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府大兴土木,修造园林。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
B.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向凤姐行贿,但卜世仁拒绝了。最后,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才购得冰片麝香。
C.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装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待袭人睡后,宝玉给晴雯篦头,麝月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D.马道婆暗里施法,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贾赦为宝、凤寻僧觅道,贾政劝说:“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
2、下面的句子中,“辞”的含义是
例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A. 主动要求解除职务 B. 解雇 C. 推脱 D. 离开,告别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鲁迅先生的名篇《祝福》采用倒叙手法,围绕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
C.鲁迅可以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国小说史略》等。
D.《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 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
A.而文明底蕴凝结在文化遗产中,不仅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还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
B.而文明底蕴凝结在文化遗产中,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深厚滋养。
C.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
D.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深厚滋养。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_____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_____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_____仍完全不变。有时换一个说法便觉_____。
A.锱铢必较 思忖 兴味 索然无味
B.斤斤计较 斟酌 兴味 兴致索然
C.锱铢必较 斟酌 意味 索然无味
D.斤斤计较 思忖 意味 兴致索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2】文中“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什么样的语气和心态?
【3】选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有雄心,也只怕会落得“_____________”的结局。
(3)《雨霖铃》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离别时的苦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独坐①
李贽
有客开青眼②,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③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②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尊重。③翻:反而。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客则“开青眼”,传出意外的惊喜,呈示热切的企盼;无人来则“问落花”,实则是在凄楚中自悲自怜,透出沉挚的情愫,展现丰富的情感波涛。
B.春风细草,幸有客人带来友情的暖风,恰能排遣孤寂无聊;秋月晴沙,幸有明月洒下慰藉的光辉,驱使思想驰骋。
C.“客久翻疑梦”,这一句化用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词中“梦里不知身是客”句,意谓“客里不知身在梦”,是人生如梦的深长感喟。
D.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只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没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和豪放。
【2】“独坐”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贾谊《过秦论》)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下列对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衡:“连横”,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敲扑:古代的一种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这里代指民间。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孝公任用商鞅后,秦由弱变强,后经秦国几代君主的发展,秦国实力更加雄厚,导致秦国和列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后九国联合对抗秦国,为秦所败。
B.始皇即位,独揽权力,野心勃勃,秦国继续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南取百越之地,北筑万里长城,却匈奴,拒胡人,国势由胜势走向盛势,但其后期采取的一系列暴虐政策为秦国覆亡埋下祸根。
C.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威震诸侯,死了之后,人们依然心存余悸。然而,一群流浪迁徙的下层平民向庞大的秦帝国挑战了,带头人就是陈胜。
D.本文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丰富的词藻,使文章酣畅流利,极有文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