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要求回答。
1.《少年闰土》一课,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2.《开国大典》写的是_______年_______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其中,写 “阅兵式”场面时,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3.《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表现了鲁迅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对梦境里“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了鲁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七八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5.写出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写成现代汉语“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名话连起来。
(1)这些“红花”开得密。那些褐色的枝条看不出来了。
(2)这些景色给人感觉“一年快完了”。这些景象给人的感觉是一年的“全盛时期”刚刚开始。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_________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_________少年,想起他那一场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_________。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_________。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_________的杂技艺术家了。
4、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两字词语
暑假里,我们( )了如画的西湖,( )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了先烈的遗像。当登上泰山时,不管是( )天际,( )天空,还是( )山下,随行的人都会发出阵阵欢呼。
5、扩充词语。
( )的敬意 ( )的爱慕 ( )地怀念
( )的感情 ( )的思念 ( )的薄暗
6、阅读。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1】这两首小令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都押______韵。
【2】《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天净沙·秋》却没有悲凉的情绪,曲中“__________”一句使全曲静中有动,“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
【3】判断对错。
(1)《天净沙·秋思》中,作者写的是游子背井离乡的羁旅之愁,感情惆怅而落寞。全曲仅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2)《天净沙·秋》是由悲到喜,写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7、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8、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9、群文阅读。
中等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总问:“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12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你,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儿子的礼物
①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②儿子二十岁了,在一所大专院校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0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到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唯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③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就打哈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做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得阵阵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④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⑤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过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
⑥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这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
【3】词语运用。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儿子的礼物》一文中“辉煌”的意思。___________
(2)请用《中等生》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个成语评价了第④自然段中“我”和丈夫的行为。找出这个成语并写下来。___________
【4】我能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文章 | 对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 | 人物形象 |
《中等生》 | 女儿: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儿子的礼物》 | 儿子: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5】默读这两篇短文,按要求做题
(1)《中等生》第二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
(2)《儿子的礼物》第③自然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中“悄悄地”照应了第②自然段中的哪句话?“证明”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说说“儿子的礼物”的双重含义。___________
10、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1)“阳关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艳阳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蜜罐温床”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指的是__________。
(4)“最危险的时候”《__________》中的歌词。
2.后面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从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后四句的写法,再续写两句。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亲爱的小孩
很早就介入过希望工程,但真正与结对的小孩见面,还是头一次。
那个偏远而宁静的小山村的会堂今天张灯结彩,从仪式一开始,排七八个小孩就在那儿坐着了。他们很小,很乖,一个个一动不动。此前我已经填过一张捐助卡片,知道对方是个二年级的男孩,现在我远远地,猜测着哪个是我的小孩,以至于一个接一个领导的讲话半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有一个穿红衣服的男孩被领到我的面前,我们一对对地在台上相倚着立成一排,摄像机也同时扫描过来。
这时我发现,在场的男孩女孩臂上差不多都有两条或三条杠的少先队干部标志,而我的小孩没有,且从老师介绍中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成绩优异,于是我们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他一年级时是个差生,现在达到中等。”老师说。
“没关系,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我笑了笑说。
“这孩子懂事,不像别的男孩那样调皮。”
“你可以调皮一些。”我摸摸红衣男孩的头说。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连预先想好的“谢谢阿姨”之类的词儿都忘了说。
播出时我们的镜头理所当然地被剪去了。后来得知,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捐助者都预先对受捐助孩子提了至少“品学兼优”一类的条件。最苛刻的一位女士甚至提了包括成绩名次、相貌、身高、性别、是否听话、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十条要求。淳朴的乡村老师居然还真的按条件找着了一个孩子,电视播出时镜头在她俩身上停留时间也最长。而我内心里希望剥夺这位女土的捐助权。按这些苛刻的条件,我的孩子便没有受资助资格,而凭什么,我们拿出区区几百元钱,就自以为有资格要求孩子们这样那样。
和孩子们只相处了很短时间就分手了,印象中我的小孩比较沉默,自始至终不见他笑,让人心酸。
如果说这就是希望工程,从此我只遥遥地希望,我亲爱的小孩,你要多多绽开笑颜。
【1】“我”的小孩与别的小孩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内心里为什么会希望剥夺那位女士的捐助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武汉的夏天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42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遨去武汉做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式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侯,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做报告的时侯,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活,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儿。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朋友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尽人皆知:________
急中生智: 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连用三个“?”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汉没有连续几个星期都是4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B.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做报告,是在江边做的
C.作者的朋友大夏天去武汉出差,晚上住在江边很凉快
D.作者的朋友到武汉出差,只待了两天就热得受不了,仓促北逃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处细节描写主要写了________的情景,其作用是________。
【5】本文围绕”武汉夏天的热”讲了哪几件事?请简单地概活出来。
_______________
【6】文章讲述了武汉这个城市的一个特点:夏天特别热。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哪些特点呢?试举一例,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得近义词。
迟缓——(_______) 强壮——(________) 深思——(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表达了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反映了战争的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
14、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②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③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④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 )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 )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⑤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zhé)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日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⑥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⑦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章围绕“无人机”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1)什么是无人机;(2)____________;(3)无人机已进入普通人生活;(4)__________。
【3】对第③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话表明对无人机的介绍由军用领域转入民用领域。
B. 芦山地震的例子说明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C. 本段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
【4】“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这句话应放入文中哪一自然段开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利:(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月5日是国际无人机日,空域情报公司对公众进行了调查。如果你是受访者,你将如何表达你对无人机技术发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直述句。
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指导
爱意在言行间流淌
老师:本单元的习作是让我们采用口头或书信的形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呢?
优优:我觉得写作文不能瞎编,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首先要亲自对爸妈说一句“我爱你”,然后再动笔,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自然、亲切,才会有真情实感。
源源:我们还应该留心观察,观察在我们说“我爱你”的过程中爸妈的表现,并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如爸妈的神情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动作,他们说了哪些话等。
优优:我们还可以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想法(即自己想到的)和自己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做到的,使习作更加具体、真实。
老师: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后再落笔”,要合理安排好各部分的表现内容,最好在写作以前先列一个提纲。此外,还要采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方法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自己对家人的“爱”在具体的言行描写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