲戚,想方设法去借钱但都白跑了。亲戚和我们一样,手头上也没有多余的钱。
姐姐发话说她不想读书了,听她一说,我也不想读书了。家中有两个孩子读中学,仅有的一点钱也会让孩子掏空的。
爷爷躺在他那张旧床上,不停地咳嗽着,吐出一口又一口浓痰。他不肯上医院拿药,更不用说住院治疗了。他怕用钱。
晚上,父亲不停地抽着烟。那烟头,一明一灭在黑夜里像夜空里飞机上闪烁的灯。可是,飞机是有航向的,我们的学费在哪儿呢?
“还有小牯子啊!”不知什么时候,爷爷坐在了父亲面前的木凳上,发出了声音。
小牯子是我们家中唯一的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牯子,是对公牛的一种叫法。
父亲用力地扔掉手中的烟头,没有出声。他知道,眼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卖掉家中的这头牛了。
这头牛在我们家中已经五年多了。小牯子的力气很大,下田犁地的时候,总是任劳任怨。每天放学,我就去放牛,我和小牯子成了好伙伴它会低下头,让我踩了它的两只牛角,骑上它的牛背。在牛背上,我可以看书,可以背诵课文,也可以吹奏口琴。夕阳西下时,我们慢慢地回到家中。爷爷又用力地咳嗽了一阵子,对父亲说“两个孩子不读书是不行的。我前天就出去联系了买家是清水村的吴老大,他还看了牛的,我们说好了730元的价钱,明天你就将牛送去吧,一手交牛,一手拿钱。”
父亲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但父亲第二天并没有将小牯子送去十多里外的清水村。我也不去问,仍然每天傍晚牵着小牯子,将它牵向青草丰盛的埂,让它饱餐。我看着小牯子,小牯子也睁着大眼睛看着我。
和小牯子分别的这一天还是到来了。等到开学的前一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一个人牵着小牯子上路了。中午的时候,父亲就回到了家。他的手中,捏着一沓十元一张的“大团结”。
第二天,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我和姐姐拿着钱去了学校。父亲做爷爷的思想工作,想让爷爷去住院治疗,被爷爷拒绝了,父亲只好在医院帮他带回了几包中药。
几天之后,是个星期天。我回到家中,突然,我看见了个熟悉的身影,从我家门前的田埂上走来。是小牯子,拴在它鼻子上的铁环不见了,鼻子上隐约有些血迹。它慢慢地走着,像以前我每天牵着它回来时一样。我高兴地跑着告诉家里人说“我们的小牡子真聪明,它回来了!
“小牯子真乖,它找得到回家的路呢。”姐姐也很开心地说。
“难怪,昨天在学校里,我在心中念叨着我家的小牯子,担心它在清水村生活不习惯,今天它就回来了。”我说着,几乎要跳起来了。
一旁的邻居铁成哥也替我们高兴:“哎呀,这个小帖子真好,将它卖了它也能回来,你们家这回赚了呢。”
爷爷从病床上起了身,让我叫来了父亲。父亲见了小子,也有些惊喜。
“你,把小牯子给人家吴老大送回去。”爷爷对父亲说。
我和姐姐的开心劲头顿时全没了。
父亲找来一根牛缰绳将小牯子拴住,然后牵着它准备上路谁知,小粘子却停下了脚步,立在我们家门口一动也不动。父亲越是向前拉小牯子越是向后退,爷爷捡了根树枝,抽打小牯子,想让它椰动脚步。可是,它宁愿挨打也不椰动。
谷爷也知道这小牯子的脾性,它是不会动的
“这样吧,你,和我一起去清水村找吴老大”爷爷对父亲说,“牛回来了,人家肯定心里急呢还有,将前天没有花完的钱带上。
那晚,父亲和爷爷回来时已是半夜。父亲坐在灯下,我问父亲小牯子的事怎么处理的。父亲说:“我们还没有花完的110元还给了人家,你爷爷让我给清水村的吴老大另写了张620元的欠条吴老大在家整了好大一桌子菜给我们吃呢。”爷爷咳嗽得更厉害了。
“那我们以后还将小牯子卖给他们家吗?”我又问。
父亲没有回答。
从那时开始,我们家更加省吃俭用两年之后的一个下午,父亲喝了点酒,脸红红的,他将一张620元的欠条拿给我和姐姐看:“你们看看这就是两年前我写给吴老大的那张欠条,今儿个,再不用提将小牯子卖给他的事了。”
已经读了大学的姐姐问了父亲一句:“这两年,怎么也没见清水村的吴老大来向我们讨账呢?”我也不明白,620元,不是个小数目,那个吴老大就不担心我们赖账吗?
我望了望我们家门前柳树下的小牯子,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我”的口吻叙述了生活困难的一家人为让姐弟二人继续求学而卖牛的故事,写得平实质朴,真切感人。
B. 小说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一家人为筹集姐弟二人上学费用而卖牛,暗线是吴老大对“我们”家的帮助
C. 文中“似乎天上总有乌云,好像就要下起暴雨”,写出了整个家庭因为拿不出姐弟俩上学的钱而形成的压抑的氛。
D. 小说结尾处分别写了姐姐和我的疑问,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体现了小说“留白”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的思考。
【2】小说中三次写到爷爷的咳嗽,试结合文本分别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这篇小说闪耀着诸多人性美的光辉,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 《离骚》)
(2)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逍遥游》)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 (白居易 《琵琶行》)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酿泉为酒,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7)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论语》)
(8)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9、《赤壁赋》(苏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5)__________________,倚歌而和之。
(6)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7)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
(1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
(13)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
(14)知不可乎骤得,_______________。
(15)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6)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18)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的行事准则,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古诗中常有“沧海”这个意象,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如“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相见欢》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化无形为有形,抒发了亡国的离愁哀思。
(2)《师说》中韩愈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从师学习是和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杜牧借“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尽了秦统治者对百姓盘剥掠夺并挥得无度的本质。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徐阁老书①
[明]归有光
四月十四日,进士归有光谨再拜献书少师相公阁下。有光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庚子之岁,举于南都,而所试之文,乃得达于左右。顾称赏之不置,时有获侍而与闻之者,辄相告,以为幸矣:“子之见知于当世之巨公长者如此!”自后数试于礼部,遇明公之亲知,未尝不传道其语以为宠。有光之试,又辄不利,退而归耕于野。以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异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异世。今获与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际,有光之蹇拙蔽翳,无复自振,以为今已矣,无以望明公之门矣,是同世而有异世之感也。
往岁,海虞瞿内翰见访,以为“子之不遇不足忧,即徐公当国,子之进有日矣”。今幸而适明公之当国,又幸随多士之末,而自获举以来,几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辉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寝不成寐者也。
有光尝读《易》,观消长变更之际,虽圣人不能无惧。而汉、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际,其气不能不动,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无惊以疑。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有之矣。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此古之大臣之所难也。
又尝读史,见汉文帝疏贾谊之少,而问冯唐之老;光武下冯衍之赋,而隆桓荣之经。两汉风俗治体,超轶后代,实在于此。今明公于科举之际,稍示意向,而海内枯槁之士,已于于焉乐观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时,稍有蕴抱,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今兹辄有干于阁人者,独以数十年之知,而不一见于明公;明公以数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见其一来,其亦不能无怪也。
昔曾舍人巩②《上范资政书》云:士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王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平生颇有所撰述,去家时,不及襄汇成编。橐中得杂稿十九首,谨以为贽。明公试览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严,伏增惶恐。有光再拜。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本文写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时年近六十。②曾舍人巩:曾巩,曾任中书舍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虞瞿内翰见访 见访:探望,访问
B.每履其际 履:经历
C.今兹辄有干于阍人者 干:请求,请托
D.谨以为贽 贽: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获与明公同世 ②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①有光之蹇拙蔽翳 ②渺沧海之一粟
C.①盖以少不顺而激为大变者 ②敛赀贵财以送其行
D.①其亦不能无怪也 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科举不顺,仕途坎坷。自从庚子年南都乡试中举以后,曾多次参加礼部会试,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进士,可见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出仕入世之心执著强烈。
B.本文引经据典,说服力强。如列举汉文帝重用贾谊、冯唐,光武帝尊宠冯衍、桓荣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希望徐阁老提携自己,以施展才干,为国建立功业。
C.作者措辞得体,颇有分寸。高度赞扬徐阁老有古大臣之风,治世颇有成效,对于这位有司乡之谊的当权者不无景仰感佩、恭谨奉迎之言语,但并无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态。
D.本文叙议结合,层次分明。先从作者生平遭际及与徐阁老的知交起笔,紧扣“幸”字,倾吐怀抱;后谈读书心得,联系徐阁老品性,不忘自荐;结尾表明自己独特志趣。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土之愿附于门下者多矣使巩不自别于其间固非巩之志亦阁下之所贱也有光素慕巩者故不量其不能如巩而欲学巩之自别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明公处之宴然,而风俗世道为之潜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觉。
(2)谁不欲争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没没而已也!况有光被知于数十年之前者乎?
14、借鉴课文中夸张式的肖像描写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突出该人物的外形特点及身份特征,2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